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432027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国七十周年征文4篇【篇一】我是土生土长的密云人,生在石城长在石城,是水库这盆净水陪着我成长。一到夏天,跟小伙伴成群结队沿着水库边一个劲儿转悠;或是谁发现了一只大嘎啦钵子就叫的高兴,或是狂奔呼喊或是就地翻个跟头。胆大的小孩儿兴奋起来扑通一声一个猛子就扎进水里,像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水里嬉戏,银铃般的笑声挥散在空气里。这就是密云水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这座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水库,这座蕴含着我浓浓故乡情的水库,用它多年来的点滴变化,记录着我们石城人与水库的情,书写着石城人对水库的爱。记得7岁那年,我正守在电视机旁专注地看着动画片,就听门外有人喊:“快去看看吧,咱家大爷打上一条大鲤鱼,不好往回运!赶紧

2、去帮忙吧!”这得是多大的鱼啊?我赶紧窜下地,和大人们一起去冰面上看看这鱼到底有多大?大老远的,我就看到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跑近一看,这几乎能被我当马骑了。我摸了摸了这条大鲤鱼,抬头一看,爷爷正在把渔网上的小鱼,一条一条小心地摘下来,扔回到水库里。“爷爷爷爷,您为什么把打上来的鱼扔了啊?”爷爷笑着对我说,“只打大,不打小这是咱水库人的规矩,这样水库里就能一直有鱼啦。”放走小鱼也能保护水源!这可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石城人是怎样保护密云水库的,这样的观念世代相传,保水的意识渗透在了每一位渔民的心中。2016年我妈妈成为石城镇第一批保水队员,每当轮到值班的时候,她总是全副武装,夏天掕上一大罐子绿豆汤、

3、大蒲扇、还有满满一瓶花露水;冬天一身军大衣、棉鞋、厚棉裤还有带耳朵的棉帽子,作为我妈妈的小棉袄儿,每次我都会给她再贴上几个暖宝宝,从头到脚,裹得是严严实实。第二年的年三十恰巧就是我妈值班,听着团圆喜乐的鞭炮声,我决定陪妈妈一起去。我对保水有了更新的认识,这要从那天早上开始说起,我轻装上阵和妈妈一起去值班亭。到了那一看我就傻眼了,小亭子里连转个身都费劲,寒风往门缝往里灌,夜里就一盏昏黄的小灯照亮,到了晚上凉气顺着脚就往上钻,冻得人直打哆嗦。妈妈对我唠叨:“说你你不听,现在知道冷了吧”。说完她把她红围巾系在了我脖子上,看着飘在胸前的围巾我的心里暖极了。到了凌晨,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妈妈笑着跟我说

4、:“再坚持坚持,这才哪到哪啊,我刚干上保水员的时候,连你二姑都给得罪了。”“这咋回事啊,您和我二姑相处得不是挺好的嘛?”“嘿,还说呢,有一次你二姑带着他们村的两个伙伴非要去水库边玩,看见我就说:“哎呦太好了,弟妹你值班啊,我们正要进去瞅瞅呢,快让我们进去吧!”这哪行啊!我就在旁边劝:“二姐现在不让进了,我给你买两张票你去黑龙潭里看看吧。”“我这大老远来的,又都答应人家了,咱都自家人,你就放我过去吧,我就带着他们转转肯定不下水。”“二姐这真不行,你看看我这红袖标,要求严着呢,你进去了还会被罚款呢。”这一说你二姑就急了,掉头就走了,都没在家吃饭。后来我给你二姑打电话好个解释。哦,原来还有这样的事!

5、保水队员们日日夜夜的坚守,用寒来暑往保护着密云水库最纯净的水和最美丽的风光。2017年夏天,我成为了石城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这里,我继续体会着石城人对水库的情。每个月我都会参加黄土梁村的清理河道垃圾、保水护水宣传等党员活动;我还参加了密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了诗朗诵、三句半等文艺节目,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宣传密云水库,传递保水护水正能量,为打造“美丽石城、幸福乡村”做贡献。南水北调让我们水位线一直后退的密云水库,再次回到了水量充足的风貌。这对库区百姓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令人振奋的事情。石城百姓也积极加入到了爱水、护水的队伍。支持退耕禁种政策,全面畜禽退养,不到水库钓鱼,不

6、去水库游泳,不往水库里扔垃圾,大家把保水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全民皆在保水。这就是我们石城人对水库的情,带着一份呵护,带着一份关注,更带着一份自豪。【篇二】衣食住行,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源。对于住,我经历的变迁,印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1991年,根据相关政策,我全家“农转非”,不久,在工作单位分到一户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多年来的梦想成了现实,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更是逢人就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住房面积不大,父母还要住在乡下老宅子里。对故土的老宅,我感情深厚。除了父母经手操心旧房翻建,我也亲手操刀盖过新房。历经的辛苦,一辈子都难忘

7、。房基的石头是在节假日和星期天,我去舅舅开的石窝里开的;开出的石头,除了租马车拉,还用地排车,我架辕,妻子拉边套挥汗运回的;盖屋用的土坯,先是找人帮忙打了一整天,其余的是我提石杵打坯拉垛,妻子刨土散灰上模,一直打了十多天;垫屋地、和泥用土、运坯,都是我和妻子用手推车一推一拉完成的。盖房更是让人操心受累,请匠人,找壮工,买菜蒸干粮管饭,买烟酒烧茶水侍候招待,每个细节都需计划周到,件件有着落。一天下来,累得连睡觉都爬不上炕,但日显雏形的新房让我眼睛发亮,滴滴汗水透着苦后的甜。后来,我的孩子单位分了房,搬出另住。于是,接了父母来楼上住。谁知没过了几天,他们说不习惯,执意要回老家。其实,我心里明白,他

8、们是放心不下老家的坛坛罐罐,更离不开邻里乡亲多年缔结的故乡邻里亲情。母亲病逝后,父亲隔不上十天半月,又说要回老家看看。家里实在是没了任何牵挂的东西了,大概这就是故土难离的乡愁吧。我工作调动了三次,搬了四次家。最后归宿是叶落归根回老家西寨村。2007年,老家实施旧村改造,用了近十年工夫,一个旧貌的乡下农村荡然无存了,一个城市模样的居民小区脱颖而出,还起了一个“名仕城”的时尚名字。名仕城小区有6层带阁楼的小高层,也有带电梯的高层。小区内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达标,设计新颖配套齐全,物业管理规范便民实惠,治安良好民风淳厚文明向上,不仅本村居民满意,就连在淄博实验中学陪读的学生家长对名仕城也颇多垂青。按照西

9、寨社区旧村改造方案的规划,我分到了小高层和高层的楼房,而且没有支付任何费用。从自己辛苦劳累建房到旧村改造享受分房,实在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事。【篇三】最近,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单位组织大家观看了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先进典型教育片,影片生动讲述了支月英老师不忘教育初心,38年坚守乡村支援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影片中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仿佛就是在昨天,想起了可亲可敬的老师,也让我想起童年读书时的欢乐与艰辛。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双洪村,父亲兄妹六个,父亲1952年出生,排行老二。曾经听父亲讲过,他读高中时,要到邻近乡镇袁州区水江镇的学校去读,虽说是邻近,也要走几十里山

10、路。父亲往往一个月回家一次,返校时就带着一罐咸菜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因家里人多,米也不能带很多,要省之又省。1973年读完高中,由于没有恢复高考,便回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后来参加公社路线教育工作队,当了大队支部书记。80年代,设立财政所,他凭着优异成绩考进了家乡的财政所,成了一名“公家人”。1986年,我在家乡袁州区天台镇的双洪小学读一年级,学校是一座土砖瓦平房,低矮、潮湿,课桌没有抽屉,是那种一排一桌一凳的“会议桌”,桌面凹凸不平,操场是泥土地,上起体育课来往往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厕所是旱厕,脏乱差,去学校的路,也是羊肠小道。这一切都记载了我童年的欢乐和辛酸。那时,每学期

11、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内,老师就会到没来上学的学生家去家访,就如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中支老师翻山越岭一样,很多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宽裕、交不起学费而早早辍学,有的在家务农,有的跟着父母去外地务工。当时我就想,如果读书不要钱就好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听老师讲课,一起玩游戏了。读初中时,我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带上一罐菜,菜的内容常常是黄豆、萝卜,有一次在半路上不小心弄倒了,不得不哭着回家重新炒。回家的路是一段段长长的山路,有时一个人傍晚去上学时,当山风刮起,树枝疯狂地摇摆,只敢低头看路,一路小跑,现在回想起来都恍如昨日。2012年,我的小孩开始在宜春城区读幼儿园,现在是宜春市文笔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可谓是家门口

12、的学校,交通四通八达,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先进,是一座新建的学校。据悉,为了缓解大班额问题、优化教育布局,袁州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016至2018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对186所学校进行维修改造和标准化建设;2018年,一次性建成文笔峰小学、黄颇小学等5所学校,新增学位9000余个。推进区教育城域网及“智慧教育”云平台两大项目建设。目前,女儿就读的文笔峰小学信息化建设已成全省样板。女儿课余时间也不再像我小时候扯猪草、砍柴,而是学起了钢琴、古筝。我老家的村小也早已盖起了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玻璃窗挡住了寒风,学校还新建了教师宿舍和食堂,解除了老师的后顾之忧。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书不仅

13、免了学杂费,贫困寄宿生还能获得生活补助费,上不起学的孩子可以重新背起书包走进校园。2016年,我开始在宜春电大就读国家开放大学,这所学校是一所开放式的大学,教学点多,教学质量高,教学形式多,专业门类全,科研成果丰,社会反映好。专科班毕业后我又接着读本科班,在校期间,荣获二次奖学金、一次优秀学员、一次优秀毕业生,让我不出家门可以遨游知识的海洋,让我不出远门可以圆了大学梦。从没钱读书到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的上学路,从几十里山路到家门口的学校,从课堂教学到开放式教学,从破旧的校舍到最漂亮的房子,这无不体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也是祖国日益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

14、期待着,将来孩子们可以免费上高中、读大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篇四】最近,一位名为“阿中”的明星横空出世,凭借过强的业务能力和超高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十几亿“粉丝”,成为当下名副其实的“流行偶像”。这位偶像已经走过了漫长的70载时光,是什么让他保持着这份青春与活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张“不老”的面纱。多走路走对路,才能强劲筋骨。“阿中”一直知道自己的方向,敢于去探索去尝试,坚信只要方向没错,那么无论怎么走都会是前进的步伐。中国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一次次社会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没被冲垮,而是与时俱进地壮大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拓宽前行道路,最终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道路。我们不怕走弯路,更不怕走险路,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踏踏实实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脚印汇聚成迈向胜利的光明阶梯。坚持内外兼修,才能游刃有余。“阿中”始终把业务能力放在第一位,终生学习,自我修炼,坚信只有本领高强才能从容应对外界的挑战。中国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家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生活质量在世界都是居于前列的。落后挨打的惨痛经验让我们发奋图强,经济、科技、军事、政治、文化等实力一个都不能少,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才有充分的发言权。环境、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个也不能落下,妥善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提升人们幸福感与获得感。保持家庭和睦,才能事业兴旺。“阿中”牢记家和万事兴的文化传统,坚信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以热爱祖国为荣是每一名中国人刻在血肉里的信念,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当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无论世界何地的中华儿女都会伫立敬礼,向我们的祖国表达爱意。小时候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长大后我们是社会主义追梦人,对祖国的爱把我们凝聚在一起,追梦的步伐不会停止,拥抱祖国更美好明天的心永远律动。拥有这三条青春秘籍的“阿中”,矫健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看着他一路披荆斩棘走来,轻轻地用爱与信任编织一道花环,无论走多远,我们都将永远追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