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77316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高中语文 专题三 文明的对话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 (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瞬间(shn)悄悄(qio) 歉虚归根结底B辩护 蔓延(mn) 恩惠 重蹈覆辙(do)C粗暴(ch) 憎恨(zn) 无愧 至高无尚D热忱(chn) 侧面(ch) 滥用 高耸入云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_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_,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如果我们想

2、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_它们。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_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A鼓舞微小揭发一律B鼓励 渺小 揭露 一概C鼓舞 渺小 揭露 一律D鼓励 微小 揭发 一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身材不高,邓婕离人们心中高挑、盛气凌人的王熙凤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起初大家对她并不看好。B近日,近处赣州市的瑞金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一名6岁男孩被摩托车拖行32公里。C祖国的经济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像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D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4下

3、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B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C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D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全文,回答58题。5分条陈述作者对待东方科学的态度。(6分)答:_6作者在文中说:“东

4、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分)答:_7作者在文中举希腊之例和美国之例,着眼点有何不同?(4分)答:_8简析本文的写作思路,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答:_三、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文,回答912题。关于中国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周思源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传统中国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儒

5、家文化的成功,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问题是,儒家文化在这些国家与地区扎根已千百年,为什么却直到60年代以后儒家文化才发挥了如此神奇的作用?事实是19世纪中末叶由于大量引入西方文化,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才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对它们的崛起起主导作用的并非儒家文化。产生这种误会的根本原因是将儒家文化看做是一种可以解决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的文化。实际上,日本及四小龙在政治、经济、法律及新闻以及科学技术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上,吸收的多是西方文化,其中不少是与儒家文化相对立的。在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起飞中,儒家文化确实起了积极作用,但主要是以其伦理道德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相反,儒家

6、文化的某些方面还给有的国家和地区带来过负面影响。有的日本学者就指出,儒家的“忠君”思想就对日本军国主义者誓死效忠天皇具有重大影响。我认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时,主要是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的工作做得好,从对我有利出发,有的吸收,有的嫁接,有的改造,有的拒绝。我们也要着力解决这个结合问题。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而西方文化重视神。这话看起来似乎不错,因为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孟子也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西方不仅神话十分发达,而且西方哲学家,如柏拉图等都十分推崇神。但如果我们全面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就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并不那么重

7、视人。中国殉葬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长,皆世所罕见。另外,中国两千年来一直很重视神,而且神之多,神之杂,是世上少有的。而西方早在神话特别发达的古希腊时代,其神就具有明显的人格化倾向。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本主义,一直淡化神,强化人的地位,人实际上压倒了神。现代西方文化与其说是人服从神,不如说是人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与安慰而需要神。不能将“体”、“用”绝对化地分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虽已百年,但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全盘西化”则是另一极端。似乎要么以“中学”为体,要么就以“西学”为体。虽然这些年没有人正式重提以“中学为体”,但实际上某些意见是在坚持“中学为体”。“体”的问题不明确,常常引起理论的混乱与

8、实践的失误。“体”的问题,我以为不能回避,也不必过于拘泥,不要搞非此即彼,更不必搞“你死我活”。我们应当在“中学”、“西学”的基础之上建立一种新的“体”。它应当吸收中西方文化中一切有营养、有活力的成分,摈弃一切有害的、过时的因素。对“用”也应作如是观。不论中或西,只要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用,能够改善、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那就统统“拿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传统,避免夸大己长人短,缩小己短人长。无论是西方文化、东方文化,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在继承又在不断改变和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来自遥远的过去,更在于它总是在使自己适应新的发展。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的老祖宗早

9、在几千年前就早已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的思想,这就是“天人合一”;而西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看法有点以今释古,也有点过于褒中贬外。“天人合一”的本意并非指天人和谐,更不是重民的天赋人权思想,而是皇权天授思想。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诠释和转换,这样讲也未必不可。认为中国文化重视人而西方文化重视神的观点也和这种思想方法有关。其实,对当代西方来说,影响更大更直接的不是希腊罗马文化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神和人的位置发生了重要变化。我觉得,我们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不仅要发现它的伟大,更要研究为什么这么伟大的文化却没有使我们免遭几百年的落后。也就是

10、说,在认识民族文化的强点的同时,我们要像鲁迅等“五四”先驱者那样,充分认识并重视克服传统文化的弱点。对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引以为自豪,却绝不能陶醉。9“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答:_10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全盘西化”两个提法,作者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西文化?(4分)答:_11作者对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如何看待的?(4分)答:_12对待传统文化研究,我们今天正确的态度是什么?(4分)答:_四、语言运用(10分)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11、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答:_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答:_14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4分)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

12、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在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_;_数学活动中心。【答案解析】1BA项歉谦;C项“粗”c,尚上;D项“侧”c。2C“鼓舞”与“鼓励”都有“鼓动”的意思。作动词时,当对方做得不好,说话人希望他做得更好;或者对方做得很好,而说话人希望他做得更好时,用“鼓励”。当一个很好的消息或事情发生时,使人心情激动,振作起来,有信心把事情做得更好,就用“鼓舞”。“鼓舞”还可用作形容词,如“令人鼓舞”,“鼓励”不能这么用。“渺小”指精神、思想、力量等。“微小”着重于形体、数

13、量,常形容具体事物,也形容作用、数量等抽象事物。“揭发”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已经存在的事实。“揭露”除了让人们了解已存在的事实之外,还有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思。另外,“揭露”的对象还可以是坏人坏事以外的一般事物。“一概”和“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可以通用;概括事物,概括人常用“一律”。3B“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文中叙述的是事实,应用“骇人听闻”。4D主语残缺,在“科学家”后加“来说”,让“科学家”作全句的主语。5从历史的眼光看东方科学。它孕育了西方科学,并给西方科学以灵感。因此,作者怀着感激之情对待东方科学的恩惠。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东方科学的未来。作

14、者认为,当东方人一旦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时,其潜力是无法估量的,并坚信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东方科学的现在。他不因西方科学的强大而傲慢地对待东方科学,而是看到了两者互相借鉴、互补发展的关系。6西方文化侧重实验科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科学方法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艺术、宗教、道德等思想领域,加之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需要宗教、道德力量来帮助它。东方文化偏重于经院式的论辩,偏重于思想和道德层次,偏重于人文,但实验科学不够发达。偏重于实验科学的西方与偏重于人文科学的东方正好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二者协调发展,取长补短,才

15、是人类的经验,才能真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并对科学家提出了做“一个更高尚的人”的要求。7举希腊之例,在于告诫人们不要目空一切、太自信,要主动了解、接纳东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使西方科学得以延续、发展。举美国之例,在于告诫人们文明是要经过历史考验的,美国的文明史并不长,加之本身还有不健康的因素。忽视自己的缺陷,命运难卜。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尚且因目空一切而最终走向衰亡,美国文明更不在话下。8本文题为“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因此作者首先紧扣标题澄清了二者之间的关

16、系: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但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的关系。然后结合西方人普遍的错误认识,有针对性地予以批驳,进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明的不足。最后作者提出了对待东西方科学的正确态度:既要感激东方科学的恩惠,又要谦虚地改进西方的科学方法,实现东西方科学的互融,完成人类的使命。全文从分析关系入手,使下文对错误观点的批驳更为有力,也使正确观点的提出更让人信服。同时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破立鲜明,形成对比,具有无可驳辩的论证力量,也强化了作者的观点。9“此”是指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以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

17、纪的观点。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有二:一是认为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儒家文化的成功;二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而西方文化重视神。作者对此逐一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一是作者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主要是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的工作做得好,从对我有利出发,有的吸收,有的嫁接,有的改造,有的拒绝。对它们的崛起起主导作用的并非儒家文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那么重视人,倒是很重视神,神之多之杂,是世上少有的;西方文化重视神是事实,但其神带有明显的人格化倾向,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本主义,一直淡化神,强化人的地位,人实际上压倒了神。10不必过分拘泥,无论是“体”还是“用”,都应改造、吸

18、收,采取“拿来”的办法;“全盘西化”是一种极端,是以西学为体,当然也是错误的。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都既在继承又在不断地改变和丰富自己。11“天人合一”的本意并非指天人和谐,更不是重民的天赋人权思想,而是皇权天授思想。以此作为优于西方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的观点的证据,有点以今释古,也过于褒中贬外。12不仅要发现它的伟大,认识民族文化的强点,同时也应认识并重视克服传统文化的弱点,可以引以为自豪但不能陶醉。13节日文化相互交融。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14(这个活动中心)随着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转移到了英国,它的标志是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及牛顿学派的学术成就其后,受18世纪大革命的影响,加上蒙日对微分几何的贡献和蒙日学派的研究成果,法国成为(数学活动中心)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