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0054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48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清流激湍(tun) 流觞(shng)曲水 放浪形骸(h) B苏子愀(qio)然 酾(sh)酒临江 横槊(shu)赋诗C舳(zh)舻千里 山川相缪(lio) 冯(fng)虚御风D褒之庐冢(zhng) 有穴窈(yo)然 盖音谬(mio)也解析A骸hi;C.冯pn;D.谬mi。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瑰怪其文慢灭仆碑幽暗昏惑B沦涟 露湿清皋 清妙 曩昔天机C肴核 杯盘狼籍 匏尊 正襟危坐D虚

2、诞 若合一契 静躁 一觞一咏解析A 慢漫;B 清青;C 尊樽。答案D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B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C10月1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均脱颖而出。解析C项,万人空巷:巷子里空荡荡没有

3、人。该词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A项,“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而西方军事专家的猜测是来自于实际客观情况,矛盾。B项,“改头换面”形容只改形式,不换内容,带贬义。D项,“脱颖而出”,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B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 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C社区主任

4、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解析A搭配错误,社会正常秩序应是“维护”。 B结构残缺,“首映4天半”,缺主语。搭配不当,“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 D项语序混乱,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之前作定语。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这也就是和谐。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

5、类霜天竞自由。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AB CD解析本语段讲的是色彩的和谐,注意由形象到理论、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是总结句,与“这也就是和谐”相连答案B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

6、,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7、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

8、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

9、,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节选自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6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

10、“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解析只有B项是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的,其他三项虽然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含义的不同,但没有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B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

11、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解析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答案C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2、是()(3分)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解析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13、是错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答案A三、文言文阅读(24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几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14、。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

15、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注】黾勉(mn min):努力。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解析A贬谪; B(写)书信;C.抵触,违逆。答案D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未有追和古人者也B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C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D至其得意

16、,自谓不甚愧渊明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解析A相同,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B.介词,从;介词,对于。C.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转折,却。D.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诘问,难道。答案A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解析A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即“鼓吹乐”,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吹嘘。B.古今义同,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C.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满意的作品,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用作形容词或动词。D.古:推辞世事,指隐居

17、不仕;今:去世,谢世。答案B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为人是“ 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解析“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答案C【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

18、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

19、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

20、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

21、,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

22、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

23、,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征南将军自荆州来朝谒,太祖未出,入与褚相见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语,褚曰:“王将出。”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闻,愈爱待之,迁中坚将军。【注】杅y:盛浆汤等的器皿。征南将军:曹仁平定反贼有功,拜征南将军。13对下列各

24、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手曳牛尾曳:拽,拉。B太祖徇淮、汝 徇:巡行。C是日,微褚几危 微:如果没有。D至今天下称焉 称:称道,赞颂。解析D项,称:称呼。答案D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聚石如杅斗者置四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褚以众归太祖 欲以客往赴秦军C仅乃得渡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 其皆出于此乎解析D项,指示代词,这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A项,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率领。C项,副词,才。答案D1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组是()(3分)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

25、走闻皆畏惮之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入帐见褚,大惊愕左手举马鞍蔽太祖ABCD解析是直接表现。答案B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朝末年,许褚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奋力作战抵御进犯的贼寇。B许褚投靠曹操之后,曹操认为他很豪壮,把他看成樊哙一样的勇士。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C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太祖左右,太祖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却因忌惮他而始终不敢发动叛乱。D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拒绝了曹仁和他私聊的邀请,让曹仁很气愤,却也因此而越来越受太祖宠爱、优待。解析C项,错在“始终不敢发动叛乱”, 原文意思是趁他歇班时发动

26、了叛乱。答案C【参考译文】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容貌雄俊刚毅,胆力过人。汉朝末年,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几千家,共同筑起坚实的壁垒来抵御贼寇。当时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葛陂为首的贼寇一万多人攻打许褚的防御,许褚人少打不过,奋力作战极度疲劳。弩箭用光了,于是让城中的男女,收集和杅斗一样大的石头放置在四个城角。许褚用石头投掷敌人,所打中的都被击碎。敌人不敢逼近。粮食缺乏,就假装和敌人和战,用牛和敌人换粮食,敌人来取牛,牛都跑了回来。许褚于是走到阵前,用一只手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敌人都很惊恐,于是不敢来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陈、梁一带,都畏惧忌惮许褚。魏太祖(曹操)带兵巡行淮、汝

27、一带,许褚带领众人投靠曹操。曹操见到他认为他很豪壮,说:“这是我的樊哙啊。”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做自己的近身侍卫。那些起初跟从许褚的侠客,曹操都作为勇士来使用。许褚跟随曹操征讨张绣,率先登上城墙,斩首的敌人一万多,升任为校尉。又跟从曹操在官渡征讨袁绍。当时曹操的侍卫徐他等人密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侍卫在曹操左右,忌惮他而不敢发动叛乱。等到许褚歇班的时候,徐他等人打算怀藏着刀进到曹操帐中行刺。许褚到了住处心神不定,立即回来守卫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进到帐里看到了许褚,非常惊恐。徐他脸色大变,许褚发觉了,当即击杀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跟随曹操围攻

28、邺县,奋力作战有功,封爵位为关内侯。又跟从曹操在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济河,先让军队渡过,只留下许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来攻打曹操的军队,箭如雨下。许褚告诉曹操,敌人来的太多,如今军队已经全渡了河,应该撤走,于是扶曹操上船。敌人攻得很急,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太重将要沉没。许褚处死了争着登船的人,左手举着马鞍保护着曹操。船夫被飞箭射中而死,许褚用右手划船,才过了河。当天,要不是许褚曹操差点丧命。此后曹操和韩遂、马超等人单马会话,身边的人都不带,只带着许褚。马超对自己的力气很自负,暗地打算上前谋害曹操,一向听说许褚的勇猛,怀疑跟从曹操的就是他。

29、就问曹操说:“您有个叫虎侯的将军在哪里?”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后来过了几天会战,大败马超,许褚杀死了许多敌人,升任为武卫中郎将。武卫的称号,就是从此开始的。军中因为许褚的力气象老虎一样而且痴拧,所以给他起个绰号叫作虎痴;所以马超询问“虎侯”,到现在人们还这样称呼,都说这是他的姓名。 许褚生性谨慎,遵奉法律,持重话少。曹仁从荆州来拜见曹操,曹操还没有出来,曹仁进来和许褚在殿外相遇。曹仁叫许褚过来和他私聊,许褚说:“魏王(曹操)将要出殿。”于是回到殿内,曹仁很气愤。有人责怪许褚说:“征南将军(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为什么要推辞呢?”许褚说:“他

30、虽然是宗亲重臣,但是属于地方诸侯。我是内臣,当众交谈就够了,怎能进屋私谈呢?”曹操听说后,更加优待他,升任他为中坚将军。第卷(102分)四、翻译默写及诗歌鉴赏(28分)1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译文:_(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译文:_(3)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3分)译文:_(4)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4分)译文:_答案(1)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看上去消瘦而实际上丰腴。(2)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

31、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3)曹操更加亲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营帐,(叫他)不离自己左右。(4)曹操回头指着许褚,许褚瞪眼看马超。马超不敢发作,于是各自回营。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1)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_(2)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4分)答:_答案(1)这是一位落魄潦

32、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见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题)(6分)(1)描写兰亭地理位置环境的句子是_,描写兰亭集宴内容的句子是_。(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赤壁赋中的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3)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四句非常精彩,这四句是_,_,_,

33、_。(4)游褒禅山记一文作者由游洞的经历阐发开来,指出“求学问、干事业,首先必须_,还必须_,同时必须_。答案(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有志有力有物五、语言表达(14分)20下面这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4分)我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电脑编程员。得知贵公司招聘人才,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高就。现附上我设计的几段程序,恳请你们慧眼识英

34、雄。不胜感谢!不得体词语改 正答案“人才”改为“员工”“高就”改为“就职(工作)”“慧眼识英雄”改为“考察后聘用我”21朋友有过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子贡曾拿此问题询问孔子,孔子说:“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6分)答:_ 答案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22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

35、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4分)_答案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任答两条即可)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根据材料所表达的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