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204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史版大试题: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10 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题型10主题比较类材料解析题 1(2017山东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

2、二版) 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解析:第(1)不同点的对比,据材料二信息可

3、以从法律的形成、法律强调的内容,法律的理论基础和影响等方面概括不同。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材料一、材料二从近代化、西方文化的冲击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下的产物以及外来冲击的产物;罗马法律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自由、平等、公正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答案:(1)不同:汉律罗马法 “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重视加强君主统治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儒家经义成

4、为法理基础(封建礼教与法律结合,礼刑一体)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为核心理论 相对封闭和保守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具有开放性 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2)影响原因中华法系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立法影响甚微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 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罗马法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自由、平等、公正

5、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 2.(2017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 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

6、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 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彻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解析:根据材料第一小问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苏州与曼彻斯特经济性质的不同;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从对工业革命、城市化、交通发展、人口迁移等角度回答。答案:差异:苏州,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曼切斯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作用:纺织行业的技术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或推动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运河与铁路的兴修,提升了曼彻斯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人口转移速度加快;促进周边中小工业城市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