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428117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事迹材料3篇【篇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x医院始建于1945年。多年来,医院全心全意为驻地各族群众服务,扎实做好惠民工程,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加强教育引导,打牢官兵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思想基础医院党委始终重视传递党的温暖、增进民族团结,坚持在官兵中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教育,引导官兵视少数民族群众为亲人,将关心爱护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政治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通过长期教育引导,医院逐渐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全院医护人员都能够自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白衣天使,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无论对来院就诊的少数民族患者,还是在医院外出义务巡诊、参加救灾抢险工

2、作中,都能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对少数民族群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尽量提供更贴心、更温馨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坎上,受到了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医院在周边县市遭受洪水、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期间,为贫困少数民族家庭捐款、捐物32.5万元,帮助40余名失学少数民族学生重返课堂、110余户少数民族灾民重建家园。二、搭建服务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医院位于xx市船营区越山路,周边即是xx市回族群众聚居的街道。针对就诊的少数民族患者较多的实际,医院专门开通了“少数民族就医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等方面为少数民族患者提供优先服务。五年来,共有6300余名少数民

3、族患者享受到了“绿色就医通道”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同时,医院为生活困难和低保少数民族患者减免30%的床位费,平均每年为贫困少数民族患者减免医疗费7.6万余元。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医院专门设立了清真灶,方便回族患者就诊。医院经常派医护人员深入驻地的北清真寺、回民敬老院和回族社区开展义诊,常年为清真寺的阿訇们提供免费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赠送常用药品。每年三八妇女节,免费为回族妇女开展孕情普查和生殖健康检查。每年两次深入到外五县(市)少数民族聚居的村镇,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受到各民族群众的好评。近年来,医院共为少数民族群众义诊6400多人次,赠送药品价值13.5万余元,提供健康咨询13

4、000多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8000多份。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医院驻地xx市第十三小学的学生70%是回族。从2003年开始,医院与该小学结成帮扶共建单位,每年为师生提供两次免费体检,每季度为学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困难回族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近年来,为该校回族学生资助费用达1.8万余元,为学校捐赠学习用品和衣物价值4万余元,受到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的好评。在参加xx朝鲜族自治州xx县两江村的救灾工作中(村中80%为朝鲜族同胞),医疗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慰问、送医送药,为失去亲人的少数民族群众做心理疏导,用诚挚的感情和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各民族群众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肯

5、定,央视第七频道、前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医院的事迹。从2007年开始,医院与青海省平安县中医院和海晏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对子,这两个县居民中回族和藏族同胞占很大比例。医院每年派出20余人次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赴平安、海晏两县,为两所医院捐赠医疗设备、提供医疗技术帮带、帮助建立规范化医疗护理工作制度。7年来,共为两所医院捐赠了价值47万余元的医疗设备,接诊患者6100余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20余人次,带教手术150余例,组织教学查房100余次,开展学术讲座40余次,帮助两所医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余项,每年接收两所医院来我院进修13人(其中多数是回族医生)。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援建

6、,使平安、海晏两县的医院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医疗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一步提高了两所医院服务于当地回、藏等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篇二】xx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创建于1953年。多年来,为了保障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权益,艺术馆不断打造“文化活动中心”、“文艺辅导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传播中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教育中心”四个中心地位,努力构建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一、立足节庆,弘扬民族文化艺术馆每年以端午节为契机,连续举办了十三届“中国xx朝鲜族民俗文化节”这一远近闻名的优秀民俗文化品牌。民俗节期间广泛开展文

7、艺展演、文化展示、文艺、体育赛事等活动,树立了朝鲜族散居地区节庆活动的旗帜,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工作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该活动于2009年、2012年先后被中国节庆产业年会暨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评选为“十大民俗类节庆”大奖。2013年“中国xx朝鲜族民俗文化节”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项目类“群文之星”荣誉奖项。艺术馆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其中组织举办的“正月十五掷柶戏大赛”是多年保护和推广的重点民俗活动。2013年被列为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xx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类项目。艺术馆被省民委确定为“xx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二、加强交流

8、,传播民族文化艺术馆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2005年引进17家韩国企业来吉进行韩国商品展示活动,为中韩客商提供了交流平台。艺术馆先后应邀赴韩国、无锡、北京、湖南演出,是xx市第一个走进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队伍。艺术馆在展示自身的同时,有效发挥了文化艺术交流、传播的作用。道拉吉杂志是全国唯一由群众艺术馆编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杂志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为主旨。经过37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为朝鲜族文坛颇具影响的文学刊物。目前已发行至全国24个省,18个国家,多次被评为省一级刊物。2013年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与黑龙江新闻社合作,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络版)韩语台承办栏

9、目,已播放节目140多分钟节目。三、城乡一体,共谱民族团结乐章为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精神,艺术馆在以阿拉底农村文化大院为依托,连续组织举办了三届“朝鲜族阿拉底辣椒文化旅游节”,期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民俗体育赛事、民俗商品展示、民间手工艺展示、文化遗产普及传承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不断夯实朝鲜族民俗基地建设。四、服务社会,普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2011年艺术馆本着“全面推开,坚持公益,树立形象”的原则,实现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面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目前艺术馆各练功厅同时接待8-10个不同社团交替使用。艺术馆免费向

10、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行无偿演出、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的展览、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造等。吸引广大各族群众走进文化设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树立艺术馆公益性的良好社会形象,增进了民族团结。朝鲜族艺术馆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全市的各族群众。多年来,无论哪个少数民族搞庆祝活动,只要找到艺术馆,都要给予全力支持。特别是每年的全市少数民族迎新春联欢会,艺术馆都会排练出最好的节目参加演出。为构建和谐xx市贡献力量。五、培树人才,多出民族艺术精品艺术馆加强业务建设,业务人员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创编部人员获国家民委颁发的少数民族文艺“骏马奖”;2001年舞蹈

11、田园鼓声获文化部“群星奖”银奖,填补了我市在该奖项上的空白;2007年再获“群星奖”表演奖。声乐人员获国家少数民族声乐大赛“孔雀奖”;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声乐类优秀奖。【篇三】xx蒙古族乡,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有19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总人口2.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1.4。几年来,xx蒙古族乡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到201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突破3亿元,是1999年建乡之初的5.2倍,人均收入达到6150元,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在洮北区由过去的第9名,跃居首位。一、明确发展思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乡实施“北种稻”,发展特色农业。在沿路交通便利

12、的北部几个村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通过协调信用贷款,积极扶持种植大户,水稻种植已成规模,种植面积达4700公顷,形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实施“南养殖”,发展特色牧业。从2011年开始,以大沁它拉蒙羊合作社为依托,发展肉羊产业,引导散户入社养殖形成规模,构建规模化经营格局。目前,全乡养羊户已达577户,存栏基础母羊3.23万只,年产出羔羊4.6万只。同时,全乡猪存栏6150头,肉牛550头,大牲畜350头,禽类发展13万多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2年,该合作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白城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示范社”。实施特色流通,发展商贸经

13、济。在乡镇的中心地带选划出固定的区域,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化水平,将产、加、销集聚一起,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商贸经济带。还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导和促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目前,全乡现有商业户数22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1户,解决就业人数2000余人,年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万元,并实现了生产总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二、落实民族政策,建设历史文化旅游乡挖掘保护历史遗迹。2012年,以“大遗址保护”为契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投入资金6000万元修缮境内的泰州古城、清代双塔等历史文化遗迹,并吸引域外资金开发建设泰州古城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开展民族文体活动。随着洮北区的那达慕大会、全省

14、赛马比赛在xx蒙古族乡举办,群众自发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体服务活动已日趋常态化。通过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达到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效果,激发了各族群众关注民族经济发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内生力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双塔、古城和蒙古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打造出独特的旅游景观。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貌,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沿途的村屯带来了每年500万元左右的收入。三、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团结进步民族乡一是主动争取政策的对接,完善公益设施。近年来,共争取200多万元,用于乡镇的公益设施建设,改变了落后的教育、卫生条件。积极和省、市

15、民委和洮北区委联系,努力争取资金,共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xx省蒙古族赛马基地,并成功举办了洮北区首届那达慕大会和两次全省民运会的赛马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二是主动争取项目的对接,加强道路建设。结合“村村通”等级公路建设,先后利用民族政策共筹集资金2500万元,修建柏油路25公里,水泥路80公里,砂石路90公里,至此全乡19个村58个自然屯形成了以乡越境路、村村通等级路为主干的公路网,基本达到了屯屯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主动争取资金的对接,推进饮水滴灌工程。在各级民委的支持下,争取260万元资金,完成了全乡17处村屯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使6500户农民喝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在全省“百村万户”致富工程支撑下,该乡以乌兰蒙古族村为试点,积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和“柴改电”项目,使全村90户380多口人3000亩耕地,实现了集约化管理,解放了劳力,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