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196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主题8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主题八中外主干知识的关联对比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人口的迅猛增长毕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达到3.0148亿时,这种压力愈来愈明显了。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

2、起社会动乱。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相似点与不同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

3、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归纳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等角度分析。 第(2)问相同点可以从背景、内容上比较;不同点从理论体系完备程度和影响来分析。第(3)问据“马尔萨斯陷阱”理论,从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角度论证;中国是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论证。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或

4、小农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赋税政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和“摊丁入地”政策);高产物种(如玉米、番薯等)的引进;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等。(2)相似:背景相似,都面临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内容相似,都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矛盾;都指出了人口激增的危害;都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同:理论体系完备程度不同,马尔萨斯人口论比洪亮吉的理论更系统更丰富;影响程度不同,洪亮吉的理论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英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3)17世纪后的200年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推进工业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1978年底

5、以来,中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解放思想观念等措施,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民主启蒙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问题二 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

6、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问题三民观材料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

7、:“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 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信息可

8、知其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等信息可知其不同点。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改革开放中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及材料二中信息说明。第(3)问背景方面可结合材料三中“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1899年”等信息分析;内涵方面根据材料三中“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概括可知;影响方面结合其对民族觉醒、思想解放、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方面的作用回答。答案:(1)相同

9、:批判专制,约束权力 ,实行民主。不同: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2)特点:农民阶层数量减少,中间阶层扩大。原因: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私有经济的发展;高考制度恢复,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传统政治文化体制日益解体。(任答二点即可)“国民”内涵:国民是国家主人,应具备一定素质;国民享有相应权利,也应尽一定义务。影响:有利于民族觉醒,激发国人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任答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