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220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专题复习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含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一、古代、近代世界政治发展历程4大线索(一)雅典民主从城邦星罗棋布到雅典民主独领风骚时期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孕育与确立(1)公元前8世纪,城邦孕育期:希腊出现众多城邦,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政治(2)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3)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民主从鼎盛走向衰落(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公民参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

2、时期”(2)公元前4世纪,遭马其顿入侵,雅典民主衰落(二)罗马法律时期发展历程共和国时期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2)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帝国时期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1)公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2)万民法: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东罗马帝国时期完成编订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3、,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1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以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代雅典()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若有行为不敬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就会受到公民的指控,如果情况属实,他将被判处死刑,而且案件的审理也有非常严格的程序,由此可见,古

4、代雅典对政治权力的限制相当严格,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显然错误。2德摩斯梯尼指出,由于群众爱听演说家的吹捧,爱戴高帽子,常把城邦置于最严重的危险中。伊索克拉底也呼吁公民不要轻易听信“那些让你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祸害国家的人”。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大会易受演说家误导B轮番而治的弊端明显C政治野心家不能受到控制D公民有良好演说素质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群众(公民)听信演说做出决定的危害。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一些政治家在公民大会上利用自己煽情的演说迷惑公民,从而达到自己的目

5、的,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3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A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B罗马的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C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D理性是罗马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解析:选A由“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只是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导向性和原则性,故A项

6、正确。B项针对的仅仅是万民法,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三)欧美政治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时期发展历程1688年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3)意义:议会的

7、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19世纪中期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

8、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时期发展历程1787年1787年宪法颁布确立(1)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影响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统一(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权分立(3)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19世纪以后两党制完善(1)特点: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

9、阶级政党(2)意义:美国两党制在推进美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时期发展历程17891870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曲折反复(1)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3)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4)1848年,巴黎再次爆发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不久他发动政变,于1852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5)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1)确立: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10、法案,史称“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概述: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3)意义:在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统一前提(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

11、传统的政治格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1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会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

12、英国()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选B据材料“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会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得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2(2017石家庄二模)1791年12月,由美国国会决议并经各州批准,通过了10条修正案,构成了美国的权利法案,保证了言论、出版和宗教信仰自由,规定了陪审团的审判权和诉讼程序,禁止对公民的“无理审查和扣押”,规定不能强迫被告自证其罪。该法案()A弱化了各州的权力

13、B保障了全体民众的基本权利C限制了政府的权力D落实了独立宣言的各项原则解析:选C由修正案内容可知该条款保障了公民权利,限制了政府权力,故C项正确,B项错误。A、D两项表述错误。3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 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解析:选B根据材料“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表明君主派无意恢复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

14、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表明革命成果得到君主派和共和派的认可,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君主派反对恢复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君主派代表保守势力的利益,故D项错误。(四)崭新道路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19世纪后期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

15、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0世纪初十月革命由理想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19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

16、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A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B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解析:选C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成为工人运动的先进指导理论,A项错误;19世纪初还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故还没有电力及其广泛运用,故B项错误;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导致工人破坏机器运动的出现,故C项正确;D项是导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而不是导致工人破坏机器运动的原因,故D项错误。2(2017衡阳十校联考)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

17、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解析:选B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从材料无法得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职位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3(2017成都三诊)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

18、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解析:选B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二、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2大线索(一)大国崛起时期发展历程15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

19、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7至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1)荷兰: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

20、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解析:选A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即西欧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至大西洋沿岸,原来的商业中心威尼斯、热那亚和米兰等相继衰落,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安特卫普等港口开始崛起,故A项正确。2(2

21、017珠海质检)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解析:选C以海上掠夺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是材料现象的直接反映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公司具有国家职能,是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故C项正确;商品输出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特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2017保定二模)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

22、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解析:选D题目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故D项正确。(二)狂飙时代时期发展历程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市场:拥有

23、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

24、: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解析:选B材料“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体现了政府对英国工业化具有重大作用,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

25、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说明,政府支持是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市场机制,故D项错误。2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选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个生产过程,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

26、正确;材料中只是说“乡村制造业活动”没有关于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7大连二模)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B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解析:选D从材料“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可知材料中的变化是人造材料出现导致的,不能反映出女性审美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女性时尚用品的变化体现不出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人造染料、人造纤维不属于棉纺织业的原

27、材料,故C项错误;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是化学工业发展的结果,故材料变化的本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了新的化工原料,故D项正确。三、古代、近代世界文化发展历程3大线索(一)人的觉醒阶段经济及社会根源历史影响萌芽阶段(公元前5世纪中叶)经济根源:工商业的发展社会根源:民主制的繁荣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复兴阶段(1416世纪)文艺复兴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阶段(1617世纪)宗教改革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

28、社会根源: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熟阶段(1718世纪)启蒙运动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根源: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解析:选A结合“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等信息可知,新崛起的阶级应是资产阶级,他们

29、所资助的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强调人性、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据此可知该类艺术家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A项正确;B、C、D三项中的绘画派别体现的艺术风格与题干不符,排除。2(2017洛阳统考)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解析:选C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以进行资

30、本原始积累,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不是宣扬理性主义而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宗教改革关注民众疾苦,故D项错误。3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解析:选C伯克并没有强调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故A项错误;伯克强调的是法国的政治文人而非民众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属于偷换概念,故B项错误

31、;根据材料“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可知,启蒙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刺激了法国革命的狂热,故C项正确;在“固执狂热”的冲动之下建立的必然不可能是理性王国,故D项错误。(二)科技之光时期科技成就科学技术产生形成阶段(16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创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3)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阶段(1819世纪)生物进化论(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

32、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蒸汽机与电气技术的发明(1)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电气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学技术重大突破阶段(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论(1)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2)量子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现代信息技术(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

33、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意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3)消极影响: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新问题1哥白尼认为天体是被镶嵌在水晶(以太)天球中被裹挟着运动的;当太阳处于宇宙中心时,各大行星的运动才更加接近柏拉图所说的匀速圆周运动。哥白尼的观点表明他是()A旧世界最后的天文学家B天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C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D第一个提出太阳中心说的人解析:选B哥白尼反对地心说,提倡日心说,表明他不是旧世界的天文学家,故A项错误;哥白尼倡导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虽然日心说也不完全科学,却为天文学的发展破除了思

34、想禁锢和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故C项错误;哥白尼的观点并不能说明他是第一个提出太阳中心说的人,故D项错误。2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高。”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A诞生的偶然与必然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解析:选A材料“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体现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偶然性,“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又说

35、明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3“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解析:选C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没有否定“上帝创世”,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否定上帝造人说,“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否定“上帝创世”影响有限,如伏尔泰等就承认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故D项错误。(三)激荡心灵时间背景文学美术音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

36、现实的不满与失望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大卫、安格尔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贝多芬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的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20世纪的萧伯纳、罗曼罗兰和海明威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勒、列宾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莫奈、塞尚、凡高歌剧,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威尔第、法国的比才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20世纪中期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深刻的社会危机,民族主义的兴起现代主义

37、,代表人物:贝克特苏联文学,代表人物: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亚非拉文学,代表人物:泰戈尔、鲁迅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现代主义,代表形式:爵士乐、摇滚乐、蓝调乐1(2017保定模拟)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解析:选D根据材料“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存

38、在诸多矛盾,故D项正确。2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解析:选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别音乐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艺术风格改变的原因,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前期的快乐风格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而后期的痛苦风格则是由于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切肤的冷酷与悲惨,这是一种社会转型在艺术中的重要体现,故B项正确;“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这是现代主义

39、文学艺术的风格,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二战以后,绝不可能是“回归”,故D项错误。3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B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C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D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解析:选D根据时间20世纪中期及“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可知,这是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也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应该是在1718世纪,故C项

40、错误;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故D项正确。板块综合检测A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题,共48分)1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 D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解析:选B据材料“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故B项正确。2(2017青岛检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

41、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解析:选D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知,罗马法充分体现了对人权和未成年人照顾与考量,展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故D项正确。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42、()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D题干信息表明,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层王公贵族的认可,据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王公贵族与下层民众的目标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B项只强调了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41620年,英国移民登上北美大陆之后,立即通过了“普利茅斯联合协议”,颁布法律、法令。而且声称“如果需要的话,会任命一些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这说明()A社会契约思想已经产生 B英国专制主义影响移民C北美建立起联邦制政体

43、 D天赋人权思想成为共识解析:选A材料中英国移民通过订立协议的方式管理殖民地,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专制主义对移民的影响,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后,北美建立联邦制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5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这表明1787年宪法()A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C所有官职都是由民选产生D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应受免职处分”等信息,可知1787年宪法强调对包括总统在内的官员权力进行制约,D项符合

44、题意。6赵林教授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A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B只影响到欧洲社会贫困阶层C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D以无神论对抗罗马教皇统治解析:选A材料是说文艺复兴是发生于意大利上层知识分子范围内的文艺思潮,而宗教改革的影响则深入到北欧普通民众之中,其广泛性胜过文艺复兴,故A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遍及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7(2017哈三中三模)

45、科学家胡克在听了某著作的提纲后说:“亲爱的先生,我真为您高兴,不过我也暗暗地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而是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会被当作异教徒而被处以火刑了!”据此推断“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A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B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C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D牛顿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析:选B马克思是德国人,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年)时代,故B项正确;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是在1687年,故D项错误。8(2017石家庄模拟)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解析:选B材料“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