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31872 上传时间:2025-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儿科护理学绪论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其探讨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探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探讨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实力。2 .探讨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开展规律备注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3 .探讨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学问普及教化等,这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开展潜力的内容,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4 .探讨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复原安康。以上探讨内容归结

2、而言就是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安康,提高生命质量。随着医学探讨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化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开展,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主要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和免疫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特殊专业。小儿外科学那么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学相像,但是其探讨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异颇大,应予以留意,不能混淆或替代。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其探讨内容是其他临床学科极少涉及的方面:新生儿期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一个特殊时期;死亡率特别高,占

3、婴儿死亡率的60%70%,儿童保健医学是探讨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智力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素,防止不利因素,刚好处理各种偏离、异样,保证儿童安康成长。由于某些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开展出了围生期医学。围生期医学事实上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问的穿插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诞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由于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同妇产科的工作有亲密联系,须要两个学科的主动合作来共同探讨处理这一时期的问题。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开展,儿科学必将向各个分支纵深分化,新的学科、边缘性的学科必将接着应运而生。然而,儿科学的

4、分化开展趋势绝不是儿科学自身的肢解终结,在学习和探讨儿科学某一分支学科时,切不行忽视对儿科学根底和学科总体的潜心探讨和关注。其次节儿科学的特点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儿科学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缘由在于儿科学探讨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根本特点有三方面: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特别大。无论是对安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对疾病造成损伤的复原实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比照拟严峻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因此,只要度过危重期,常可满足复原,相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自身防护实力较弱,易受各种

5、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刚好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应当特殊留意预防保健工作。下面从根底和临床两个方面具体说明儿科学的主要特点。一、根底医学方面1 .解剖随着体格生长发育的进展,身体各部位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变更,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状况下不应触及。在体格检查时必需熟识各年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规律,才能正确推断和处理临床问题。2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

6、化检验值等。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养分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汲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熟识驾驭各年龄儿童的机能变更特点是儿科临床工作的根本要求。3 .病理对同一样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响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那么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4 .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实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如婴幼儿时期S1.gA和ISG水平均较低,简单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7、因此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小年龄儿童特殊重要。5 .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根底阶段,可塑性特别强。刚好发觉小儿的天赋气质特点,通过训练因势利导促进发育;依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供应相宜的环境和条件,赐予耐性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可以培育儿童良好的特性和行为习惯。二、临床方面1 .疾病种类儿童疾病发生的种类与成人有特别大的差异,如心血管疾病,儿童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而成人那么以冠心病为多;儿童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多数,而成人那么以粒细胞性白血病居多。此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疾病种类也有很大差异,如新生儿疾病常与先天遗传和围生期因素有关,婴幼儿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多数等。2 .临床表

8、现儿科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响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冷淡,且无明显定位病症和体征。婴幼儿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简单扩散甚至开展成败血症,病情开展快,来势凶险。因此儿科医护人员必需亲密视察病情,随时留意微小变更,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表现。3 .诊断儿童对病情的表述常有困难且不精确,但仍应细致听取和分析,同时必需具体倾听家长陈述病史。全面精确的体格检查对于儿科的临床诊断特别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发病的年龄和季节,以及流行病学史往往特别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正常值常不一样,应当特殊留意。4 .治

9、疗儿科的治疗应当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重视对主要疾病的治疗,也不行无视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缘由;不仅要进展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尤应留意对患儿及其家进步展心理支持。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需按体重和体外表积细致计算,并且要重视适当的输液出入量和液体疗法。5 .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猛烈,但是如能刚好处理,度过危重期后,复原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特殊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的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6 .预防已有不少严峻威逼人类安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预防接种得以防止,此项工作根本上是在儿童时期进展,是儿

10、科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很多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已经受到重视,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与儿童时期的饮食有关;成人后的心理问题也与儿童时期的环境条件和心理卫生有关。第三节小儿年龄分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应被人为地割裂相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的确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其分为假设干期,以便熟识驾驭。(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诞生为止,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母亲妊娠期间如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毒品等,以及养分缺乏、严峻

11、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内发育不良等。(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由于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特别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将婴儿期中的这一个特殊时期单独列为新生儿期。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更,但其适应实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持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三)婴儿期自诞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快速的阶段,因此对养分的需求量相对较高。此时,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虽然也在接着进展,但是不够成熟完善,尤其

12、是消化系统常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消化汲取,简单发生养分和消化紊乱。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渐渐削减,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实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快速,同时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语言、思维和社交实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此阶段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养分的需求量仍旧相对较高,而断乳和其他食物添加须在幼儿早期完成,因此相宜的喂养仍旧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此期小儿对危急的识别和自我爱护实力都有限,因此意外损害发生率特别高,应特别留意防护。(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

13、期。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快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学问面能够得以扩大,自理实力和初步社交实力能够得到熬炼。(六)学龄期自人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承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化。(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场年龄和完毕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完毕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其次次顶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第四节儿科学的开展与展望与西方医学比拟而言,

14、我国的中医儿科起源要早得多,自扁鹊“为小儿医以来已有2400余年,自宋代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体系以来也有近900年。此前在唐代已在太医署正规培育5年制少小科专科医生,隋、唐时代已有多部儿科专著问世,如“诸病源候论和“小儿药证直诀等,收集论述小儿杂病诸侯6卷255候,建立了中医儿科以五脏为中心的临床辨证方法。16世纪中叶创建的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方法比欧洲创建牛痘接种早百余年。进入19世纪后,西方儿科学开展快速并随着商品和教会进入我国。20世纪30年头西医儿科学在我国开场受到重视,至40年头儿科临床医疗规模初具,当时的工作重点在于诊治各种传染病和防治养分不良。由于儿科人才日趋紧缺,儿科学教化应运而生

15、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主编的?好用儿科学?首版问世,成为我国第一部大型儿科医学参考书,标记着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建立。自19世纪至20世纪末,西方儿科学的重大奉献主要在于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和养分不良方面,两者为当时儿童中死亡的首要缘由。对预防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胜利使得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逐年削减。同时,由于抗生素的不断开展和广泛应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代乳食品和配方乳粉的探讨和供应曾经挽救了大量儿童的生命,近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使得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更加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于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特别关切。在城

16、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并且依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建立起儿童保健机构,同时普遍办起了各种形式的托幼机构。这些机构对于保障我国儿童的安康和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机构,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疫苗的接种、“四病的防治得以落实,儿童中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刚好的诊治。尽管我国儿童目前的主要安康问题从总体上看还集中在感染性和养分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由于儿科学的长足进展,但与20世纪相比,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严峻性大大降低;并且在某些兴盛地区,严峻的养分不良和急性传染病已经少见:这些疾病谱的变更昭示我国儿科工作者的留意力应当开场向新

17、的领域开展延长,儿科学的任务不仅要着重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更应当着眼于保障儿童安康,提高生命质量的远大目标。因此,探讨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儿童保健学应当受到重视,儿童保健的临床效劳应当由大城市渐渐普及到中小城市和社区、乡村,以保证儿童的体格生长、心理安康、智能发育和社会应对实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开展。同时,探讨儿童罹患各种疾病后得以尽量完善复原的儿童康复医学应当受到重视,儿童时期疾患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今后一生的安康和华蜜,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具有特别强的修复和再塑实力,在相宜的康复治疗下往往可能获得令人不可思议的效果。此外,某些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应当受到重视,疾病预防的范围不应

18、仅局限于对感染性疾病,很多疾病在成人后(或在老年期)出现临床表现,事实上发病的过程在儿童期已经开场,如能在儿童期进展早期预防干预,就可能防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开展。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属于生物一社会一医学的年头。分子生物工程学的进展已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生物医药的探讨结果已经开场为某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供应了前所未有的效果;重大疾病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探讨必将在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产生重大突破;医学信息学的进展不仅会在医学影像学方面引起革命性的飞跃,而且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比方对基因疫苗的构造分析和修饰等等。医学的进展常常是相关学科革命性突

19、破的连锁反响,而本世纪中在生物一医学方面的重大探讨成果对儿科学的进展将是影响最大的,因为这些探讨必将涉及人类生命和安康的本质性问题,儿科学正是位于这些问题的起始点上。教学内容儿科护理学(pediatricnursing)是一门探讨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促进小儿号心安康的学科。第一节儿科护理学概述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为儿童供应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提高小儿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侦量,增加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身心安康。(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科护理包含了小儿时期一切安康和卫生问题,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

20、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化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开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由单纯的病童护理扩展为包括全部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与护理及促进小儿身心安康的探讨:由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当其任务渐渐开展为全社会都来承当小儿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要到达保障和促进小儿安康的目的,必需将科学育儿学问普及到每个家庭,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二、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的探讨对象是不断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其不管在生理、心理和临床各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一)小儿生理机能

21、特点1 .解剖特点小儿从诞生到长大成人均处在不断变更的过程中,且具有肯定的规律,如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臀围等的增长,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及身体各局部比例的变更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熟识并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才能做好保健和护理工作。2 .生理特点小儿的生长发育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养分不良等疾病。此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更而变更。因此,只有熟识这些生理变更特点才能对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并赐予正确的诊疗和

22、护理。3 .免疫特点小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自6个月后其浓度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一般要到67岁时才到达成人水平,故易患感染性疾病。(二)小儿心理社会特点小儿身心发育未成熟,其思维不能与成人的思维相等同,缺乏适应及满足须要的实力,需赐予特殊的照看和爱护。小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从不成热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是可阳性最大的时期,并受家庭、环境和教养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老师等共同协作,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开展特征,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护理工作顺当进展。(三)儿科临床特点1 .病理

23、特点由于小儿机体对疾病的反响性与成人不同,因此,在疾病的发生、开展、预防及预后等方面均与成人有差异,如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那么表现为骨软化症。2 .疾病特点小儿病情开展过程易反复、波动,且变更多端,小儿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较多,往往起病急、来势凶、进展快,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3 .诊治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年幼儿在病情诉说上不够精确,故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以小儿惊厥为例,发生于新生儿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性异样有关:发生于6个月内的小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于6个月至3岁小儿那么以高热惊厥、

2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大;发生于3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那么以瘢痫为多。4 .预后特点小儿患病时虽起病急、病情市、变更多,但如诊治刚好、有效,护理恰当,那么好转、复原也快。5 .预防特点小儿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开展方案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已使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等很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卜.降:同时,重视了儿童保健工作,也使养分不良、肺炎、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四)儿科护理特点1 .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效劳需求,为小儿及其家庭供应预防保健、安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效劳,

25、让他们将安康信念和安康行为的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和安康促进上。2 .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护理工作不应仅限于满足小儿的生理须要或维持已有的发育状况,还应包括维护并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开展和精神心理的安康;除关切小儿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还应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应重视环境带给小儿的影响。3 .保证患儿的平安儿科护理人员应依据患儿年龄、特性、疾病等特点进展预料,,实行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患儿的平安,如设床栏,防止舱床;管理好电源,防止触电:用热水袋时防止烫伤:留意药物的管理,防止误饮、误食U4.削减创伤和难受对于小儿来说,有些治疗手段是有创的、致痛的,令他们胆怯O儿科

26、工作者应充分相识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和护理过程对小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平安执行各项护理操作,防止或削减小儿的创伤和难受,并应实行有效措施防止或削减小儿与家庭的别离,帮助小儿及其家庭建立把握感和限制感。5.遵遵守法律律和伦理道德标准儿科工作者应臼觉遵遵守法律律和伦理道德标准,敬重小儿的人格,保障小儿的权利,促进小儿身、心两方面的安康成长。其次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更过程中,随着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渐渐长大和功能的日趋完善,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也得到肯定的开展。依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小儿诞生统称为胎儿期,约40

27、JSJo其中,从形成受精卵至不满12周为妊娠早期,自13周至未满28周为妊娠中期,自满28周至婴儿诞生为妊娠晚期。此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安康、养分、心情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如孕期母亲感染、服药或养分缺乏等均可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尤其是妊娠早期。胎儿期护理重点是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工作。二、新生儿期从诞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足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诞生后7天又称围生期).此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展调整以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场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更,由于其机体各系统生理调整和适应实力基,易发生室息、出血、溶血、感染等疾病。因此,发病率高,死亡

28、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尤其以新生儿早期(生后第1周)死亡率最嬴新生儿时期护理重点是留意保暖,合理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使之尽快适应外界环境。三、婴儿期从诞生至满1周岁之前晟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为小儿诞生后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因此,须要供应足够多的养分素及热量。但此期小儿的消化汲取功能尚不够完善,简单发生消化紊乱和养分不良。此外,由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渐渐消逝,而自身免疫力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婴儿期护理重点是进展科学的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有方案地承受预防接种,完成根底免疫程序。四、幼儿期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婴

29、儿期减缓;由于活动范围加大,与外界事物接触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实力渐渐增加,故智能发育较快:此期小儿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开展,但对各种危急的识别实力缺乏,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接触外界渐渐增多,但机体免疫功能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饮食从乳类转换为饭菜食物,井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幼儿期护理的重点是留意断乳后的养分,加强体质熬炼,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五、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的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新奇、多问、求知欲强,学问范围不断扩大,有较大的可塑性,故应加强早期教化,培育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实力,为入学作好打算;由于活动

30、范围进一步扩大,喜仿照而乂无经验,各种意外的发生仍较多;免疫功能渐渐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减低,而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增多。学龄前期护理的重点是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平安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好学前期教化。六、学龄期从入小学(67岁)开场到进入青春期(1广14岁)为止称为学龄期(相当于小学阶段).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等实力增加,是承受科学文化教化的重要时期,应加强教化,促进其德、智、体、荚、劳全面开展。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前降低,而近视、踽齿的发病率增高。学龄期的护理重点是留

31、意支配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及熬炼,保证足够的养分和休息,防治精神、心情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七、青春期(少年期)女孩从U12岁开场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场到1820岁称为青春期(相当于中学阶段).此期体格发育突然加速,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其次性征渐渐明显,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其次次顶峰。此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但个体差异较大。此阶段由于神经内分泌的调整功能不够稳定,且与社会接触增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常见安康问题有座疮、贫血等。女孩还可出现月经不规那么、痛经等。青春期的护理重点是供应足够的养分,加强体格熬炼,刚好留意生理、心理以生和性学问

32、方面的教化,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三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索养要求一、儿科护士的角色随着护理学科的a速开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做好小儿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护理学问与技能,同时被赐予了多元化的角色。(一)护理活动执行者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完善,生活尚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促进、保持或复原安康的过程中,为小儿及其家庭供应干脆的照看与护理,如养分的摄取、感染的预防、药物的蜴予、心理的支持、安康的指导等方面,以满足小儿号心两方面的须要。(二)护理方案者为促进小儿身心安康开展,护士必需运用专业的学问和技能,收集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状

33、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安康状况,找出安康问题,并依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小儿的苦痛,帮助适应医院、社区、家庭的生活。(三)安康教化者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上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小儿智力开展的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说明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育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地订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家长宣扬科学育儿的学问,使他们能够实行安康的看法和安康的行为,以到达预防疾病、促进安康的目的。(四)安康协调者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使诊断、治疗、救助及有关的儿童

34、保健工作得以相互协调、协作,以保证小儿获得最相宜的整体性医护照看,如护士需与医生联络,探讨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护士需与养分师联系,探讨布.关膳食的支配;护上还需与小儿及其家进步展有效的沟通,让家庭共同参加小儿护理过程,以保证护理方案的贯彻执行。(五)安康询问者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倾诉、关切小儿及其家长在医院环境中的感受、触摸和陪伴小儿、解答他们的问题、供应有关治疗的信息、赐予安康指导等;澄清小儿及其家长对疾病和与安康有关问题的怀疑,使他们能够以主动有效的方法去应付压力,找到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须要的最习惯和最相宜的方法。(六)患儿代言人护士是小儿及其家庭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

35、不清F1.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说明并维护小儿的权益不受侵扰或损害。护士还需评估有碍小儿安康的问题和事务,供应应医院行政部门改良,或供应应卫生行政单位作为拟定卫生政策和方案的参考。(七)护理探讨者护士应主动进展护理探讨工作,通过探讨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学问,开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良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开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小儿病症及外表行为下的真正问题,以能更实际、更深化地帮助他们。二、儿科护士的素养要求(一) 思想品德素养酷爱儿童,敬重儿童,具有为儿童安康效劳的奉献精神;有剧烈的贲任感和怜悯心,具有醇厚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理解、友善、同等的心态,为儿童

36、及其家庭供应帮助;能理解儿童,擅长创建适合儿童特点的环境与气氛,具有言行一样,严以律己,以身作那么的思想品行。(二) 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肯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学问;驾驭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开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三) 职业技能素养驾驭护理学科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学问和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精确,技术精湛,动作温柔、灵敏;熟识相关临床学科的学问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视察力和综合分析推断实力,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安康问题;驾驭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实力,并具有开展护理教化和护理科研的实力。(四) 身体心理素养具有安康的身体素养,有较强的适应实力及自

37、我限制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乐观、开朗,同事间能相互敬重,团结协作;具有剧烈的进取心,不断求取学问,丰富和完善自己:要擅长与小儿和家长沟通,具有与小儿成为好挚友、与家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实力;同仁向相互敬重,团结协作。第四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开展与展望祖国医学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从祖国医学开展史和丰富的医学典籍及历代名医传记中,常常可见到有关小儿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记载,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儿科病症已有记录;唐代精彩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比拟系统地说明了小儿的发育过程,提出了小儿喂养和清洁等方面的护理原那么。19世纪下半叶,西方医学

38、传入并渐渐在我国开展。各国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教会医院并附设了护士学校,医院中设立了产科、儿科门诊及病房,护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住院患儿的生活照看和护理上,渐渐形成了我国的护理事业和儿科护理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儿童安康特别市视,宪法和农业开展纲要都特殊提出了爱护母亲和儿童的条款。儿科护理工作不断开展,从推广新法接生、实行方案免疫、建立各级儿童医疗保健机构、提倡科学育儿,直至形成和开展了儿科监护中心等专科护理。儿科护理范围、护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卜.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亦快速降低,小儿体质普遍增加。80年头初,我国复原了中断30余年的高等护理

39、教化,90年头始乂开展了护理硕士探讨生教化,培育了一大批高级儿科护理专业人才,使儿科护理队伍向高层次、高素养方向开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随着小儿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小儿的安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2019年我国国务院公布的“20192021年中国小儿开展纲要”提出了改善小儿卫生保健效劳,提高小儿身心安康水平的总目标。社会政策的变更使卫生保健领域得以扩展,儿科护理的重点已不再是“为小儿及家庭做什么”,而是和小儿及家庭一起做什么。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和社区保健已成为一种必定趋势。卫生保健场所的扩展,要求护理人员的工作具备更多的艺术性。为此,儿科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新护理手段,弘扬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为提高儿童安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作出更大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