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363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诗夜游》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记承天诗夜游【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一、预习板块。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加点的字注音。遂至( ) 寝( ) 藻荇( )( ) 竹柏( )(2)、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欣然起行。 欣然:念无与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 遂:相与步于中庭。 相于: 步: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盖竹柏影也。 盖: 如吾两人者耳。 耳:2、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2、是_ _,字 ,号_,是_朝的_ 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记承天寺夜游是 的一篇小品文,本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 ,写于作者被贬 (地名)期间。二、探究板块。1、本文“记”的要素是:(1)时间: (2)地点:(3)人物: (4)事件: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小组分工合作,翻译课文。(1)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一句描写了那几种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5、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四、复习板块。1、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3、填空。(1)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2)正面写月的句子是:侧面写月的句子是:(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它与“_ 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四、小结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