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8503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第4课柳永词两首(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填词去。”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后由群伎合金才得以入葬。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

2、细细)、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望海潮(东南形胜)、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评价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其名字抹去。柳永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一)背景链接1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汴

3、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后孙何亲自前往见面。2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雨霖铃以寄离情。(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词的有关知识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

4、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文化常识1三吴都会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郡、吴兴和会稽。2有三秋桂子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

5、“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3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文中是恭维孙何的话。4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是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5对长亭晚长亭: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长亭用来供行人休息,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望 海 潮雨 霖 铃(一)读准字音1堤沙(d)2天堑(qin)3珠玑(j) 4罗绮(q)5叠(yn) 6嬉嬉(x)7箫鼓(xio) 8吟赏(yn)9雨

6、霖铃(ln) 10骤雨(zhu)11凝噎(y) 12暮霭(i)(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词语解释1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2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3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4天堑:天然壕沟,多指长江。这里指钱塘江。5叠:重叠的山峰。6清嘉:秀丽。7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8凄切:凄凉而悲哀,多形容声音。9长亭:古代设在路边的驿站,常为送别之处。10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11清秋节:凄清的秋季。12经年:年复一年。(四)名句默写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7、娃。5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理解分析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赏析两首词中的重点词句,掌握诗词表现手法,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3感悟望海潮的艺术魅力,感受当时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雨霖铃中浓浓的离别之情,提高审美情趣。(一)研习望海潮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内容概括具体体现(用原文词句填写)上片:山水美丽,都市富庶都会云树绕堤沙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繁华下片:湖山胜景,百姓安宁西湖美景人民安乐盛赞孙何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2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上所起的作用。答: 明确:从“形胜”与“繁华”两个侧面概括了钱塘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承平景象。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答: 明确:不好。因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

9、”形象逼真。4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答: 明确:这两句对仗工整,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读了这两句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5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韵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望海潮就当之无愧。说说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承平气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答: 明确:(1)这首词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2)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

10、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二)研习雨霖铃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内容概括具体语句(用原文词句填写)作者情感上片: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别前环境地点:意象: 别时情态别后前途依依不舍下片:想象别后的凄楚情景想象之景:相思之情:孤独冷落明确:长亭、都门寒蝉、骤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这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

11、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8试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对”字表现的深刻意蕴。答: 明确:“对”是“面对着”的意思,而词中表现的是即将离别的人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默默无语的情景,一个“对”字就表现出离人情深意长、依依不舍,胸中千言万语,口中却无一言的留恋伤感之情。9“兰舟催发”这一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答: 明确:正在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忽听耳边响起了就要开船的鼓声,更加突出了离别之人那种欲走还留而又不得不走的矛盾心理以及无奈之情。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逆境与成才1从教材中积累柳永一生落魄,屡试不第,考

12、中进士时已年近半百,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甚至因作词得罪皇帝,被弃之不用。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混迹于瓦肆勾栏,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人生的精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2从历史中积累(1)陈平为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便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2)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

13、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3从现实中积累胡露露是个苦命的孩子,他被狠心父母遗弃,在19年前的一个风雪之夜被养母抱回来。19年来,养母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一边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的儿子,一边含辛茹苦抚养胡露露。多年来,逆境中的胡露露好似一粒被丢弃在岩缝中的种子,虽历经风霜雪雨的吹打,但却能茁壮成长。2015年

14、高考,胡露露以超过一本分数线46分的好成绩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4从名言中积累(1)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2)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雨果(3)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5)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6)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7)患难与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8)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15、9)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10)逆境使人发奋向上,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了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莎士比亚(二)这样运用素材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今天、明天,太多无法成就和圆满。可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百折不挠。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时,毅然再次参加科考,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但终究摆脱不了潦倒的宿命。也许在所谓的功名上、仕途上,他是失意的。只是,他成为了一位纯粹的词人,以个人的方式感受现实生活,在歌词里形容盛世、抒发社会思潮下的情绪。让历史永远地收藏了他,让我

16、们永远地记住了他。他最终还是成功了。那么我们是否在失意的时候,也能换一种心态来劝慰自己呢?翻转观之,未必都是沧桑,也许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领悟作文片段开头点出人生有“太多无法成就和圆满”的现实状况,进而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对态度。接下来顺势引出柳永坎坷潦倒,并以词闻名于世的课本素材。最后点明,面对失意,“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的核心论点。课本素材运用灵活巧妙,与观点十分契合,值得借鉴。你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桃花源美丽的落英不属于你;你没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青崖间的白鹿载不动你的哀愁;你亦没

17、有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赤壁边上的月光也照不亮你所处的黑暗。在宋朝的轻烟雾霭之中,你有的,只是一只破旧的酒壶,一腹柔情的词句,以及一身荡不尽、说不完的寂寞。是的,你寂寞。当你真情自流地吟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离经叛道”之语时,便注定了你一生将与寂寞相伴。你张扬的个性、对功名的鄙弃令宋仁宗深恶痛绝,于是他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便“成就”了你终生的寂寞。寂寞,有时是一支浅浅的笛子,有时是一笔淡淡的墨;寂寞,更是让你词情展现的依托!寂寞的你没有沉沦与消极,而是潜心填词咏曲,在寂寞中你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创造了宋词的辉煌,创造了中

18、华文化的辉煌!无论是羁旅愁苦、离情别绪,还是都市风光、青楼悲饮,都在你那有血有肉、有爱有怨的笔下淋漓展现,传唱古今。“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首八声甘州令人愁肠百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曲雨霖铃寄寓千种风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蝶恋花历来为人传诵;“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这首极尽杭州之美的望海潮,令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你造就的此种千古文化奇观又岂能用三言两语便概括完了?那些同你一朝,能顺利为官、青云直上的人,历史早已将他们忘得干干净净,只有寂寞潦倒、“奉旨填词”的你至

19、今还在历史的天空中星光灿烂,时光的风尘也遮不住你的辉煌!秋风送晚,柳影斜飞。歌楼舞榭的喧嚣遮不住你的苦闷,灼灼烈酒的馨香洗不淡你的哀愁,你如一只摇曳的芦苇,在风中静静地寂寞。寂寞如雨,情意轻扬。寂寞的你用一笔淡淡的墨书写着自己的辉煌,那无数光亮的星辰,是你寂寞的辉煌!柳永,忘不掉你,忘不掉你的寂寞,忘不掉你寂寞的辉煌!佳作赏析本文选择第二人称展开与柳永的对话,对柳永的“寂寞”以及“辉煌”进行深入剖析。华丽的文字中含有脉脉深情,将柳永的“寂寞”与“辉煌”流淌于笔端,印刻于读者内心。写作借鉴1学引用大量的诗句引用是作者厚实积累的展示。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使文章更加神采飞扬。

20、2学语言本文语言优美,尤其是整、散句交互运用,使文句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声韵和谐、气势贯通。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情感。3学结构文章先说明了柳永式的寂寞以及寂寞的原因,后论证柳永的寂寞不等于沉沦,而是辉煌。结构清晰、严谨。4学人称本文采用第二人称,便于展开与柳永的对话,使对话真切自然。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翻译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明理知义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即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

21、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憎恶的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于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李绩煮粥侍姊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注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釜:古代的一种锅。须:胡须。何为:即“为何”,为什么。顾:顾虑;考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译文: 参考答案:

22、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参考译文: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奴仆婢妾那么多,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绩回答说:“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考虑到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1923年,21岁的沈从文怀揣青春的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从遥远的边城投奔京城而来,加入“北漂”的行列,当时,他一下火车就被北京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于是,他站在月台上自负地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征服你的。”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但沈从文硬是凭借自身的努力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长为文坛大

23、腕儿。1934年,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一封信中说:“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的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传得久,播得远。”沈从文是何等自负,他不但认为他的作品比别人强,而且天才般地预见了他的作品会长存甚至不朽。事实证明,他的话没错。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湘西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1947年,沈从文在八骏图自存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这个集子所涉及的问题、社会认识,以及其他方面来看,它应当得到比呐喊成就更高的评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个小书必永生。”八骏图是沈从

24、文1935年创作的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都市题材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中国近代的知识阶层,与把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淋漓尽致的鲁迅先生的呐喊确有一比。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声称自己的作品将永生,恐怕也只有沈从文这个“愣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病逝家中,他的碑文同样很自负:“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人生教益“自信”与“自负”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完全不同。沈从文的自负,其实更是他对自己写作能力乃至个人思想的自信。他一生待人谦和、处世低调,但他骨子里满是倔强,他用自己的才情和勤奋,孕育了无数颗珠玉。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

25、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三个秋天。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解析:选CC项,三秋:秋季。2对下列诗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

26、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解析:选C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情况作总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分写,“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B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C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

27、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D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形为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之景,为虚写。解析:选DD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形为想象之景,是虚写。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语意给以恰当排序。这里镶嵌着当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柳永词望海潮。在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大王峰下,坐落着新筹建的柳永纪念馆。一走进柳永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大型大理石碑刻。在柳永纪念馆展示厅里,还存放着几百件柳永的词作品影印件和复制品。这首千古

28、流传的不朽杰作与毛泽东那气势磅礴、奔放苍劲的行草融为一体,可谓是锦上增辉。纪念馆门前的绿色草坪上,塑立着一座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大型铜像。答: 解析:是总起,然后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说明。答案:5仿照例句,另选择一位诗人再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示例二)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下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

2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尽显其人生的艰难与苦恨。6请描述右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 参考答案:(1)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2)其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2)与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雨霖铃中的柳永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

30、沉的感伤之中的句子是:,!(3)雨霖铃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满 江 红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

31、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飞”“载”“归”,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出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32、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0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请分析一下。答: 参考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

33、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11下片中,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 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12“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不但写了词人登临时的天气状况,而且交代了红翠衰败的原因。词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望断”是实写,“翠峰”代指所思念的人,“十二”为虚写。这两句词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1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