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7920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串讲1 演练 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1讲 串讲11(2016天津卷)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C)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解析: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欲在政治、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并且领导其他国家。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二战后初期,与“二战后初期”对应的只有杜鲁门时期,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

2、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C)A“经互会”是典型的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解析:“经互会”是两极对峙格局下的特殊产物,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其经济功能从属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对抗,不是典型的区域经济集团,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互会”对东德经济现代化的阻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德国与“经互会”已实现资源的内部配置和

3、交流,呈现经济一体化态势,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民主德国在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这不是平等基础上的经济互助,故D项错误。3(2016全国卷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马歇尔计划“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见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仍然是美国主导的,

4、而且其目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从而有利于欧洲联合,与导致欧洲对峙无关,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在于美苏的对抗,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D项错误。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主要目的是(A)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D防止日本经济衰退从而影响自身发展解析:20世纪40年代末,两大阵营对立,杜鲁门主义出台,由此可知美国扶植日本是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

5、确;此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故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战略重心在欧洲,故C项错误;D项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5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B)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解析: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与材料“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政治精英们将美国装扮成“世界

6、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与追求单极霸权的理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要“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故C项错误;“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体现美国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故D项错误。6(2016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

7、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 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解析:(1)由材料“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可得出缓和双边关系的需求,根据教材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关美苏争霸内容即可作答。(2)由材料“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 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得出减少核力量的威胁,达到了各自的目的。由于两国的联合作用,对稳定国际局势也有帮助。答案:(1)原因: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2)影响: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