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8182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7.2 童心说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童心说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解析:B项,章美,美好。答案:B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以假事与假人道D.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决定目之为经矣C.便失却真人D.则政事无根柢解析:D项,根柢:根本。A项,

2、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B项,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C项,古义,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今义,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解析:A、B、C三项是判断句,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

3、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

4、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

5、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不复有初矣初:人的最初的纯朴的状态。B.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遽:马上。C.则文辞不能达 达:畅达。D.非笃实生辉光也 笃实:诚实。解析:B项,遽,突然。答案: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况仆之不得已乎B.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以童心既障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而君幸于赵王解析:A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者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

6、关系。C项,均为连词,因为。D项,均为被动句的标志。答案:B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保持童心重要性的一项是()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A.B.C.D.解析:说的是童心因这样做而消失了。是说道理是通过多读书得到的。陈述的是“文人童心不失”的事实。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童心,然后作者分别用一个判断句和两个假设句来阐明童心的含义。B.作者用“方其始也”“其长也”和“其

7、久也”三组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把理学对童心的侵害揭露出来。C.作者认为:“护此童心”就是要保留个性,解放个性;“障其童心”则是摧残个性,扼杀个性。D.作者连用十七个“假”字,突出了对复古、模拟的假文学的鄙视和厌恶,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解析:作者用的是两个判断句,不是一个。答案:A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2)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参考答案:(1)童子,是人最初的本真状态;童心,是人心最初的本真状态。人心最初时的本真状态,如何会失却了呢?(2

8、)天长日久,懂得的道理、所见所闻一天天增多,那认识到的、感觉到的范围也一天天宽广,于是又知道有美名的好处,并且一定要张扬自己的美名,这样童心便丧失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叙陈正甫会心集明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

9、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注: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真正之觉悟。佛教徒以

10、洞明真谛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登正觉。10.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心而行率:顺从。B.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非:没有。C.迨夫年渐长迨:等到。D.不然虽介若伯夷介:孤高。解析:非:批评,指责。答案:B11.下列选项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谓“难得”之趣的一项是()辨说书画,涉猎古董如苏州之烧香煮茶不失赤子,能婴儿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或为酒肉,或为声伎有身如梏,有心如棘A.B.C.D.解析:皆趣之皮毛,去趣愈远。答案:C12.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用山上之色等四个喻体来比喻情趣,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情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B.第二段鲜明地提出“自然”和

11、“学问”是得趣的正反两个方面,然后举三类人为例说明“趣得之自然者深”。C.作者认为,儿童时代的情趣最为上乘,次之为山林之人,再次之是品位低下之人,年长位高者最无趣。D.文末称赞陈正甫“深于趣”,其会心集所述趣者居多,也感叹其“知趣如此”。这也是作者写叙的缘由。解析:文中并没有对这三类人的情趣划分等级。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2)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参考答案:(1)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2)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参考译文:世上

12、的人最难得的只有情趣。情趣像山上的景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现在人们羡慕情趣的名声,追求类似于“趣”的品味,于是有人辨别谈论书画、收藏古董,认为这样就有了清雅的情趣;寄意于玄妙空洞的谈论、摆脱尘俗纷扰去隐居,认为这就是脱俗的情趣;还有更低等的,有人模仿韦应物烧香煮茶,自以为很有情趣。这些都只不过是情趣的表面,与情趣的精髓有什么关系呢?情趣,如果是从自然之性中得到的就是深层的情趣,如果是从学问中得到的往往就是肤浅的情趣。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情趣这种东西存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真正的情趣。脸上没有故作庄重

13、的神色,眼睛不专注于某一物,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双脚跳跃不定,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真没有超过此时的。孟子所说的“没有失去孩童纯朴天真的心思”,老子所说的“能够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大概都是指这种情况,情趣在最无私心杂念,最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是最上乘的情趣。生活在山林的人,无拘无束,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虽然不刻意地追求情趣而情趣却靠近他。愚昧无才能的人也是接近情趣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品位。品位越是卑下,所以追求的东西就越低下。或是贪图酒肉,或是纵情于声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顾忌,自己认为与世间常情隔绝,所以全天下的人批评嘲笑他他也不顾,这又是一种情趣。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官职越做越大,品级越来越

14、高,身体像套着无形的枷锁,心灵如同扎着芒刺一般,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我的朋友陈正甫,是个深谙情趣真谛的人,所以他所编著的会心集中的若干人,有情趣的居多。如果没有情趣,即使像伯夷那样耿介有操守,像严光那样清高的,也不收录。呀,谁称得上像正甫君你这样,既有品级,又有官职,年纪又到壮年,却又如此懂得情趣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8题。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

15、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

16、。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正鹄:靶心。准的:标准。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诫。C.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改变。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离:离开。解析:离,隔阂。答案:D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17、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都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B项,句末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是”。C项,表判断语气;表疑问语气。D项,所字结构,“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被动。答案:A16.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

18、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解析:原文“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强调圣人为学亦须立志。答案:B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参考答案:(1)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些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2)“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18.作者认为“善为学者”应该如何“为学”?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要把圣贤作为学习榜样,即有确定的方向;(2)要有适合的达到目标的方法;(3)

19、要有志向。参考译文:你观看过射箭吗?箭靶的中心,是射箭人瞄准的目标。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养好你的精神,蓄积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来面临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设置靶心,就没有专一的志向目标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将要施箭何处呢?况且对于那些以松弛弓箭来嬉游,漫不经心地射箭,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些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善于治学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也就能够少一点警诫了吗?治学的人想要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

20、拿圣贤作为标准来学习的人,这和不设立靶心来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随水漂浮漫无边际,没有固定的去处。他们不沦为平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是特别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所以拜师、识友,读书、探究事理,都是追求达到目的的途径。就是平时闲居没事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懈怠;待人接物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杂乱;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要丧失;患难忧愁的时候,志向不被困顿胁迫;一定要求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才罢了。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啊。因此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到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向的人,事业最终能成。”又说:“

21、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着生而通晓的天才资质,他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何况我们后辈极度愚昧困惑的人呢?我们不能不把立志作为最重要、紧迫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啊!如今大司寇的上士开封浚仪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且有规制,严格却没隔阂。曾叫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写了“尚志”两个字送他。有一天他暂时回乡,又来我这里求一篇说。我挥笔写出想说的话,不以黄济的要求为烦劳。黄济还要想想(怎么)立志吧。三、语言表达19.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40字。据新闻晨报报

22、道,11月4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绿皮书指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高温、混合层薄、

23、降水日数减少等。参考答案:今年前十个月全国雾霾天数创有历史记录以来同期之最,化石能源消费增多是主因。20.(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当你越过平衡点后,以为还会越走越高,却惊讶地发现在走下坡路了。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第个画面下边的文字表述,分析其句式结构和体现出的哲理。然后根据前后两幅画与中间画面的逻辑关系等分析推理,得出答案。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从低处往高处走,每走一步,就会站得更高。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时,才能站在最高处。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