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79786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沪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精品资料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题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地点 教 学目 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2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道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能懂得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方法。3了解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目标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材分 析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回忆: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照明、取暖;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有:山林火灾、住宅起火。2.燃烧是

2、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说到火,我们就会想起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那么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事 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

3、烟,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反应的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化学变化结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燃烧的条件【实验与思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你的解释(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2)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集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快熄灭?用集气瓶罩住的蜡烛会很快熄灭。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容易被点燃。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结论】燃烧的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需要同时满足(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

4、点。【实验与思考】烧不坏的手绢解释: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被水份蒸发所吸收,使手绢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火给人类带来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二、防火与灭火【交流与讨论】防火和灭火的事例和方法:防火或灭火事例防火措施或灭火方法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火焰熄灭蜡烛用嘴吹灭熄灭液化气关闭阀门加油站防火严禁烟火【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 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离;(3)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一旦发生火险,不要惊慌,要沉着应付。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的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把它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拨打

5、火警电话119求救。【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1)泡沫灭火器:只能扑灭一般火灾;(2)干粉灭火器:除一般火灾外,还能扑灭油、气等火灾;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火灾。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 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 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五归纳总结一、燃烧的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3)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六教学反思: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