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853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历史分项解析(必修2)(第01期)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二专题0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上述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答案】A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易错警示】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罗曼诺夫王朝,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

2、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只是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2(【百强校】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 )A罗斯福新政 B俄国新经济政策C战后福利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自由主义为7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采用供给学

3、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由此可知A、B、C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强调协调各国贸易,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所以选D。【名师点睛】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主要目的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其性质是国际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世界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2规范世界贸易,使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3.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3(【百强校】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

4、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A B C D【答案】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建设【名师点睛】斯大林为何重视重工业::国内经济文化落后;国际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斯大林个人因素。重工业关系国防,关系到国际地们,关系到国家独立。目的:维护苏维埃政权,实现工业化,维护国家独立

5、。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过程(措施):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运动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4(【百强校】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 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 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答案】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名师点睛】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1)客观原因:19世

6、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弱。(2)主观原因:革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5(【百强校】2016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

7、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而非十月革命,所以和十月革命密切相关的ABC选项均是不能选的,材料反映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在论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6(【百强校】2016届浙江余姚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

8、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答案】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名师点睛】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消极):逐步僵化,僵化的体制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轻重比例失调,牺牲农业,轻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落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重积累,轻消费,征收高额农业税,人民消费水平低

9、,损害人民利益)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僵化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政企不分)7(【百强校】2016届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D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答案】C考点:俄国十月革

10、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名师点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不同点: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8(【百强校】2016届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三10月段测历史试卷)列宁

11、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实现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说明列宁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12、经济政策电气化9(【百强校】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期10月阶段验收历史试卷)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答案】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0(【百强校】2015届湖南省常德市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

13、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期10月阶段验收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斯大林指出:两

14、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

15、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答案】(1)表现:摆脱了粮食困难;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分,

16、任答三点即可)问题: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和地方积极性受到压制。(3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近百年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探索;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侵华;苏联经济崛起。(3分,任答三点即可)特点:出现社会主义倾向。(2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共内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日本的侵略。(3分,任答三点即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现代化12(【百强校】2014届辽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

17、一次验收考试历史卷)(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22年的春天,在苏俄黑海的一个港口,哈默见证了这样一场恐慌。当他带着50辆福特森拖拉机集体亮相的时候,当地突然警钟齐鸣,政府官员慌忙开会,商讨抗御入侵者的战略战术。而当他们弄清真相后,军事部署立即变成了欢迎仪式。从1921年至1926年,苏联政府与外国资本家签订了144项租让合同,1924年至1925年,

18、苏联从租让企业得到收入为680万卢布。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材料二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另一种则赞同罗斯福的做法。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即将颁布条文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材料三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提出了一种理解的新视角,那就是将“中国形象”表述为“淡色”。他指出,所谓“淡”,即是融合“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而和谐既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也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需要一种“淡色”的国家形象,将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结合在一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为什么可以在俄国获得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根据材料说明该举措给苏俄(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对派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结合

20、史实说明赞同派认为的“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体现?(6分)(3)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淡色是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4分)综合上述材料,评析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4分)【答案】(1)原因: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影响:经济得到发展;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6分)(2)不同意,理由:罗斯福新政放弃的是自由放任政策,自由企业制度并未改变;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表面带有一定计划性,但与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体现: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防止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

21、最低工资、承认工人集体谈判权利等。(6分)(3)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4分)评析:三国政策都是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中美苏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等 13(【百强校】2016届山东滕州一中新校区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

22、卷)(20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4分)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23、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10分)【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分)(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24、。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5分)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5分)。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名师点睛】目前的高考历史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一般可分为文字型材料题、

25、图表型材料题、文字加图表混合型材料题三类,多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来呈现。该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是“开刀上药”开语文刀(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及主要结论),上历史药(根据设问,联系历史知识,进行规范答题)。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审题要抓住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判断等。(3)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如政治、经济、思想等)等。(4)核心词(答题语):原因、措施、特点、影响、意义、趋势、启示、观点等。14(【百强校】201

26、5届江苏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2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材料一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 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

27、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陈思、杜正艾 两霸争雄材料三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

28、,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是怎样改变的?(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分析造成“苏联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为推动私有制改革在城市和农村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哈佛计划”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

29、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有哪些相似之处?两者在实质上有何不同?(5分)。【答案】(1)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任意写出2点即得2分)改变:由自由放任政策改变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分)(2)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停滞和美苏争霸。(1分)城市: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1分)农村: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和建立家庭农场。(1分)不同: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1分)(3)相似:解决经济危机;国家上层的领导人推动(自上而下);维护本身的制度;改革遭到反对。(3分)不同:前者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若答课本上本课要旨中的话亦可。)(2分)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内容及特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