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674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10课《过秦论》单元测试 人教版必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10课过秦论1文学常识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 、 ,最早的 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 (也称治安策) 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藩篱(fn)崤山(yo)蒙恬(tin)B.逡巡(qn)锋镝(d)蹑足(ni)墨翟(zhi) C.谪戍(zh)鞭笞(ch)黔首(qin)囊括(nn)D.隳名城(hu)户牖(yu)棘矜(j)赢粮(yn)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6、 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斗诸侯。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

3、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水池,池塘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9、名句名篇默写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然后践华为城, ,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3)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 ,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0、文言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陈利兵而谁何。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11、翻译重点句子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第10课1文学常识政论家 文学家 汉赋 过秦论 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2 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o”。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i”,此处应念“d”。D项中的“赢”应为yn。)3 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4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5 A(A项是代词,其余三项是结构助词)6 B(B项中“南”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7D(“池”

5、应该指护城河。)8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9名句名篇默写(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4)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0文言句式判断句 (2)被动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11翻译重点句子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