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6045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练习题.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祖国山川颂 【课前导学】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

2、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

3、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

4、,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二、朗读并熟悉课文,注意字词积累。【课堂讲学】【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教学安排】:1课时【学习方法】: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

5、作者:课文注释。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

6、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

7、,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

8、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

9、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表达热爱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3、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

10、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六、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 讨论归纳:诗化的语言; 直抒胸臆; 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课堂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也感到

11、亲切,感到值得我和爱抚。盆景把宏伟的山川变为庭院里的小摆设。有人这些东西,认为这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来安排山川。但在我看来,这些“理想”多少带有消闲的情趣。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相般配。A留恋赞颂培育B留念赞颂栽培C留恋赞赏栽培D留念赞赏培育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B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C这真是一种好的运动,好的锻炼,登山远望真令人心领神会,好像胸中能装得下山

12、川湖泊。D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1、C(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留念:留做记念(多用于临别馈赠)。显然,句选“留恋”。赞赏:赞美赏识;赞颂:称赞颂扬。“赞颂”一般用于对人。根据语境,用“赞赏”。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栽培:种植,培养。“培育”着重于使发育成长,“栽培”着重于种植,另外,与“花”搭配的一般是“培育”,与“木”搭配的一般是“栽培”,结合句意,选“栽培”比“培育”好。2、C(心领神会:深刻地领会。应该用“心旷神怡”,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课外探究】拓展训练1、仿造句:仿照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

13、的装束”的形式,为“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颜”续写后面的话2、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不久,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个树梢,发出金色的笑。这小段文字最典型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拟人 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以“夏日的风”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冒跳起了伦巴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狠狠在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棚撞翻了身。长江三峡【课前导学】、长

14、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年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月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月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月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读长江三日。、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

15、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二、诗文讲解“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

16、三首头两句。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年生,北京人,年开始创作。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

17、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四、字词补注碇dng系船的石礅 夔ku夔州,旧府名;姓 滟 yny长江瞿塘峡 口的巨石名 隽jn同俊 峙zh耸立 坂bn山坡、斜坡 崆kng 山名 秭z古时 数目名,一万亿。秭归: 县名 汩m汩罗,江名 澎湃pngpi不念pngbi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 是三十斤。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

18、。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碇:系船的石礅。 绛:大红色蒸,升腾;蔚,聚集。隽秀:秀丽。婀娜:柔美的样子。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浸泡:使渗透。怪诞:奇怪,古怪。【课堂讲学】【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教学重点难点】:景物描写抓住特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

19、理。【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一、解题、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年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月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月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月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读长江三日。、三

20、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二、诗文讲解“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

21、,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年生,北京人,年开始创作。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

22、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四、字词补注碇dng系船的石礅 夔ku夔州,旧府名;姓 滟 yny长江瞿塘峡 口的巨石名 隽jn同俊 峙zh耸立 坂bn山坡、斜坡 崆kng 山名 秭z古时 数目名,一万亿。秭归: 县名 汩m汩罗,江名 澎湃pngpi不念pngbi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 是

23、三十斤。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碇:系船的石礅。 绛:大红色蒸,升腾;蔚,聚集。隽秀:秀丽。婀娜:柔美的样子。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浸泡:使渗透。怪诞:奇怪,古怪。五、读课文,分层次一、总写这一天游历三峡的感受。(1自然段)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二、描绘瞿塘峡

24、的雄奇 (2自然段) 。特点: 象一道闸门雄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三、描写巫峡的秀美(3-5自然段)。特点: 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四、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 (6-9自然段) 。特点: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

25、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六、问题讨论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3、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 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七、文本研习(第一部分)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

26、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提问: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

27、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八、作业1、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2、文章是怎样抓住特色来写景的?第二课时【课堂练习】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一、研习第二部分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这一段的描写,

28、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二、研习第三部分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

29、,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三、研习第四部分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

30、有密有疏,有缓有急。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四、速读课文,讨论: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3、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写

31、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

32、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3、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五、主题思想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六、写作特点分析、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

33、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

34、的审美空间。、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35、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5、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七、小结四部分内容,文章主旨,写作特色。八、作业【课外探究】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漩涡(w) 隽秀(jn) 婀娜

36、(nu) 峭壁(qio)B秭归(z) 朝辉(zhn) 眺望(tio) 苍鹰(yng)C轮廓(u) 翡翠(fi) 夔州(ku) 绛紫(jing)D瑰丽(gu) 澎湃(pi) 缤纷(fn) 朦胧(mn)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5选出对第一段两个“诗意”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

37、而言的,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B是就三峡的美而言的,是就巫峡的美而言的。C和都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D和都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6选出对第一段画线句子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突然发现深灰色石岩从高空落入江心,那落下的轨迹像一个惊叹号。B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那形状像个巨大的惊叹号。C这个句子既描写了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的石岩状似巨大惊叹号,又表达了如此壮美 的景象令人惊叹的感情。D见石岩直垂浸江的景象,产生石岩“从高直下”的动感,不禁发出惊叹。7“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其中用“闸门

38、”“画廊”作比喻各说明了什么样的特征?(字数不超过6个字)(1)“闸门”说明瞿塘峡 。(2)“画廊”说明巫峡 。8文章写西陵峡时,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文中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1 C(廓ku)5A6A7(1)“闸门”说明瞿塘峡的狭窄陡激。(2)“画廊”说明巫峡的迂回曲折。 8(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肖邦故园【课前导学】1、 熟读课文,整理字词2、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

39、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

40、邃沉稳,真挚感人。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3、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课堂讲学】【教学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

41、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 听写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 茕茕孑立 玲珑剔透 浪迹天涯 通衢大道 寥寥无几 缱绻 雾缭烟绕 促膝谈心 蕴藏 三、关于作者、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

42、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

43、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 第二部分(第38段),重点阐述肖邦故居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创作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肖邦故居的朴素、简陋,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第三部分(第912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满含深情地写了肖邦对这片故土的热爱。从出生地,到少年时代的探望故里,青年时代的故园告别,再到在异国他乡的梦中思念,直至用音乐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第四部分(第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主题在这里得到升华,强调了肖邦之家已经成为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第五部分(第20一27段),这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尽。【课堂练习】 五、文本研读学生速读课文,进行文本研读 L、肖邦故居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讨论明确: 热闹的处所,宫殿式的府第简朴的小屋,朝拜的圣地,精神宴会的殿堂。 2、肖邦故居有哪些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有哪些联系? 讨论明确: 特点:简陋、朴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