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7827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1)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期)(原卷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一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2(【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

2、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3(【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

3、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4(【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

4、时期 D隋唐时期5(【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百强校】2016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

5、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 )A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7(【百强校】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一六八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下图)。“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8(【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

6、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代9(【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10(【百强校】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

7、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

8、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摘编自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

9、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阎公益组织。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

10、了前线作战。摘编自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15分)12(【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16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11、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6分)(2)结

12、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13(【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天下观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世界的重要视角鸦片战争后西方世界的突兀出现对中国优势地位形成了挑战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人们对西方了解日益增多,“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成为国人认识世界的有效话语通道如王韬认为西方各国“几有与中国鼎立之势,而有似春秋战国时之列国”。彭玉麟指出:“当今日之时势,强邻日逼,俨然成战国之局,虽孔孟复生,亦不能不因时而变矣。”中国人向有以史鉴今的传统,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争雄世界的形势,自然使得中国人想到了春秋战国。王尔敏解释道:“将19世纪世界和春秋战国比较,乃反映一种新的国际意识,自然地放下中国中心观念,以古史的镜子,重新思考中国所面对的新世界。从这种历史比较,以至于古代邦交经验的参考引用,却正是由中国中心的国际观念转变为对等国际观念的一个天然的有效通道。”甲午战争、庚子一役将中国仅存的一丝文化优越感冲刷殆尽,人们彻底从“中国中心观”中醒来,试图用西方政治学说认识世界。任云仙晚清中国国际秩序观念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材料中提到的“春秋战国说”开始取代“中国中心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