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982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第49讲 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49讲一、选择题1(2015宜宾一诊)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A)A意在赞扬屈原中和含蓄的文风B认为离骚与诗经创作手法一致C旨在消除汉赋虚辞滥说之风气D对自己竭诚尽忠的不幸遭遇而心怀感伤解析太史公的意思是: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说明屈原的离骚中和含蓄的作风。离骚的写作风格是浪漫主义,诗经写作风格是现实主义,B项排除;离骚是春秋战国时期写作的,在汉赋之前,C项排除;D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选A项。2(2016德阳二诊)明

2、清世情小说中,有描述僧尼因沾染上世俗气息而还俗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僧尼世俗化的行为,甚至为此而还俗。这一现象源于(B)A君主专制的强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地位的动摇D雇佣关系的诱导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出现的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并不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地位并未动摇,故C项错误;雇佣关系并不是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源,故D项错误。3(2016贵州3月模拟)史学家钱穆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治一乱云云,那只是中国人老话。如今世界进步了,像现代西方英、法等国,他们的治了不再乱,合了不再分的了

3、,哪里像三国演义上所说。”该材料表明钱穆先生(B)A认为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应有区别B接受新史学的观念,认可西方现代文明C接受历史进化学说,反对中国传统史观D批评三国演义,反对对历史的戏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家钱穆的新史观。根据材料“如今世界进步了,像现代西方英、法等国,他们的治了不再乱,合了不再分的了,哪里像三国演义上所说”可知,钱穆接受新史学的观念,认可西方现代文明,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4(2016晋城二模)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B)A政府重视楷模示

4、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小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显然,清官循吏类公案小说的兴起折射出当时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B项正确;小说反映市民阶层的要求,A项不选;民众借助小说获得精神慰藉,却无法借助清官达到伸张正义的目的,C项错误;D项“趋同化”之说错误。故选B项。5(2016吉林白山三模)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B)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

5、治结合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对待历史的态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可知当时已经注重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符合题意的是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6(2017荆门调研)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D)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市

6、民文学在思想文化层面符合“近世史”的特征,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未能反映出“近世史”的内涵。所谓近世史,主要指政治上王权的加强,专制程度的提高,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飞跃,思想文化上市民文化的勃兴等。7(2016淮南二模)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D)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

7、段解析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只有在平民阶层消费是涉及通俗种类,其他各基层并无明显的差异,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的发展,故C项错误;因为书画消费中实现共通,故D项正确。8(2016保定一模)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C)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解析材料中不管是蔡绦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

8、诗,以画补足”还是方薰的“画之不足,题以发之”都描述的是文学之诗与艺术之画之间的相互弥补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项。9(2016达州一诊)钱币既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书法的载体,从以下古代钱币图中可知(D)A图书体为金文(钟鼎文),是秦朝的文字B图书体为真书(正书),开始产生于唐代C图书体以“颜筋柳骨”为其代表D图书体与国画的写意画风格相似解析图书体为小篆,故A项错误;图书体为真书(正书),开始产生与汉,故B项错误;图书体以兰亭序为其代表,故C项错误;图书体与国画的写意画风格相似,故D项正确。10(2017蚌埠质检)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

9、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这个时代应为(D)A西汉B魏晋C隋唐D宋朝解析汉代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有一定的门第限制,与材料中“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不符,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选官制度,门第界限明显,故B项错误;隋唐开始科举,士族地位被打破,但文学以诗为主,绘画不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与材料中“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不符,故C项错误;宋代实行科举选官,文学绘画以适合市民阶层需要的宋词和风俗画为主,符合材料,故D项正确。11(2016临汾二模)儒家一向讲究

10、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B)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解析现代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精神出现危机而形成的荒诞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

11、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风格,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是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2(2016黄冈八校二模)20世纪初,戏剧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而在亚洲,刚刚兴起的话剧尤为其盛,它的教化力量、感召力量在一些人心目中甚至被放到了与宗教相类似的地位。下列关于中国话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A话剧是由中国传统戏剧演变而来的B话剧成为近代传播新思想的载体C中国话剧在新文化运动前已经兴起D话剧成为近代爱国宣传的重要阵

12、地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话剧是从外国传入的,与中国传统戏曲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据材料话剧在一些人心目中与宗教类似,说明其深刻影响了人民的思想,B、D两项符合题意信息;依据题目“20世纪初”的信息可知话剧在1915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之前已经出现,C项符合题意。综上,A项是题目要求的选项。二、非选择题13(2016浙江五校联考)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随后1417世纪欧洲也出现了文艺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

13、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1)结合史实指出材料一中“高雅文化市民化”在宋元时期的主要表现。再举一例文艺复兴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世俗化文学作品。(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与之相较,促成文艺复兴兴起的文化因素有哪些?答案(1)表现:宋词,柳永的词,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适应娱乐场所需要;元曲,以

14、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作品:薄加丘十日谈。(2)原因:政治稳定;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文化素质提高。因素:反抗基督教文化的束缚;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14(2016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15、请围绕材料中关于宋代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特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

16、胁着两宋安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对少数民族赔款(岁币)加剧财政负担;虽经王安石变法但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观点三: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进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从经济、思想文化、结论三个方面)观点四: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延续时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