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031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串讲2 演练 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3讲 串讲2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即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即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亚当斯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D)A与西欧相比经济落伍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解析:1776年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帝时期,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居世界前列,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只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

2、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还未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故C项错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已经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从这一角度来看,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的状态”指的是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始终停留于传统的农耕经济形态,故D项正确。2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缎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B)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解析: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龙凤,

3、不能说明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龙凤在古代是封建皇族的象征,严禁民间织造,维护的是皇权,体现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大明律维护的是专制皇权,而不是法律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官府严禁民间织造龙凤,并不是规范行业秩序,故D项错误。3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B)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解析:材料中只能说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不能体现其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依据“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

4、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可知,清政府在制止罢工和另投别户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说明当时已出现工匠群体斗争的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中政府压制“倡众歇作,另投别户”的行为属于对手工业的压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私营手工业的规模,只强调政府对“倡众歇作,另投别户”的行为进行压制,故D项错误。4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解析:“夷人慕义远来”,这反映出

5、明代统治者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其实质是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故C项正确。5“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C)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题干强调了海禁政策出台与朝贡贸易的关联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浪人与中国国内非法商人勾结在一起,时时侵扰沿海地区,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明朝统治者派戚继光抗倭,进而实行海禁政策。A、B、D三项理解不够全面,答案为C项

6、。6主题: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步骤一:阅读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步骤二:下面这段材料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材料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另外清朝统治者还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步骤三: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你得到哪些启示?解析:步骤一,观察图片内容,并将有关史实归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叙述;步骤二,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准确判断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依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步骤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分析、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

7、。答案:步骤一农业的进步: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总产量增加;经济作物(棉花等)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增强,并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手工业的进步:生产工具、技术改进;手工业品质量提高,种类增多;社会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业的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现了全国性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步骤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认为农业是根本,工商业为末业,没有意识到工商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工商业发展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农抑商这一传统,清朝统治者在治国时也继续坚持这一政策;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步骤三启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