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752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选修篇 选修1  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7604063】材料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阻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万弩俱发”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

2、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可知,从春秋时期的车兵为主、步兵为辅逐渐演变为战国时期的步兵为主、车兵为辅,骑兵和弩兵出现;根据材料“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可知,原来车兵主要为贵族充任,现在大量农

3、民编为步兵,因而兵员主体从贵族为主逐渐变为以农民为主;根据材料“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可知,铁兵器和机弩广泛使用。第(2)问,根据材料“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及广泛使用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可知,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方式更加灵活,战争更加残酷;步兵军事地位重要推动农民通过军功向贵族转化,从而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君主权力加强;军事战斗力的增强使兼并战争更加激烈,因而加速了统一的历史进程。【答案】(1)表现:从春秋时期的车兵为主、步兵为辅逐渐演变为战国时期

4、的步兵为主、车兵为辅,骑兵和弩兵出现;兵员主体从贵族为主逐渐变为以农民为主;铁兵器和机弩的广泛使用。(2)影响: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方式更加灵活,战争更加残酷;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君主权力加强;加速了统一的历史进程。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7604064】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实行“土断”,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

5、)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如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贫民。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并多次下令“弛湖池之禁”,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土断的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的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赋役对象。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土断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断改革带来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

6、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可知,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的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第(2)问,根据材料“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土断的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的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可知,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根据材料“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

7、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可知,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根据材料“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赋役对象”可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如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贫民”“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1)原因: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的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2)影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8、;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7604065】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此后通过与英、美、法、日等国谈判,至1934年先后公布了四个国定进出口税则,税率实行14级,最低5%,最高达80%,平均税率为25%,改变了过去进口货物不分种类,一律值百抽五的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关税体制。同时还统一了海陆关关税,由于过去陆路关税比海路关税少纳1/3,因此改订新约后将增加海陆关关税。为了

9、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1936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 716万元提高到34 290万元,增长达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达3414%。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可知,国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亟待巩固;根据材料“在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可知,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根据材料“

10、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海关进出口税则,宣告了中国的关税自主”可知,谋求关税自主,树立国家独立形象;根据材料“1936年关税收入由1927年的10 716万元提高到34 290万元,增长达22倍,占中央财政收入达3414%”可知,改革关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驱动。第(2)问,根据材料“关税改革加之进出口不断增长”可知,国民政府的关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为了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还减免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关税对本国经济应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中时间“1929年”可知,为后来抗日

11、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客观上也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较具现代化特征的国家财政税收制度。【答案】(1)原因:国家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亟待巩固;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谋求关税自主,树立国家独立形象的需要;改革关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驱动。 (2)意义:国民政府的关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关税对本国经济应有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财经和物质准备;客观上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较具现代化特征的国家财政税收制度。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

12、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 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根据材

13、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可知其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根据材料“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可知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根据材料“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知引入竞争

14、机制以改善服务。第(2)问,可以从上题归纳的特点来进行说明,根据材料中医保制度完备和医保覆盖人群广的信息可知,医保制度完备和覆盖率不断扩大,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材料“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 女性为790岁”可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社会保障制度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根据材料“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可知,其负面即限制私人医保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等。【答案】(1)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立

15、法先行,强制实施;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2)评价:医保制度完备和覆盖率不断扩大,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但限制私人医保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遭到极大破坏,更使中央财政空竭。当时的漕粮都是散装散运,不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的截留和盗窃。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纳税户均出脚钱,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他们对船工虐待勒索,以致“人不堪命”。漕船因征自民间,窄小破旧,极易损坏。为了解决漕运的问题,盐铁转运使刘晏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命“囊米而载

16、以舟”,把米装进麻袋,再上船起运。又立纲运之法, “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同时,他在淮河以北列置巡院,在扬州设置漕转院,由国家训练船工水手,漕务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国家制造。从此漕船坚固,使漕粮得到了安全。此外,再利用盐利的收入,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此次漕运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成功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后财政调拨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当时的漕粮都是散装散运

17、”“把米装进麻袋,再上船起运。又立纲运之法”可知,变散运为纲运(实行集中运输);根据材料中“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由国家训练船工水手,漕务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国家制造”可知,变民运为官营(由中央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根据材料中“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可知,变派役为雇佣(雇佣船工漕运)。第(2)问,根据材料中“使漕粮得到了安全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成功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后财政调拨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可知,提高了漕运效率,保证了北方的粮食供应,缓解了财政调拨困难,减轻了农民负担,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人身自由。【答案】(1)

18、内容:变散运为纲运(实行集中运输);变民运为官营(由中央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变派役为雇佣(雇佣船工漕运)。(2)作用:提高了漕运效率,保证了北方的粮食供应,缓解了财政调拨困难,减轻了农民负担,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人身自由。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雍正帝即位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雍正元年(1723年),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同年,改革“耗羡”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

19、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官员养廉银制度”。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注:“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特点及作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可知,全面整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严惩贪官污吏;根据材料“同年,改革耗羡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又禁革陋规,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可知,革除“耗羡”“陋规”等社会积弊;根据材料“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

21、的官员养廉银制度”可知,建立官员养廉银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各项措施的互补性强,改革具有系统性,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惩治贪腐行为,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体现人治色彩,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与预防贪腐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推动官风的肃清和国家财政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为乾隆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等角度回答。【答案】(1)主要内容:全面整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严惩贪官污吏;革除“耗羡”“陋规”等社会积弊;建立官员养廉银制度。(2)特点:各项措施的互补性强,改革具有系统性;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惩治贪腐行为;打击和预防相结合;体现人治色彩,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与预防贪腐。作用:推动官风的肃清和国家财政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为乾隆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