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8177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

2、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雕阑() 玉砌()槛菊() 不谙() 彩笺()骤雨() 都门() 凝噎()今宵() 暮霭() 寻觅()戚戚

3、() 乍暖() 堆积()【答案】ylnqjinnjinzhudyxioimqzhdu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2)故(3)将(4)敌【答案】(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_(2)都门帐饮无绪()_(3)昨夜西风凋碧树()_(4)多情自古伤离别()_(5)寒蝉凄切()_【答案】(1)名词作动词吹进了东风(2)名词作动词设帐

4、(3)动词使动用法使凋零(4)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多情的人;为忧伤(5)形容词作动词凄切地鸣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今义:没有头绪。(2)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今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风土人情。【答案】(1)没有心情。(2)情意。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2)今宵酒醒何处? ()译文:【答案】(1)宾语前置句不忍心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2)省略句今晚酒醒之后我身在何处?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975

5、年南唐亡后被俘,978年七夕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命人在宴会上赐毒酒将他毒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的词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艳情、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充满对昔日生活的追恋和悔恨之情,风格沉郁凄怆。现存词40余首,收在南唐二主词中。代表作有虞美人相见欢望江南等。词人宰相晏殊 晏殊(9911055),少有才名,7岁能做文章。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一生富贵优游,

6、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所以多描写旖旎风光,淡怨闲情,有的则流露出一种寂寞衰迟之感,颇有哲理意味。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有珠玉词及清人胡示堂所辑晏元献遗文传世。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宋朝第一词人柳永柳永(?约1053),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柳永是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望海潮雨

7、霖铃等。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著有漱玉词。前期的代表词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后期的代表词有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等。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8、978),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结果被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时四十一岁。蝶恋花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太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词人柳永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晚年才考中进士,那时已经年过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词人赴任时的那种羁旅之愁、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心爱的人别离。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

9、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了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因和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等别称。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

10、称。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格式的标志。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面有标题,表明作品的主题。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四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虞美人虞美人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其中既有他为失去曾经

11、拥有的王国、权力、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又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思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上片:写诗人在秋月之夜登楼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怀念。下片:抒发作者怀念故国的悲伤之情。蝶恋花蝶恋花是写离别的词,上阕写景,借景传情,抒发了词人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情;下阕写人,写主人公的相思与期待,意境深远。雨霖铃雨霖铃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作。全词通过对秋天傍晚江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缠绵悱恻的惜别之情,上片写离别的情况,下片写别后的层层设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惆怅的心情和真挚感人的恋情。声声慢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的孤苦无依的凄苦

12、心境。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答案】不堪回首亡国之恨菊含愁兰泣露离别之时旧时雁过一、阅读虞美人,回答下面的问题。1试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2虞美人一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答案】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实景,接着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往事知多少”,这里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虚写,作者再一次沉入到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下片一

13、开始虚写“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把“雕阑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饱含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他把这一切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以愁驭文,行文跌宕起伏。二、阅读蝶恋花,回答下面的问题。3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有人说此句气象阔大,境界高远,你怎么理解这一名句?【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睡,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肃杀,“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办法排遣,于是,主人公便“独上高

14、楼”。前面抒写的只是忧伤低回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寂寥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障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目。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三、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4雨霖铃一词写到了哪些景色?作用是什么?【答案】景色作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眼前景,交代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突出了前途

15、渺茫,音讯隔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刻画出别后的凄清冷寂总结:三处写景,异曲同工,眼前景清冷萧索,想象景空旷压抑,别后景凄惨悲凉,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词人离别时的落寞情怀。5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表现出的凄美意境?【答案】从情境上看。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浇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从画面色调上看。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寄托拳

16、拳之情。另外,“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凄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从全诗旨趣上看,这首诗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今宵酒醒何处”点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一幅清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暗含旨趣,画面生动,诱发想象,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佳句。四、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7、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这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渲染了一个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话题: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照常理此句应当出现在豪放派的词作中,而现在却出现在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中,是否有些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甲:我认为这句话在整首词中并不矛盾。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京城、离开心爱的人之前,对以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辽阔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一种凄婉哀怨的情感。我的观点:【答案】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个词

18、人既可以有婉约的作品,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所以即使这句话被视为“豪放”,也并没有产生矛盾。我们现在所说的“豪放”也好,“婉约”也罢,都是后人评论的是后人加上去的。这些词人自己可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属于哪一派的,更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被归为某个派系,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的。所以我们在鉴赏宋词时,需要体会和比较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却没有必要拘泥于风格的划分,做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1写作特色情景交融蝶恋花中晏殊运用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风烈、路远、山长、水阔等景物渲染了一种凄楚、冷漠、荒远的氛围;柳永在雨霖铃中以眼前的实景、实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9、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词人不忍和他心爱的人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声声慢中李清照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情景相互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2写法指导运用情景交融“三注意”情景交融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情景交融能使景与情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运用情景交融需要注意:(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

20、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3迁移应用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根据诗歌的标题及诗句可知,这是写边地春天刚刚来到,而长安已是春意阑珊,突出边地春天来得晚。扩展时要抓住这两句诗中的“冰开日”与“花落时”;同时应注意情景交融,因为是一首边塞诗,此中包含有边地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荒寒的边地,河冰刚解冻,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却仍然未见,

21、而此时的长安已是花落纷纷了吧?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的怀念。(内容要求与诗句一致)1课内素材千古词帝之李煜翻阅历史,一个“错”字写就了李煜悲情的一生。年仅25岁的李煜硬生生地被历史的激流卷进政治旋涡中,登上了帝王的宝座。纵然事与愿违,也别无选择。在位15年,是李煜生命中屈辱难堪的15年,在无奈的命运中,李煜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性情和才情。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位集昏庸、无为、失败于一身的皇帝,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家。人生,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也许正如李煜的生命初衷: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是啊,政治上碌碌无为的李煜,最终以词曲

22、艺术的辉煌不朽于世,此生,纵然错位悲情,亦不空虚。【应用角度】“错位”“得与失”“追求”等。2精彩应用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

23、词的新时代。字寄李清照翻开厚重的历史,踏入两宋滚滚的狼烟,是谁的身影在牵动着我的目光。一梦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嗅青梅的女子,罗衣淡淡而来,再截一枝暗香疏影,沾一滴绿肥红瘦,书那宋朝华美锦缎上清韵悠悠的一笔。一段长长的距离,沉沉的是把酒待月的孤独,你怀抱着三两枝慵倦的菊花,独立于帘卷西风的廊下,你随手从书页间斟杯清酒,万千的心思,合一曲琵琶拨弄,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翩然起舞。一念间花落了,清愁薄绪,填满夜的每个空隙。声声慢,声声慢,载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舴艋小舟,至今仍搁浅在那个靡丽朝代的藕花深处。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你细碎的莲步,走过脂冷与烟翠的山河,曾经执杯的纤手提笔运墨,你素腕轻落,

24、一笔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在人杰与鬼雄间横亘而出。尘世如烟,转瞬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时,你幽怨的身影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未曾停歇,一千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乎看见了,你辛酸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中,于无声无息处坠落。清照,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照,你是一首婉约的古琵琶曲,你是一阕清丽的长短句,你是一道花开千年不谢的风景,而我,只是身着素衣的女子,守着你曾经的青灯古卷,在梧桐雨落的季节,等你乘一叶兰舟,从藕花深处涉来,陪我同看那碧水云天,残月如钩。1学标题本文的标题很具特色,和千年前的才女李清照来个穿越时

25、空的促膝长谈岂不快哉?2学语言第段,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诗句,展示了多情的李清照。“嗅青梅”仿佛看到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的样子,“罗衣淡淡”“暗香疏影”“绿肥红瘦”都是李清照诗句的化用,展示了风姿绰约的李清照。3学排比第段形成排比段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李清照。她的浪漫,她的孤独,她的清愁,都藏在了她的每一首词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古今时空穿梭往来,展现了李清照的辛酸,哀愁。4学结尾第段是总说,概括了李清照的一生。特别是画线的句子,提升了文章的主旨,悠悠千年,一切都随风而逝,可是逝不去的是那横亘在历史时空中的婉约多情的背影。5学人称全文采用第二人称“你”的称呼,如话家常,亲切备至。好像一位熟知李清照的朋友,陪她千年,一路走来,毫不陌生。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