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7926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九年级化学全册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沪教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精品资料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有下列三种假设:一种碱溶液和一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一种强碱性物质;两种酸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两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其中确有具体例证存在的是()A都存在 B只有存在 C只有存在 D都不存在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H2CO3的Kal=4.4107、Ka2=4.71011,HClO的电离常数K=3.0108,则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Ca2+2ClO+CO2+H2OCaCO3+2HClOB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C2ClO+CO2+H2OCO+2HClODN

2、aClO+CO2+H2ONaHCO3+HClO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描述与化学研究有关的是()A衣服款式 B食品包装 C住房结构 D汽车燃料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A B C D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综合利用石油,开发新的能源C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痛,保障人体健康D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6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As2

3、S3、HNO3、H2SO4、NO、H3AsO4、H2O六种物质,已知As2S3是反应物之一下列有关判断不 正确的是()A该容器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HNO3、H2O是反应物,H2SO4、NO、H3AsO4是生成物C该反应中只有砷元素被氧化、只有氮元素被还原DHNO3、H2SO4、H3AsO4都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7下列研究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基因克隆 B探究水的组成C纳米材料的研制 D如何除铁锈8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下列物质中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化肥、农药;化学电池;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合成洗涤剂;纳米

4、材料A仅有 B仅有 C仅有 D全部都是9实验室将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Fe2O3和MnO2MnO2和V2O5Cr2O3和V2O5Fe3O4和FeOA B C D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2O表示的是()A醋酸与KOH溶液反应 B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C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D盐酸与氨水反应11在某些高档点心的包装盒内有个小纸袋,将小纸袋打开,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马上出现红色以下结论

5、不 正确的是()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B小纸袋中可能装有活性铁粉C小纸袋中的原装粉末可能是Fe2O3D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1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13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A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是蜡的熔点较低B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CO2和水,且其组成中含有C、H元素C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焰心温度最高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14吹灭蜡烛后看到

6、的白烟是()A石蜡固体颗粒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1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点燃前,应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等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C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16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17人吸入空气,呼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

7、气体中含有CO2气体,且不是来自空气,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并检验人呼吸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中加入的试剂分别应为()瓶瓶AKOH溶液NaOH溶液B稀HClAgNO3溶液CNaOH钠溶液Ca(OH)2溶液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A BB CC DD18如图所示,图1是研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2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1中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需要在实验设计阶段必须注意的事项是()A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B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C对比实验只能在密

8、闭装置中进行D注入石灰水后振荡与气体通入石灰水的现象不同19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4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20关于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下列方案不正确的是()A欲收集人体吸入的空气样品,可将空的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B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向一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有呼出空气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震荡C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将带

9、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D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可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二填空题(共3小题)2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讨论:【集体讨论】(1)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请你评价一下,你认为更合理的是(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2)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填“固体”或“气体”),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他们选择了红磷,则药品的用量应保证(填“”“足量”或“不足量”)(3)在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分组进

10、行了实验各小组实验数据整理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最后集气瓶中剩下的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实验反思】(4)第六组同学的测定数值与正常值有明显的偏差,请你帮她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答答一点即可)22(1)点燃蜡烛时,可以发现蜡烛顶部先(2)碳酸氢铵在常温下为色体(填状态)23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这是蜡烛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因此属于变化,而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发生的化学反应将燃着的蜡烛放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蜡烛

11、比在空气中,同时瓶壁有出现,蜡烛熄灭后向集气瓶中加人少量石灰水,发现,证明有生成三推断题(共1小题)24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用红磷测定空

12、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提出将红磷换成镁条是否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疑问,于是进行了下列探究,请你共同参与【提出问题】用镁条是否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该学习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按教材上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了实验(1)瓶底铺细沙的原因是;(2)如果镁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推测原因可能是【结论】不能用镁条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思与交流】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写一点即可)【拓展实验】小明同学用木炭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3、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面基本没有上升,其原因是,如果要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将水换成由此我们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的药品应满足的条件是26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某间学发观,实验结束后,将塞子取下,燃烧匙取出后,匙内的红磷重新燃烧起来,造成室内污染(1)红磷在瓶内熄灭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红磷复燃?(3)为避免空气污染,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有下列三种假设:一种碱溶液和一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一种强碱性物质;两种酸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两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溶

14、液的酸性增强其中确有具体例证存在的是()A都存在 B只有存在 C只有存在 D都不存在【分析】一种碱溶液和一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一种强碱性物质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情况;两种酸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可以是酸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情况;两种盐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可以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酸的情况,根据以上可能情况来举例子【解答】解: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强碱氢氧化钠的反应符合题意;氢硫酸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的反应符合题意;硫化铵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氯化铵的反应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各种类型的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灵活应用,要积累教材知

15、识,难度不大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H2CO3的Kal=4.4107、Ka2=4.71011,HClO的电离常数K=3.0108,则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Ca2+2ClO+CO2+H2OCaCO3+2HClOB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C2ClO+CO2+H2OCO+2HClODNaClO+CO2+H2ONaHCO3+HClO【分析】根据Ka,可知酸性H2CO3HClOHCO3,H2CO3的Ka2体现HCO3的酸性;酸性强的反应能生成酸性弱的;【解答】解:A、碳酸可以生成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CaCO3+2H

16、ClO,故正确;B、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故B正确;C、2ClO+CO2+H2OCO+2HClO,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D、NaClO+CO2+H2ONaHCO3+HClO,是过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考查依据电离常数判断酸性强弱,进而分析判断反应是否符合酸性强的值被酸性弱的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描述与化学研究有关的是()A衣服款式 B食品包装 C住房结构 D汽车燃料【分析】根据化

17、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解答;【解答】解: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所以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基础科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汽车燃料属于化学研究的问题,衣服款式,食品包装,住房结构与化学研究无关答案:D【点评】了解化学的用途和学习化学的意义,是学好化学的认识基础,也是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为化学科学毕生奋斗的前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A B C D【分析】根据强电解

18、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进行解答;根据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乙酸易溶于水,但它是弱酸进行解答;根据水难电离,是弱电解质进行解答;根据共价化合物是指: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进行解答【解答】解: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盐酸是共价化合物,但它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它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也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氢氧化铝是弱电解质,但它是离子化合物,故错误;强弱电解质和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有关,与是否难易溶于水无关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乙酸易溶于水,但它是弱酸,故错误;水是部分电离,水中既有水分子存在,又有H+、OH存在,所以是弱电解质,故正

19、确;共价化合物只存在分子,在熔融状态下,没有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正确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弱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以及与共价化合物间的关系,解题需理清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综合利用石油,开发新的能源C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痛,保障人体健康D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学研究的

20、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B、综合利用石油,开发新的能源,属于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C、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痛,保障人体健康,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6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As2S3、HNO3、H2SO4、NO、H3AsO4、H2O六种物质,已知As2S3是反应物之一下列有关判断不 正

21、确的是()A该容器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HNO3、H2O是反应物,H2SO4、NO、H3AsO4是生成物C该反应中只有砷元素被氧化、只有氮元素被还原DHNO3、H2SO4、H3AsO4都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析】在题干中,各类化合物化合价有升有降,可以初步推断该容器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s2S3是反应物,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从2升到+6价被氧化了,砷元素化合价从+3升到+5价的H3AsO4被氧化,六种物质中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一氧化氮是还原产物,综合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s2S3、H2O、HNO3,生成物是NO、H3AsO4、H2SO4;【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说明

22、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可知,该反应中As2S3、HNO3、H2O是反应物,H2SO4、NO、H3AsO4是生成物,故B正确;C、As2S3被氧化生成了H2SO4、H3AsO4,硫元素也被氧化,故C错误;D、HNO3、H2SO4、H3AsO4中氮、硫、砷元素化合价都是最高价,都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守恒,产物的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应用,题目较难,需要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的应用7下列研究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基因克隆 B探究水的组成C纳米材料的研制 D如何除铁锈【分

23、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基因克隆,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B、探究水的组成,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C、纳米材料的研制,是研究制造新的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如何除铁锈,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除去铁锈,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8化学使世界变得

24、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下列物质中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化肥、农药;化学电池;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合成洗涤剂;纳米材料A仅有 B仅有 C仅有 D全部都是【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解答】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化肥、农药;化学电池;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合成洗涤剂;纳米材料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都与化学关系密切故选:D【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

25、服务于社会9实验室将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Fe2O3和MnO2MnO2和V2O5Cr2O3和V2O5Fe3O4和FeOA B C D【分析】9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9 g铝粉可以提供1mol电子,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每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单一单质的质量就是18g,铝粉完全置换出金属单质,如果氧化物是混合物,得到的对应金属单质质量应该一个大于18g,一个小于18g;【解答】解:Fe2O3中的铁为+3价,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铁单质的质量为18.7g,MnO2中+4价

26、Mn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锰的质量为13.75g故正确;MnO2中+4价Mn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锰的质量为13.75g,V2O5中+5价V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0.2g故错误;Cr2O3中+3价的Cr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7.3g,V2O5中+5价V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0.2g故错误;铝全部反应:Fe3O4中的铁为+2和+3价,1个氧离子可失去2个电子,从Fe3O4变成铁当得到1mol电子时,Fe3O4失去0.5摩尔O,可以得到铁单质168g0.5/4=21g,FeO中+2价Fe得到1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28g,当铝为部分反应时仍成立故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

27、解题时,需注意从氧化物转变成单质,失去的氧的物质的量以及转移的电子数,理清它们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2O表示的是()A醋酸与KOH溶液反应 B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C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D盐酸与氨水反应【分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B、反应中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C、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D、氨水是弱电解质【解答】解:A、醋酸与KOH溶液反应,醋酸所示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故A错误;B、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产物中有水和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8、的过程,故C正确;D、盐酸与氨水反应,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的实质应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溶液能全部电离出氢离子和全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间的反应11在某些高档点心的包装盒内有个小纸袋,将小纸袋打开,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马上出现红色以下结论不 正确的是()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B小纸袋中可能装有活性铁粉C小纸袋中的原装粉末可能是Fe2O3D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分析】依据物质的颜色为黑色粉末,长时间后变为棕褐色;结合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

29、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马上出现红色说明原黑色粉末是二价铁的化合物,根据题干信息,该物质放在高档点心的包装盒内,分析是利用黑色粉末做抗氧化剂的作用;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是脱氧保鲜剂;【解答】解:A、依据题干的现象分析,该灰黑色粉末为亚铁化合物具有还原性,能起到抗氧化作用,故A正确;B、铁粉是黑色的粉末,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红色的铁锈,是脱氧保鲜剂,故B正确;C、Fe2O3是红色固体,故C错误;D、铁的氧化物是抗氧化作用,会与胃酸反应,影响身体健康,不能食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化学相关的化学知识,食品干燥剂、

30、保鲜剂的成分探究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颜色、铁锈蚀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分析】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C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D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解答】解:A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故A错误;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故B错误;C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过量的盐酸能使Fe(OH)3沉淀溶解,溶液无此性质,故C错误;D溶液和胶体都

31、能透过滤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和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13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A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是蜡的熔点较低B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CO2和水,且其组成中含有C、H元素C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焰心温度最高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分析】本题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诸如蜡烛易熔化得出蜡的熔点较低,蜡烛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同时考查了

32、蜡烛火焰的分层以及白烟的形成【解答】解:A、固体蜡受热易熔化说明蜡的熔点较低,所以A的描述正确;B、蜡烛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同时也验证了蜡的组成中有C、H两种元素所以B的描述正确C、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外焰与空气接触多,燃烧充分,温度最高,所以C描述不正确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体可燃性,所以D描述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注重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用心去观察实验,并且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4吹灭蜡烛后看到的白烟是()A石蜡固体颗粒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分析

33、】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A、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B、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C、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

34、固体小颗粒,不是水蒸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理解烟和气体的区别,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点燃前,应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等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C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分析】A、根据实验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检验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进行分析判断C、蜡烛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由固体变为液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

35、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点燃前,应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等,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检验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只是石蜡的状态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形成的,白烟不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白烟的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A蜡烛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生成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

36、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分析】根据蜡烛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炭黑;蜡烛燃烧实际上是蜡烛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当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故选项正确;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不能凝结成炭黑,炭黑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故选项错误;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如果蜡烛中不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燃烧后也不可能生成碳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

37、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人吸入空气,呼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且不是来自空气,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并检验人呼吸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中加入的试剂分别应为()瓶瓶AKOH溶液NaOH溶液B稀HClAgNO3溶液CNaOH钠溶液Ca(OH)2溶液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A BB CC DD【分析】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必须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净,然后再将空气吸入体内,然后呼出,据此结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

38、要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必须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净,在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时应从I端吸入空气,装置I的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端呼出气体,装置用来验证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瓶I试剂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瓶试剂可选用氢氧化钙溶液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除去二氧化碳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可选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所示,图1是研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2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

39、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1中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需要在实验设计阶段必须注意的事项是()A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B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C对比实验只能在密闭装置中进行D注入石灰水后振荡与气体通入石灰水的现象不同【分析】A、根据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进行解答;B、根据对比实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操作进行解答;C、根据对比实验不一定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进行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解答】解:A、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故A错误;B、对比实验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这是在实验设计阶段必须注意的事项,故B正确;C、对比实验不一定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40、故C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注入石灰水后振荡与气体通入石灰水的现象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注意考查了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熟悉基础知识题19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实验4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分析】A、根据蜡烛倒扣在烧杯内,氧气的量是有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导管太长,温度降低,石蜡蒸气冷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

41、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变小直至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故选项说法错误C、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关于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下列方案不正确的是()A欲收集人体吸入的空气样品,可将空的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B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42、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向一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有呼出空气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震荡C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D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可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分析】欲收集人体吸入的空气样品,可将空的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就收集了一瓶空气;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向一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有呼出空气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不变的是空气;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43、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不正确,因为带火星的木条都不会复燃;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可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的没有水雾【解答】解:A、欲收集人体吸入的空气样品,可将空的集气瓶放在桌面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就收集了一瓶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向一个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有呼出空气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不变的是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欲证明人

44、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可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不正确,因为带火星的木条都不会复燃,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欲证明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可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的没有水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填空题(共3小题)2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讨论:【集体讨论】(1)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请你评价一下,你认为更合理的是B(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