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7756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学案一】第4课++马说.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盐阜中学初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2月 日课题马说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2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课来源:学科网前预习学来源:法来源:指来源: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自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来源:来源: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相关链接【作者

2、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

3、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

4、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背景链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尺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托物寓意】“托”是借、假托

5、的意思。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或者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知识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pin ) 槽枥( co )( l ) 粟( s ) 外见( xin ) 食马( s ) 二填空:1.、马说作者 ,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人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请写出“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姓名: 、 、 、 、 、 、 。(韩愈 唐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2、按要求用文中语句填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6、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

7、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

8、,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1以伯乐相马导入。 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9、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2作者介绍。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 爱莲说 莲人 托物言志 马

10、说 马人 托物寓意二教者范读课文,结合正音正字,正确断句。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1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 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 不以千里称也 (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

11、痛惜之情)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有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只( 只是)辱( 辱没 、受屈辱 )有奴隶人之手(4)骈( 两马并驾 )死于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之间(5)不以(拿、把)千里称 (著称)也 (6)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吃没)粟一石(量词,容量单位)(7)是(这样)马也,虽(即使)有千里之能(8)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不外见( 表现在外面) (9)且欲与常马(普通的 )等(等同,一样)不可得(10)策(用鞭子打、驱使 )之不以其道 (方法,正确的方法。)(11)食之不能尽(竭尽)其材(12)鸣(

12、马鸣叫)之而不能通(通晓)其意(13)执策(拿着马鞭子 )而临(面对 )之(14)其真不知(识别,了解)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通 含义: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义: 通 含义: 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 “见”通“现” 表现)(“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吾欲之南海(动词,去,往,到 )鸣之 (之,语助词,延长音节 )马之千里者 (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

13、(代词,它,指千里马)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 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副词,表揣测语气 )策: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动词)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马鞭,名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尽: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一食或尽粟一石( sh )( 吃,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 )( 同“饲”,喂养 )( s )( 同“饲”,喂养 )食不饱,力不足。( sh )(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s )(

14、同“饲”,喂养 )6词类活用(1)尽粟一石 尽:吃完。 形动(2)不能尽其才 尽:使竭尽 动词的使动用法(3)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驱使 名动(4)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日行千里。名动(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受屈辱。7古今异义(1)石: 古义:容量单位 今义:石头(2)等: 古义:一样 等同 今义:平等 等待(3)安:古义:怎么哪里 今义:安全(4)策: 古义:竹制的马鞭子 今义:计策 (5)道:古义:正确的方法 今义 :道路 道理8翻译下面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够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不认识千里马啊? 9特殊句式(1)马之千里者 (倒装句 定语后置)(2)A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 B其真无马邪?(反问句)巩固训练当堂练习1请写出五个含“马”字的成语。 一马当先 马首是瞻 塞翁失马 千军万马 天马行空 心猿意马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老马识途 兵荒马乱 走马看花 车水马龙 招兵买马 金戈铁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秣马厉兵 马到成功 驷马难追 龙马精神2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千里

16、 马”喻指 的人。课文最后一段抨击那些 的人。托物寓意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3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课后作业一阅读下面的问说,按要求回答。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

17、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问说与马说中均有“也”字,分别说明“也”在句中的作用。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作用: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用: C、不以千里称也作用: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译文: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译文: 3结合两篇“说”,归纳“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答: 【参考答案】1A表陈述语气,肯定“问”与“学”相辅相成的重要性B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C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2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道理明白了,但有的人却不能在实际中应用。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叙,但记叙是为了说理.它是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跟杂文相近。二背诵课文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