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28758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模块导航纵横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起步时期,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顺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

2、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外交上打开新局面,登上了国际舞台;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教育奠基,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49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三者关系,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

3、间,阶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复高考,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 1978年,徘徊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1966 1976年,“文化 大革 命” 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

4、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文艺都出现了曲折,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倾错误泛滥、“八字”方针,1956 1965年,十年探索时期,三者关系,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阶段,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一、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多党合作和政

5、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经济上: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由此制定一五计划,开始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结论一: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必然选择。,探究: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 材料1:1949年底,人民政府没收了2858个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国营工业(占全国工业资金的78.3%)。1950年

6、上半年,中央又合理地调整了私营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被初步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2: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重点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后来,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工业、物资、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国营企业和部分公私合营企业主要实行直接计划和实物调拨,并对财政、信贷和劳动工资等也实行统收统支、统存统放和统分统配。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为确立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主要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组建国营经济 ;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2.制定一五计划,指导经济建设。,探究: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 材料3:在组织机构方面,

7、1949年10月建立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其他专门性的负责计划管理的中央机构。如全国编制委员会、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指定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等。通过这些机构,国家开始对经济活动实行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1954年4月中央又成立了编制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工作小组。该小组在1951年以来几次试编的基础上,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形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之后,“一五”计划由国务院以命令形式颁布,要求各地各部门遵照执行。 材料4: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完成。1957年同1952年

8、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96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为确立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主要措施。,3.建立组织机构规划经济建设,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4.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管理体制和手段:,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中国,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建立组织机构规划经济,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3.制定一五计划,用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中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9、,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过程的特点 材料1:“斯大林在工业化过程中,是把农业当成殖民地了。农民不仅要交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的十几年中,曾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农业危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苏联:采用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2.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瘸子巨人,材料2: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

10、高级发展。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大致也采取同样的步骤。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逐步发展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中共八大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性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有人认为,中国在建国初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完全照搬了苏联的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苏联相比,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过程的特点。,1.中国: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实行

11、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推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2.中国: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协调农轻重的比例关系。,1.苏联:采用强制手段实行农业集体化。,2.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结论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立足国情,有所创新。,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材料1: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 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材料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积极影响: 1.保证了

12、国家重点建设 ,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探究: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材料3:“一五”期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 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每年都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国家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很大, 1950年主要靠工商业和农业税收,占75%。1957年各项税收的比重下降为 49.9%,国营企事业收入则上升为46.5%,其中工业企业收入上升为19.1%。 材料4:“一五”期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 1/3,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

13、元提高到 205元,提高 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 79元,提高27.4%。同期,我国投资新建了9454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到1976年末,机电工业企业职工年人均收入为756元,与1949年相比,人均增加251元。,3.增加了财政收入,抑制了通货膨胀。,4.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材料5:1958年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动)”。1958年12月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

14、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弊端: 1.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一大二公”,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材料6: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

15、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7:20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一家生产铜的冶炼厂,其马路对面是需要铜的电缆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冶炼厂归冶金部管,电缆厂归机械部由于机械部对所管企业统一采购的是几千里以外的南方某冶炼厂生产的同,沈阳电缆厂没有采购自主权,这样一年运费就要700多万元,造成红铜大旅行的奇怪现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结论三:初期,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后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弊端: 1.盲目追求经济

16、建设的高速度和“一大二公”,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 3.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发挥市场的作用,3.对外关系上: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孤立遏制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

17、外交方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保卫新生政权;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外交政策走向成熟;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带有意识形态色彩。,3.对外关系上: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孤立遏制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保卫新生政权;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外交政策走向成熟;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奠基。 5.社会生活上:简单、朴素、单调;政治性、革命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

18、6年) 1.政治上: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偏差,误认为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阶级斗争扩大化逐步升级,左倾错误影响日益严重,但正确路线占据主导地位。 2.经济上: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19591961年严重困难的局面。1960年冬,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3.对外关系上:中苏关系走向恶化,中美关系依然紧张,中国外交环境恶化。 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提出双百方针

19、,文艺与科研事业得到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研制出原子弹,导弹技术也得到发展。 5.社会生活上:简单、朴素、单调;政治性、革命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政治上:左倾错误泛滥,以阶级斗争为纲,酿成长达十年的政治大动乱,民主与法制遭到极大破坏。 2.经济上:政治上的动乱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的努力,以及广大干群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 3.对外关系上:中国在联合国内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毛泽东“三个世界

20、”划分的理论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4.思想文化上:个人崇拜盛行;双百方针未能贯彻,科研与文艺事业遭受摧残;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 5.社会生活上:简单、朴素、单调;政治性、革命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四、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 1.政治上:社会秩序逐渐趋于稳定;推行“两个凡是”,左倾错误仍然影响中国。 2.经济上: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呈现徘徊中前进的特点。 3.思想文化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伤痕文学盛行一时;1977恢复高考制度,召开1978全国科学大会,为科学教育事业

21、复兴奠定了基础。,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949-1955),想一 50年代中期和50年代初相比,我国的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二、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1、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2、积极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加强同亚、非、拉各国的团结,坚持睦邻友好。 3、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考点:中美,中苏,中法,中英关系。从国际形势和国内背景两个角度考察,思考,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拓展就是放在“两个中间地带”上,毛泽东在1963年指出:“(两个中间地带)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

22、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围绕材料,结合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题思路(三段式论证),第一段直接提出观点(论题) 论题: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新拓展 第二段分几个角度进行论证 背景(中国外交困难:中美敌对,中苏恶化); 内容(中国支持亚非拉革命和建设;改善与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 作用(缓解外交困难,西方对华外交出现分化) 第三段进行小结,深化观点 中国对外交往经受住了险恶国际形势的严峻考验,并拓宽了外交新渠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国际:苏攻美守;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国内: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联合国发展史上的转折点,美国:中国国力增强地位提高;多极化趋势的冲击;苏联威胁。 中国:打破僵局;苏联威胁;台湾问题。 根本:两国共同要求,197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