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749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人民版)演练: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T25)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选D。个体农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图片中有多人进行集体劳作,故A错误;精耕细作指的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采用较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B错误;土地公有制出现于先秦时期,C与题干“汉代”不符;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汉代土地高度集中,出现了田庄式的生产方式,豪强地主将贫民和破产自耕农禁锢在土地之上,采用集体劳动的

2、办法,故D正确。2.(2016全国卷T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选B。由材料中“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可知宋代出现了土地的高度集中即土地兼并现象;多数封建政府都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北宋政府却“不抑兼并”,导致兼并现象严重,故B正确。3.(2016海南单科T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

3、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选A。“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就是强调农业要争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要广种薄收,所以A符合题意。精耕细作与大土地所有制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B表述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个体农户与农业进步的关系,也没有强调人地的矛盾,故C、D与材料无关。4.(2016海南单科T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

4、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解析】选D。东晋南朝时期的南迁主要是由于北方的“八王之乱”,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导致人口南迁,五代及南宋时期是割据混战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南下导致战乱不断而南迁。由此,中国古代三次经济南移的主要原因都是北方战乱。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为D。A、B和C不是其原因,故排除。5.(2016江苏单科T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

5、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选B。从材料中“赋水车”“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可以判断是灌溉工具。材料中的阿香是推雷车的女神,因此从材料中“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以判断出这一灌溉工具还在使用人力。综合以上分析,答案为B。6.(2015全国卷T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C。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耕种土地可以养活五口人或九口人,

6、这有利于个体家庭的稳定,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正确;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应运而生,A与史实正相反,故错误;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故B错误;个体农耕发展,推动的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而与大土地所有制无关,故D错误。7.(2013全国卷T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选D。宋代土地兼并日益激烈,自耕农失去土地的现象日益增多,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故体现了自耕小农衰退,而地主经济日益发展

7、。【模拟预测】1.(2016嘉兴模拟)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水排B.耧车C.曲辕犁D.水转翻车【解析】选B。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A错误;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反映出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故B正确;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宋代的水转翻车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都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错误。【拓展延伸】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8、(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2.(新题速递)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D.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选D。从图片可以看出,西部、东北许多地区没有使用货币,货币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说明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正确。3.(新题速递)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

9、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C.百家争鸣的需要D.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井田制下土地不得买卖,故A错误;历史是客观的,故B错误;百家争鸣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一是因为史料证据缺乏,二是所站的角度不一,故D正确。4.(2017洛阳期中)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解析】选A。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

10、、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表述相符,故A正确。5.(2017长春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所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营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解析】选B。通过题意可知,庄园经营的手工业“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专卖制度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商业发展,故C错误;庄园经济是魏晋时期的一种特

11、殊的经济,是自然经济最典型的代表,农业是其主要的经营方式,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D错误。6.(2017吉林模拟)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析】选B。从“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可知是改进工具以促进农业发展。7.(2017盐城模拟)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

12、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解析】选B。从“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可知体现民间手工技术不外传的特点,故B正确;A、C、D虽在不同朝代都有体现,但与题意无关,故A、C、D错误。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高祖七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下诏“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

13、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清康熙五十一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年度公元人口数(口)每口平均亩数顺治十二年165514 033 90027.63康熙五十年171124 621 32128.15雍正十二年173427 355 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102 750 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 095 7963.56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材料三明清时期人口大幅

14、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材料四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

15、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解析】第(1)题第一问,梳理三段材料,提取各代为促进人口生育采取的不同措施中的共同之处,概括予以表述;第二问,从材料中梳理并罗列相关促进生育的措施即可。第三问,先分析人口在古代中国的意义,然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细化分析说明统治者采取政策的原因。第(2)题第一问,纵向比较数据变化,注意变化的趋势;第二问,梳理三则材料概括说

16、明。第(3)题结合四则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分析。答案:(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原因: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影响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