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402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不自由毋宁死1 含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19 不自由,毋宁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赋予(y) 缄(jin)口 蒙(mng)受 毋(w)宁 B沉湎(min) 卓(zhu)绝 陷阱(jng) 调(tio)停 C.争端(dun) 枉(wng)然 锻(dun)造 轻侮(w) D缥缈(mio) 拯(chng) 救镣(lio)铐 主宰(zi)2比较一下,横线上填写哪个词更合适? (1)_(由于 鉴于)它事关重大,我们的辩论应该允许各抒己见。(2)事到如今,我们再也不能_(沉迷 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3反复品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

2、辞手法,在演讲中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1)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 答:_ (2)先生们,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机警的、主动的、勇敢的人们。 答:_ (3)我倒希望知道,十年来英国政府的所作所为中有哪一点足以证明先生们用以欣然安慰自己及各位代表的和平希望呢?难道就是最近接受我们请愿时所流露出来的阴险微笑吗? 答:_ (4)我们请愿过了,我们抗议过了,我们哀求过了,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求他出面干预,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了。

3、答:_ (5)囚禁我们的锁链已经铸就,波士顿草原上已经响起镣铐的丁当响声。答:_二、语段精读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题。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反复揣摩画线句的语气,这一连串的问句表达的语气及其作用是否相同?读一读,力求准确表

4、达作者的情感。答:_亨利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演讲的结尾,你认为哪些地方对你有启发?请作概括。答:_三、拓展延伸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节选)德国 迈克斯玻恩爱因斯坦在临死前曾和伟大的哲学家罗素以及其他人发表了一个明朗的声明。在林多举行科学讨论会的18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致通过了一个同样的宣言。让他们今天像些梦想家吧,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但没有很多时间来等待他们的言辞生效了。一切都依赖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才能,去重新调整我们对新事物的想法。如果不能这样做,地球上的文明生活的日子就要到达末日。因为地球上充满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人们常听到许多

5、责难原于物理学家的话:所有灾难,不单是原子弹,还有那坏天气,都是这些脑力活动者的过失。我曾力图说明人类智力的发展必有一天将打开和应用储存在原子核内的能。其所以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此完全,以致达到一种危急情况,则是由于一件悲剧性的历史偶然事件:铀分裂的发现正好是在希特勒当权的时候,而且正好就在他执政的德国,我目睹过这种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恐怖。希特勒在开始时的成功,显得他好像有可能征服地球上的一切国家。从中欧走出的物理学家都知道,如果德国能成为第一个生产原子弹的国家,那就是不可救药的事。甚至终生是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也有这种忧虑,他曾被一些青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劝说去警告罗斯福总统。战争后期对日本使用这

6、种炸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认为这是一桩野蛮行为,并且是愚蠢的行为。对此负责的不仅有政治家和军人,还有杜鲁门总统任命的在决策委员会里当顾问的一小部分科学家。我们必须学会忍让,必须习惯于谅解和容忍,用助人的意愿来代替威胁和武力,否则文明人类就要接近末日。因为我相信罗素是对的。他不倦地重复说,我们只能在共处与毁灭中作抉择。让我引述他的话作为结束: 在那数不清的岁月里,日出日没,月圆月缺,星光照耀于夜间。但只是由于人类的来临,这些事物才得到了解释。在天文学的宏大世界里,在原子的微小世界里,人揭开了曾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秘密。在艺术、文学和宗教中,有些人表现出崇高的感情,使人类值得保存下去。难道这些都将毁

7、于浅薄的恐怖就因为能够想到人类的人太少,人们只是想到这群人或那群人?难道某一种族那么缺乏智慧,那么没有公正的爱,那么盲从,甚至看不到最简单的自卫的教训以致为了最后证明他的愚蠢的聪明,就得毁灭我们的星球上的一切生命?因为这样不仅人类将会死亡,而且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我不能相信这会是结局。如果我们大家都不相信这一点,从而行动起来,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了。注 迈克斯玻恩(18821970)著名物理学家,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玻恩获奖后不久在德国尼特萨逊箔肯修道院新神学院对新闻记者所作的演讲。根据文意推断:爱因斯坦临死前和罗素以及其他人发表的声明的内容应该是什么?_爱因斯坦警告罗斯福总统的内

8、容应该是什么?_“让他们今天像些梦想家吧,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_作者说要“去重新调整我们对新事物的想法”,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人们原来对“新事物”的想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正确认识?_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A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不是原子能,而是人类自身。原子弹的出现不是原子物理学家的初衷,而是历史的偶然事件。C原子弹的出现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发展原子物理的结局肯定不会是毁灭人类。E罗素认为原子物理的发展是人类的骄傲。.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认为瞿秋白26字演讲能赢得雷鸣般掌声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北伐战争前夕,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先生给全军

9、政工人员作演讲。与会者对瞿秋白先生演讲的名气早有耳闻,都把这当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瞿秋白走上讲台只说了一句话:“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一句话,26个字,当瞿秋白走下讲台时,全场愕然。寂静了几秒钟后,全场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答:_1C 点拨:A项中“予”应读y,“毋”应读w,B项中“卓” 应读zhu,D项中“拯”应读zhng。 2(1)鉴于(鉴于,作连词用时,有“考虑到”“注意到”的意思,用在前一个分句句首,表原因。而“由于”仅表原因。)(2)沉迷(沉迷,深深迷恋,多指对某种事物。沉溺,指陷入不良境地,多指生

10、活习惯方面。)(3)干预(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硬管。) 3(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主张诉诸武力的坚定决心。(2)用呼告的修辞手法,鼓舞号召人们面对强敌,要机警、勇敢、主动地应战,最终定会取得胜利。语气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3)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导大家思考英政府行为的实质,肯定英政府十年以来并未给大家带来和平的希望,他们的“阴险微笑”就说明了他们对美国居心叵测。(4)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所作的努力与英国对此的反应进行对比,说明请愿、抗议、哀求是无法制止这场已经来临的战争,用事实来唤醒还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中的人们。连用两组排比句,感情

11、激越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强权者的行为的愤慨之情,这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突出了战争已不可避免,我们已毫无退路。“锁链”“镣铐”暗示人们,如果不奋起反抗,那只能接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 4.其中“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没问句,目的是要引起听众的关注和进一步思考,另外四个问句是反问句,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主张妥协、幻想和平的人的苟且偷生的愤慨之情,突出了作者要为自由而战的强烈的情感。首先,针对性很强,亨利再次申明“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是针对沉迷于和平希望之中的部分人和解的言论来谈的,演讲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富有感染力,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明了“袖手

12、旁观”的结果只能是“戴锁链”“受奴役”,幻想和平是不现实的,逃避现实肯定于事无补,愤慨之情溢于盲表,情感强烈,语气激昂,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再次,富有鼓动性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宣告战争已经来临,表明自己“不自由,毋宁死”的坚决的态度,对听众有极大的鼓动性。 5. 反对使用原子武器,主张和平使用原子能。要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武器。 他们的主张现在还难以实现,但他们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主张将来一定会成为现实的。 人们普遍认为原子物理的发展、原子能的出现造成了人类的灾难。其实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不是原子物理的发展,也不是原子能,而是人类自身。只要人们以忍让和助人的意愿来代替威胁和武力,原子能是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 C D这26个字的演讲,有着巨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有着宏伟的气势和犀利的词锋。其内容,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其气势,如火山爆发,似惊雷落地;其措词,既有感性的抒发又有理性的概括。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