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678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7福建福州质检,21)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2(2017四川成都三诊,9)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2、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面临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任务4(2017南京、盐城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万隆会

3、议取得圆满成功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对外政策上显示出“两面开弓”“四面出击”的态势,一度把宣传世界革命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对外工作的重点。这()A直接引发了西方与中国建交的热潮B使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C成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外交诱因D使中国与亚非多个新独立国家建交6下图所示工艺品是一份国礼,它反映出()(注:底座上有文字“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致以最美好的祝愿”)A中美由此正式建交B中国成功拓展外交空间C中美结盟对抗苏联D美国推广和平价值理念7在中美会谈后,基辛格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写道:“我们(中美)一致认为日本的扩张主义

4、是危险的,但是在如何加以防范的问题上意见却不统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抱有很大的成见,有着矛盾的感情。”由此可知()A中美出于防范日本的目的而改善关系B中国对美日同盟关系持反对态度C美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D中美具有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倾向8(2017滨州期末考试)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国留学情况调查表,以下结论正确的是()时间主要留学国家留学人数19501965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1.6万人19721978共49个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1 977人19782009西方国家162万人A.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国内教育体制的变化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国家反映了“另起炉灶”的外

5、交政策C1972年以后留学国家出现西方国家源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D新时期留学生数量激增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秦唯静同学为下列材料提供了四个学习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图一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图二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尼赫鲁在一起图三乔冠华在联合国为恢复合法席位开怀大笑图四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身着唐装合影A消除分歧,维护稳定 B与邻为善,和睦共处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超越制度,和平共处1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9571965197219721973197419781980接受国苏联

6、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1关于“冷战”起因的研究,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该观点()A表明“冷战”源于西欧国家的策动B反映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对“冷战”的推动C揭示了美苏失去对“冷战”的控制权D说明西欧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一致12(2017马鞍山二检)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讲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

7、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13漫画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面是一幅二战后苏联的漫画,它讽刺的是()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C马歇尔计划 D欧共体的成立141944年,戴高乐就对二战后欧洲的结构做了一个设想,他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1950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也发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这表明法德走向联合的目的是()A对抗战后的美苏两极世界 B缓解法德战前紧张关系C力图恢复欧洲的中心地位

8、 D摆脱马歇尔计划的控制15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政策C体现了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决裂16(2017太原期末)不结盟运动成员国1961年有25个,1993年增加到107个,2014年则为120个。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 B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强C中国国际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17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

9、(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18(2017江西八校联考)郑彪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谁“战胜”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伪问题”。而且,究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谁“演变”了谁,从历史上看两者是互相演变,既相互对抗、斗争,又相互依存、合作。不能为以上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C东欧剧变 D中国的改革开放19(2017本溪期中)美国

10、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20(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材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A互相竞争互相制约 B具有多元和多样性C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11、D巨人林立仍需发展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12分,共50分)216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摘编自张清敏六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布局的发展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

12、,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实行“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三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是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是政治的世界,是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摘编自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6分)(2)据材

13、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6分)(3)材料三认为我国哪个领域的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短板”?(4分)22(2017马鞍山二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

14、,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三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欧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是指什么,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表现有哪些。(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国际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

15、认识?(8分)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亿万欧洲人民希望享有伟大的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和生活在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下。伟大的英国、英联邦、强大的美国和我所信任的俄国,必须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维护者,必须支持它生存和取得繁荣的权利。材料二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根据某项计划来完成,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其中第一步必须结束法德两国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供给整个世界这样,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必不可少的利益融合将迅速而顺利地实现。它可能促使因被野蛮分割而长期彼此敌对的国家之间孕育出一个更具有广

16、度和深度的共同体。两则材料分别出自英国丘吉尔和法国舒曼的言论。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则材料的作者并简要阐明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严谨,史实正确)周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A日内瓦会议是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际会议,这两个会议都体现了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努力,A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错误;这两次会议与新型的区域合作无关,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召开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2B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政

17、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和“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可知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美国并未改变孤立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3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其中“异”是指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等;故A、B两项错误;“同”是指面临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及发展经济的任务等,故D项正确;万隆会议没有涉及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故C项错误。4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

18、次提出,它是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的共同倡导,反映了亚洲国家经历了长期不平等国际待遇之后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期待,故A项正确。5D由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对外政策上显示出“两面开弓”“四面出击”的态势,“两面开弓”针对的是美苏两个霸权主义国家,而“四面出击”针对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外交政策带来的结果是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故选D项。A项错误,西方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印关系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有恶化的趋势,排除B项;“文革”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原因,与材料中所提的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6B这

19、份国礼表达了美国要与中国缓和关系的诚意,这为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与封锁,全面拓展外交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故B项符合题意。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A项错误;中美两国共同抵制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但并未结盟,C项说法错误;美国的行为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并非为了推广其和平价值理念,D项说法错误。7D材料信息“一致认为日本的扩张主义是危险的”表明中美双方对日本军国主义均持警惕态度,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8C不同时期留学人数的多少主要由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不能反映教育体制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留学生主要去苏联和东欧国

20、家留学,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1972以后,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留学生也开始去西方国家,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而在此之前,早就掀起了到西方留学的热潮,故D项错误。9C图一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没有体现“消除分歧”和“超越制度”,故A、D两项错误:图三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与邻为善”无关,故B项错误;图一、图二、图三、图四都反映了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步展现大国风采,故C项正确。10C表格只是列举了部分接受国,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国家,故A项错误;熊猫外交是改善关系的手段,中国从来都没有

21、倒向西方,故B项错误;从熊猫外交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11B“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被西欧请来打冷战的”表明英国等西欧国家推动了“冷战”的爆发,故选B项。材料表明“冷战”的出现与西欧有关,但不能表明“冷战”是西欧国家策动的,也不能说明西欧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一致,排除A、D两项;材料讨论的是“冷战”的起因,不是“冷战”的控制权,排除C项。12D本题考查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由时间“1946年3月”可知,斯大林是在批判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的言论,由此说明苏联与英美关系趋向紧张,故D项正确。A、B两项均误读材料,且

22、均不符合史实;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C项错误。13C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英、法、意市场”说明漫画揭示的事件与市场有关系,漫画中美国带着美元来到欧洲,以其“庞大的身躯”压得英、法、意几近“窒息”,这显然讽刺的是马歇尔计划,故选C项。14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二战结束后,法国和联邦德国最高领导人都主张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欧洲,他们的目的是改变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的现实,恢复欧洲的传统优势地位,故选C项;A项说法有误,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B项是手段,不是目的;D项说法错误。15B材料无法体现出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

23、据材料“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可知,法国推行独立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法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以此说明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故C项错误;材料仅说明法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一致,并不能由此说明法国与美国决裂,故D项错误。16B由所学知识可知,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便开始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得不出中国国际政治地位得到提升的结论,故C项错误;直至今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最终建立,故D项错误。17A根据材料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等社会主

24、义国家的改革,其最终结果是两极格局瓦解,引起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故选A项。这场“求变之风”之后,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排除;由“民主精神开始广泛传播”可知,其指的是西方民主得到广泛传播,而不是指西方民主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18C分析材料可知,郑彪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既相互对抗、斗争,又相互依存、合作”。A、D两项都是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的成功典范,B项是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的成功典范,故A、B、D三项体现的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而东欧剧变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和平演变”,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与题中观点相悖,故

25、答案为C项。19D根据题意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没有等待,而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这些国家的崛起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0C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别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国际事务要由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实力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充分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描述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国力量对比尚未完全定性,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21(1)政策:“一边倒”(或联合苏联)。(2分)背

26、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结成友好同盟。(答出两点即可,4分)(2)原因: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以压促变。(6分)(3)领域:经济领域。(2分)措施:积极开展民间交流。(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伟大的中苏同盟”的信息可推断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第二小问从“1956年”这一时间点切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背景,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友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和“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等信息

27、,可推断出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回答即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来应对,这属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范畴。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中国在“经济的世界”中快速崛起,可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最突出;第二小问,材料三指出“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这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故应积极开展民间交流。22(1)政治上: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两点即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两点即可)。科技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兴起。(8分)(2)欧洲走

28、向衰落,丧失世界权力中心地位。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任答三点即可)。(6分)(3)变化:从以西欧为中心到二战后以美苏为中心;从以美苏为中心再到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认识:国际权力中心变化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权力中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言之有理即可)(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近现代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等。第(1)问,从政治、经济、思想与科技四个方面分析主要因素。第(2)问,“崩溃”从欧洲地位变化的角度回答;“表现”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角度列举即可。第

29、(3)问,“变化”可结合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过程回答;“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国家的综合国力回答即可。23材料一:丘吉尔;材料二:舒曼。(2分)理由:丘吉尔,“伟大的英国”,表达了浓重的民族情怀;“希望享有伟大的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表明二战后实力衰落的英国在外交上追随美国;“我所信任的俄国,必须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维护者”,说明二战结束之初英苏美还处于战时同盟状态。(4分)舒曼,“结束法德两国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说明舒曼期望法德政治上的和解;“联合生产”“孕育出一个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共同体”,说明舒曼期望欧洲走向联合。(4分)总之,丘吉尔代表欧洲人表达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舒曼则代表欧洲人开始欧洲体化的探索。(2分)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则材料都体现出欧洲走向统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倡导重建欧洲大家庭,舒曼制定的舒曼计划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以此判断两则材料的作者并阐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