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693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2.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学目标:1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教学重点:1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1用典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七八个星天外,

2、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

3、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

4、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

5、读过之后的感受呢?(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

6、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愁恨。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

7、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板书)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

8、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地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板书) 、词人对这些人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

9、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

10、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

11、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

12、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规律总结:用典的概念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

13、用典”。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典故之种类有三: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一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典故之来源有四:一为譬喻,二为成辞,三为史事,四比古人用典之要领:事如己出,浑然无迹纯用易见事、易识事引用典故须加剪裁,期能切中题旨引用典故须加剪裁,期能切中题旨方法指导:诗词用典之功用 :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2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3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

14、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课堂训练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搜集了很多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了解到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将士,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词作家。下面就是学生搜集的有关材料。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豪放;也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婉约派。请你选出属于婉约派的一句(a)属于用典的一句( d )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15、寄之)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常常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上文中就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词句,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下列诗词中的“酒”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材料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材料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材料一:反映了村民们富足的生活,淳朴好客的民风。材料二:表达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七、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八、板书设计: 上片: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动作:看、拍、会、登借景抒情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