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195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国当代诗二首》课时作业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积累与运用来源:数理化网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5分)A嬴氏羸弱瀛海输赢得失B樯橹墙壁蔷薇妃嫔媵嫱C讴歌沤肥怄气呕心沥血D缦立谩骂布幔顺蔓摸瓜解析A项“羸”读“li”,其余都读“yng”。B项都读“qing”。C项读音依次为“u”“u”“u”“u”。D项“蔓”读“wn”,其余都读“mn”。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A金戈铁马荆棘惊涛骇浪幅射B攻城略地颠覆神鸦社鼓讫今C兴高采烈报歉沧海一栗羞涩D和盘托出窥视抱薪救火麦秸解析A项“幅”应为“辐”。B项“讫”应为“迄”。C项“报”应为“

2、抱”,“栗”应为“粟”。答案D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何雯娜夺得蹦床女子网上项目金牌后,19日,陆春龙以41.00分在蹦床男子网上项目中称雄。中国队_北京奥运会蹦床全部两个项目的金牌。时下,家居装修风格丰富多彩,而如何_以往的固有思路,不拘泥于传统的装修方式,让居室达到新颖、独特的装饰风格,打造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效果,“错位装饰”是首要的选择。直到身患重病,肥肥才决定结束自己的演艺_。A囊括突破生活B包括打破生活C囊括打破生涯 D包括突破生涯解析“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指包含。“突破”指打破困难、限制等。“打破”指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生活”指人或生物

3、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5分)A西班牙媒体近日披露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巴萨主席拉波尔塔已花50万欧元与穆里尼奥草签协议,“狂人”入主诺坎普已倚马可待。B中国目前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手机电视标准,目前有国内外8个标准各自为政,进行着激烈的角逐。而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又使得制造业厂商们裹足不前,严重影响了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C近日,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王志平被害案尚传得纷纷扬扬,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又作出批复,追认王志平为革命烈士。许多人认为此举宜缓行。D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见睫,衣

4、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解析A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可改为“指日可待”。B项“各自为政”指按照各自的主张做事,不互相配合,不顾全局,各搞自己的一套。C项“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可改为“沸沸扬扬”。D项“目不见睫”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可改为“目不交睫”。来源:数理化网答案B来源: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行动支持抗灾救灾,纷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向灾区和煤电油运重点企业提供支持。B根据济南市政府通过的一项决定,今后市政府在每月例行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可以提任何问题,政府

5、新闻发言人不得以“无可奉告”来搪塞。C很多人戒烟后体重迅速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够抑制食欲,戒烟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降低,体重相应有所增加。D有些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道路两旁美丽迷人的风景。解析B项语序不当,改为“今后在市政府每月例行一次”。C项“原因”和“是由于”杂糅。D项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机会”。答案A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

6、乡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二日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解析C项“故乡”是比喻的说法,把青年时代比做“故乡”,亲切,贴切。答案C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

7、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年1月13日(1)诗中三次提到“幸福”,含义有何不同?(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应结合每个“幸福”前面的词语去分析其具体含义。答案前两次“幸福”是海子的幸福,是在海边有所房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种幸福是远离尘世喧嚣的幸福,是海子虚拟的精神上的幸福,第三次幸福是对陌生人的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现代尘世生活中的幸福。来源:(2)在诗中诗人说“我只愿面朝大海

8、,春暖花开”,“我只愿”有什么丰富的内涵?(5分)答:_解析“只”表示一种转折,根据诗歌内容,前面提到的都是平常人的幸福,可是“我”不是属于那个行列的,“我”的幸福是与众不同的。答案“我只愿”的意思是:尘世的幸福是众人的,与我无关,我仍只愿偏安一隅,独守内心的童话般的精神世界。诗人把祝福留给了世人,而他自己却不甘于过这种生活。他刚对世人表露赤诚的心怀,很快就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和众人。(3)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分)来源:答:_来源:_解析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去分析这个问题。由诗歌中诗人提到的幸福来看,用了一个“只愿”表明幸福是你的,和我无关。可以想见诗人心中的落寞与与世隔

9、绝,或者是清高。来源:答案现实方面,他肯定了世俗生活的幸福;精神方面,他又独守自己诗歌的理想。现实与精神,愿望与追求,两相矛盾,不可调和,表现了诗人孤傲超俗、独守清高的性格特点。二、课外拓展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悬崖边的树曾卓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对这首诗的理解,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5分)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C

10、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来源:解析C项赞叹的对象非树,而是人。来源:答案C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

11、涉及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解析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中期出现的“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全诗创造的意境是:在一个秋天的满月的黄昏,金黄的稻束静默地站在收割过的田里,低头沉思,一条小河在脚下不停地流去。雕像般静默的稻束使人想起了辛劳一生的母亲。母亲在秋天的田野里收获了希望,但也逝去了美丽

12、的容颜,疲倦的皱纹爬满了她的脸。这些都让人联想起人类的历史就像河水一样无情流逝,而站立的稻束一方面闪耀着收获的金黄,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劳动者的无言的疲倦。这种不协调的矛盾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永久的思想浪花。D项“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应是抒情主人公的评述,而非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答案D来源:(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

13、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那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解析本题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A项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是正确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学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的。D项,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答案D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