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008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训练:第一部分 近代篇 第9讲  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通史限时集训(九)(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结合所学知识,土地革命是指打土豪、分田地,题目中并未牵涉,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可得出,此时中共还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

2、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并未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共独立做出决策,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B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C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D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C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变化会有缓和,由于

3、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不会消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长征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但不能说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国共合作抗日的主旨,排除。3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C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刺激中国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A项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1945年抗日战

4、争胜利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19271936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商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故C项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局面,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1936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说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D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间是1937年9月,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及19

5、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受到了苏联经济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没有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的信息,故D项错误。5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修正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删除了“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者”为犯罪的条款,同时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1938年7月,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这说明国民党()A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B放弃一党独裁方针C与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D阶级立场发生变化A根据材料中国民

6、政府“承认了各爱国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各党派参政议政的国家机关国民参政会成立”得出由集权化向协商化转变,故A项正确;国民党从没放弃一党独裁的方针,故B项错误;当时国共处于合作时期,不存在争夺中间势力,故C项错误;国民党阶级立场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6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的几项条件。它反映出国民政府()(1)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目的干部组成,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2)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3)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A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B与

7、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C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D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D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提出国共合作实则由国民党领导,而非争夺抗战领导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蒋介石期望通过建立国共合作的组织方式来增强抵御外侵的力量而非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期望通过建立国民革命同盟会团结共产党以对抗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7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领导人来自全国各地。如抗联创始人、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是广东人,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是河南人,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是云南人,第二路军政委赵尚志是热河人,第三路军政委冯仲

8、云是江苏人,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是四川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B日本侵略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全面觉醒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促进了救亡运动高涨D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由自发到自觉A根据材料中当时东北的抗日联军的总指挥和军政委等都是中共党员,这说明中共有组织地领导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故A项正确;材料中日本侵略仅限于东北地区,并未促使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故B项错误;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共对东北抗日的领导,不是自发性的,故D项错误。8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

9、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D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而已,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可知,这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可知,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9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

10、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D农民阶级只是毛泽东认为的中国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军,而非单单依靠农民,这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A项错误;毛泽东并没有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非全盘吸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他(毛泽东)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将马克思

11、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精准把握,故D项正确。1019311945年,国民政府对日军费支出约30多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是靠苏、美、英援助和华侨捐款,而美国1944年的军费开支就有874亿美元,其中六成靠公民购买国债解决。这说明()A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政策B美国更加重视太平洋战场C抗战胜利依赖于外来援助D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落后D题目中提到的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日经费的数目和来源,并未提到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故A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美国对战争的投入数目和来源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对比,与美国重视太平洋战场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的是对比,C项表述

12、不足以概括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约30多亿美元”“近一半是靠苏、美、英援助和华侨捐款”“874亿美元,其中六成靠公民购买国债解决”得出,相比之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水平落后,故D项正确。11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A据材料“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可判断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A项正确;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辽沈战役,故B项错误;解放了

13、长江以北地区指的是淮海战役,与材料“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不符,故C项错误;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渡江战役和攻占南京,故D项错误。12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后,陈云将华北贸易总公司改组为11个专业公司。各专业公司均按经济区划和交通要道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公司,统一调度资金和干部。上海的这一试验()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奠定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C提供实行新经济体制的经验D改变了民族私营经济的性质C社会主义的改造始于1953年,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是通过恢复交通、工农业生产等方式实现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按经济区划和交通要道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公司,统

14、一调度资金和干部”,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企业所有制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重大外交举措,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国民政府认为:“对于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及双方平等互尊主权新约之重订,久已视为当务之急。”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

15、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一策略被他誉为“于铁拳之外,罩上一层橡皮”。摘编自陈家晶评南京国民政府之改订新约运动等材料二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如比利时提出“应于现有领事裁判权之国半数以上承认放弃是项特权时才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

16、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形势的骤变迫使中国的外交重心不得不发生转变。国民政府前期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就半途而废了。摘编自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外交志(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并谈谈你对“革命外交”策略的理解。(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美列强对待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态度及原因。(8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928年6月,北伐军进入北京,南京国民政府

17、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当时有部分不平等条约已经满期,英美等国家表示愿意放弃部分在华特权”“为树立形象的需要”可知,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

18、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从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可以理解革命外交为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但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但对于在华领事裁判权,只有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等五国家在新约中有条件地放弃”“而美英等主要国家不是采取拖延的态度,就是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来保持。列强强硬的态度,使谈判几乎没有进展”可以看出其态度是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

19、,经济上配合);主要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第二小问,其维护领事裁判权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利益;其在经济上对中国配合是因为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不同国家态度不同是因为列强在华利益不同。第(3)问,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分析,积极方面从政治、外交、经济上分析,局限性从改订新约的目标没有实现方面考虑。【答案】(1)原因:北洋军阀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中央政权,地位提高;部分不平等条约到期;南京国民政府意图通过外交进取树立形象;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长;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增强,掀起爱国运动;列强对华政

20、策发生改变,为改订新约运动提供了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自决潮流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答出其中3点即可)理解: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斗争目标,带有革命性;但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用温和的谈判方式。(2)态度:对政治与经济要求区别对待(政治上强硬,经济上配合);主要大国与小国态度有别。原因:维护列强在华利益;中国经济水平与列强差距大,威胁小;列强在华利益不同。(答出其中2点即可)(3)影响:改订新约运动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和民意,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赢得部分主权;实现了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改订新约运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存在

21、一定的局限性。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

22、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材料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12分)(要求:写出变化,变化根据材料归纳,史论结合。)【解析】根据两则材料可以从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转变、

23、抗战规模的壮大角度得出变化,然后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原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示例二: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因:20世纪3

24、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速展开。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如果其他意见,或者用其他理由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