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79906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相关读物原君节选天下为主,君为客任何思想的发展都有其脉络可循,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也决非无本之木,而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虽然在许多观点上黄宗羲对传统儒家的思想作了许多批判,但从根本上来说他的思想还是发轫于儒家这个根基的。传统儒家对于“君”与“民”的关系早就有经典的阐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可以视作黄宗羲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而稍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对君民关系的形象化的描述。到黄宗羲这里,对这些传统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君”“民”两者之间的根本与衍生、主要与次要的关

2、系,而不再是使用“贵”“轻”这类性质模糊的形容词,也不再使用表面形象,但事实上并无实质定性的比喻,而是用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定性明确的词汇确定了两者之间不容颠倒的关系。这一贡献是传统儒家“君”“民”思想所未能达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阐述问题流于经验主义、缺乏逻辑思辨的缺陷。从这点来说,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源于传统儒家思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君主观。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与孙奇逢、李颙

3、并称三大儒。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史学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学案开清代浙东史学研究之先河。在哲学上,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具有泛神论倾向。揭露了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的罪状,作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满明七子摹拟剽窃之风。著有明夷待访录等。2背景资料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

4、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一派,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二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灭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指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

5、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3文化常识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呼唤民主政体的政治哲学名著。“明夷”是周易卦名,该卦六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句,作者自序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向往箕子为周武王陈洪范事,故以名书。清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对清末民主思想的兴起颇有影响。

6、它的初稿(后称留书)一卷8篇,写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时值作者参与的浙东抗清斗争失败之后。作者自称写书目的是总结历代“治乱之故”,为后人治国而留言。时隔十年,即康熙二年(1663年),作者进一步探究“治乱之故”而条具为治大法,在原稿基础上扩充为二卷26篇,定名明夷待访录。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自主学习1易误读字骨髓(su) 窥伺(s)无稽(j) 好逸恶劳(ho w)2通假字视之如寇雠(雠,通“仇”)3一词多义去固私博除4古今异义(1)此其人之勤劳古义:辛苦劳累今义:尽力劳作,不怕辛苦(2)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

7、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3)人各自私也古义:自谋私利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5词类活用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称呼)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文言句式(1)判断句人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我固为子孙创业也(2)省略句传之(于)子孙曾不异(于)夫腐鼠7熟语集释好逸恶劳:贪图舒适,厌恶劳动。自私自利:形容非常自私。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文本研读自有人类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

8、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们)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9、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诈、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10、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做父亲,把他们比做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得的下场。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

11、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主旨归纳】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对于君主,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然而,当下的君主却是“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文章以辛辣的笔触,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家天下”的

12、合法性。要点解析“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说我成就的家业和老二比起来,谁更多一些?仲,排行第二,此指刘邦的二哥。文本探究1古之君主和后之君主有何不同?在作者看来,君主的职责是什么?思路提示:(1)古之君主是放弃自私自利而为天下兴利除害的人。作者认为在“公利”无人办理,“公害”无人驱除的情况下,有贤明的人出来“以千万倍之勤劳”“而使天下受其利”“而使天下释其害”,这样的人受到大家爱戴,被推举为君主,表现出古之君主的难为与高尚。(2)后之君

13、主是为一己之大利而有害于天下之人。后之君主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3)黄宗羲在开篇就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一句话: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2如何评价原君(节选)一文的主要思想?思路提示:黄宗羲明确地指出天下之所以不太平,人民之所以苦难不已,皆是君主“家天下”的结果。非常鲜明地把君主专制制度指为一切罪恶之根本,阐明了为天下人兴利除害才是君主的职分。这些思想在封建君主独裁达到登峰造极的明清两

14、代,犹如点燃在沉沉黑夜中的一支火炬。虽然作者的立场仍然是在肯定君主制的前提下限制君主职权的改良主义,但他对君主罪恶的揭露,确实是致命的一击,对君主独裁制度本身,实质上起了从根本上予以否定的作用。坚守自我,执着前行任宇飞一张纸片飞舞空中,尽管舞姿优美,却没有风采;一只蝴蝶翩然于花丛之中,可以尽情享受美好春光的乐趣,因为它懂得坚守自我,不会迷失自己。苏轼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表现的就是他在人生失意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因而尽管命途多舛,他依然能够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继续前行。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但是,我们必须能够坚守自我,如此才能够执着前行。做一

15、个坚守自我的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对人生的思考,我们才能避免盲从。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燕国人便在历史上留下了邯郸学步的笑话;正因为不能坚守自我而选择盲从,东施效颦,贻笑千年;因为盲从,人们轻易相信了“养生大师”张悟本;因为盲从,日本核泄漏中国人忙着抢盐从古至今,历史记录了许多盲从的故事。面对这些盲从的故事,我们就应该在世事纷扰处,耐得住喧闹,不要随波逐流,随意改变自己。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处处碰壁,却用自己的执着表达了对于理想的坚守,如此才造就了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儒家文化。身处动乱之中的钱钟书坚守“寂静”,“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怕有人指责他是“龟缩哲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钱钟书的

16、沉默绝不是放弃,而恰恰是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信念,表现了大师的睿智与可敬。同样地,正因为坚守自我,亚里士多德留下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箴言;正因为坚守自我,哥白尼将“日心说”公之于众;正因为坚守自我,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家族他们甘守寂寞,却到达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我们应该做一个坚守理想的人,一个不因浮躁而改变自我的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许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君不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是,不少热衷名利的人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许多人越来越无法忍受清贫和平庸,于是选择了盲目跟风。殊不知,他们已经在盲目跟风中失去了今天,而且也将迷失自己的明天。

17、做一个坚守自我的人,让自己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无论身处浩渺田野之中,还是落脚汤汤河水之畔,即使面对熊熊罡风,在随风飘摇处依然能掌控自己的脚步,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此,我们才能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训练(22分)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B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C始而惭焉,久而安焉D敲剥天下之骨髓解析A项,“雠”同“仇”。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消除。B量而不欲入者 量:衡量。C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规

18、规:规矩。D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稽:查考。解析C项,规规:狭隘死板。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C项,均为动词,取得。A项,动词,放弃,丢弃/动词,距离;B项,副词,本来,原来/形容词,坚固;D项,动词,消除,清除/动词,授予官职。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D项,都是代词,“此、这”的意思;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介词,把/介词,因为;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人各大自私也B必千万于天下之人C凡君之所毕

19、世而经营者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解析B项,古义:千万倍。今义:务必(表示恳切叮咛)。答案B6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介词结构后置句)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判断句)C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被动句)D曾不异夫腐鼠(宾语前置句)解析D项为省略句,“曾不异(于)夫腐鼠”。答案D7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4分)(1)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_,_。(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_,_,诚不为过也。答案(1)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2)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二、阅读理解(30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20、文,完成710题。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

21、,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原君节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者出 人:通“仁”。B必非天下之

22、人情所欲居也 居:处,引申为“担任”。C屠毒天下之肝脑 屠毒:残害。D离散天下之子女 离散:不能团聚。解析D项,离散,使动,使不能团聚。答案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均为介词,表原因、目的;A项,前一个为介词,凭;第二个为连词,因为;B项,前一个为代词,他的;后一个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兼感叹;C项,前一个为连接修饰语的连词;第二个为承接连词。答案D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宗羲提出“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把满足个人利益看作人们的基本权利。B黄宗羲认为凡为人君者,都是比天下人千万倍勤劳的公仆,而不是剥削压迫

23、人民的公敌。C民为主非为客,君为客非为主黄宗羲的“君民”新见解,最富于民主性思想精华。D黄宗羲明确地指出天下之所以不太平,人民之所以苦难,皆是君主“家天下”的结果。解析B项,文中的“人君”,分“古之人君”和“后之为人君者”,前者是“公仆”,后者为“公敌”。答案B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译文:_(2)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译文:_(3)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译文:_答案(1)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没有什么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没有什么人去除掉它。(2)我得到的产业,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

24、。(3)既然这样,那么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假使当初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各自为己,人们都能为自己谋利。(二)课外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学校黄宗羲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

25、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

26、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 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

27、之何与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解析根据并列句式和语气词进行断句。答案B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C科举:科举制,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

28、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科举制从宋朝开始实行。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解析C项,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

29、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事例的目的,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解析B项,文中的“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见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译文:_(2)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译文:_答案(1)三代以后,天下事的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之,的;是非,对错;一,全都)(2)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带领天下的士大夫

30、背叛朝廷”。(仕,做官;有刑,施以刑罚;率,带领)【参考译文】学校是用来培养士人的机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于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奠始祖等等这些事情都要在辟雍举行,而是无论朝廷之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问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

31、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三代以后,天下事的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过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法、军政等等,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士人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

32、,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摧辱。朝廷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士人,反而成了迫害士人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东汉的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

33、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可是居然还有将太学生干预政事看成是衰世的表现,却不知道东汉之所以灭亡,正在于抓捕党人,而北宋之所以灭亡,则在于将陈东、欧阳澈编管,从而破坏了学校,怎么反而责怪学校中人呢!三、表达交流(8分)16下面一段话表述不简洁,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三处必须删除,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关于“黄宗羲定律”的说法,秦晖说:“其实在我之前,已有史学家注意到了黄宗羲定律这个规律历史上每次进行税费改革之后,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再改,再上涨。”需删除的三处是_

34、解析解答时应注意从整个文段着眼,前后所使用的词语不重复即可。答案17请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5分)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的流连之所。答:_解析解答时应首先根据语段中的标点划分层次,再对每一层次的内容进行分别概括即可。答案凸显三国文化特色,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展现川西民俗文化,体现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