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8380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转化形式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的形成(1)溶洞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2)钟乳石、石笋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1)原料:_和_(主要成分是_)。(2)过程(实际起还原作用的是_)CO的产生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铁矿石被还原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3水垢(1)主要成分:_。(2)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_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物_分子式为C

2、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知识点1自然界中碳元素的转化1(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

3、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加强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加强植物蒸腾作用A B C D(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知识点2生产和生活中碳元素间的转化2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2O)、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金光闪闪的“药金”。(1)“药金”的主要成分是_。(2)有关冶炼的化学方程式是_,_,_。练基础落实1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B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终变成二氧化

4、碳等物质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通过水生生物的贝壳和骨骼转移到陆地D石墨矿的开采利用2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AH2 BC CFe DCO3下列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4要除去CO2气体中的CO,常用的方法是()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通过燃烧的炭层C通过水D通过燃烧的CuO粉末5形成钟乳石的主要化学反应是()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CaOCO2=CaCO3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A B C D6地球大气中CO2、CH4等气体

5、含量上升,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即产生“温室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BCH4是目前全球变暖的最主要温室气体C大气中CO2含量猛增,会破坏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平衡D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练方法技巧利用反应本质巧判断7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 BFe2O3 CCuO DCu2O练综合拓展8设定下图所示装置中的反应是完全进行的:(1)分别写出A、B、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若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是少量的,将可能

6、观察到的现象: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_。9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均为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的止水夹和活塞,实验前均已关闭,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省略)。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1)甲装置的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是_,乙装置的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2)打开a时,首先分离出的气体是_(填名称);要得到另一种气体,正确的操作是_。10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7、:实验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中溶液吸收CO2后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1)图中瓶的作用是_。(2)对实验装置尚有如下A、B、C、D 4种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_(填代号)。A在E处增加CaCl2干燥管B在F处增加CaCl2干燥管C在E、F两处增加CaCl2干燥管D不必增加干燥管(3)将插入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4)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增重a g,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b L,该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列出算式)为_。(5)实验时若猛

8、呼猛吸,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_,猛呼时会_。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基础落实一、2(1)CaCO3CO2H2O=Ca(HCO3)2(2)Ca(HCO3)2CaCO3CO2H2O二、1(1)焦炭铁矿石Fe2O3(2)COCO2CO2;CCO22CO3Fe2O3CO2Fe3O4CO2Fe3O4CO3FeOCO2FeOCOFeCO222CO2(不足)2CO2COO22CO2CO2(充分)CO2CO2C2CO3(1)CaCO3等(2)Ca(HCO3)2CaCO3CO2H2O4维勒尿素对点训练1(1)CaCO3CO2H2O=Ca(HCO3)2(2)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3)D(4)B(5

9、)C解析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溶于水后会与碳酸钙反应,导致碳酸钙溶解。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气体液化。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CO2;植物蒸腾作用与外界温度及水分有关,与CO2的浓度无关;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且CO2溶于土壤的水生成的碳酸电离的H可以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促进植物对Ca2、Mg2的吸收。所以“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源的消耗也将进一步增多,所以不可能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使用天然气等燃料也会产生CO2,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CO2,且见效快。2(1)Zn、Cu(2)ZnCO3ZnOCO2C2Cu2O4CuCO2C2ZnO2ZnCO2

10、解析解答本题可借用“相似类推”,将旧知识迁移应用于题给信息。解题思路为:由碳酸钙、碳酸镁在高温时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酸锌在高温时也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气体;由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事实可推知:碳在高温时也能将赤铜(Cu2O)中的铜和氧化锌中的锌置换出来,本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课后作业练基础落实1DA、B、C三项都属于碳的循环;石墨矿的开采利用属于人类生产,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2B碳能燃烧,并且常用作还原剂。3C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O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强;氯气有毒,但不与血红蛋白结合。4DCO不同于CO2的性质是它具有还原性,要除去C

11、O应选氧化性的物质与之反应,将其耗尽,CuO具有氧化性。5D6.B练方法技巧7Bn(CO2)n(CaCO3)0.6 mol,分析CO还原氧化物的反应本质为:COO=CO2,氧化物中所含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结合选项,若氧化物含有1个O原子,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3.3,不合题意;若氧化物含3个O原子,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B符合题意。练综合拓展8(1)CaCO3CO2CaOCO2C2CO3COFe2O32Fe3CO2(2)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解析这是一道对C、CO、CO2性质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

12、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CaCO3具有热不稳定性、CO2C2CO、CO的还原性(高温条件)、CO2是酸性氧化物等。尤其是CO2作为一种多元酸酸酐,与不同量的碱反应时,产物有酸式盐和正盐之别,需要引起特别注意,若需充分吸收CO2,需要过量的碱。如果仅仅是鉴定CO2的存在,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而如果吸收CO2,则最好选用足量的一定浓度的NaOH类碱溶液(因澄清石灰水中OH浓度较小)。9(1)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或浓硫酸)浓硫酸(2)一氧化碳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解析要把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可从二者的化学性质差异入手,因为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而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在分离时,先把CO2转化为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到甲瓶中,再将CO分离出来,通过分液漏斗向甲瓶中的碳酸盐溶液里加入硫酸,此时碳酸盐就会转化成CO2,再通过乙瓶中浓硫酸的干燥后,就可以达到分离二者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在甲瓶中盛放的应是氢氧化钠溶液,而不适宜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小(为0.165 g),它吸收CO2的容量很有限。10(1)除去被吸入的空气中的CO2(2)D(3)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CO2被充分吸收(4)100%(或100%)(5)把瓶中的NaOH溶液吸入口中把瓶中的NaOH溶液吹出瓶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