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473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文选学诗经两首诗:氓、采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共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

2、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叙事。“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氓选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在今河南淇县)的民歌,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诉说,揭露了负心汉子的丑恶灵魂,控诉了夫权制对妇女的戕害。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

3、忧时伤事的感情。学习这两首诗,可采用的方法是:1背诵默写,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传统方法。背诵时,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来记诵;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即先背一些容易背下来的诗句或段落,然后再贯穿起来背整首诗。2了解诗经六义。诗经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点指诗经的体裁,后三点指诗经的表现手法。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诗歌的鉴赏。3学会“披文入情”。对于诗中人物情感的把握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从具体的诗句入手,要重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能死搬套语,硬贴标签。课文解读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那青年男子老实巴结,拿着布匹来换丝。氓:mng,民,这里指诗

4、中的男主人公。蚩蚩:chch,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布:一说是货币。贸:交换,买。)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并不是真的来换丝,悄悄儿借口向我求婚事。匪:通“非”,不是。即:就,靠近。谋:商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那一天我送你趟过淇水,一程又一程直到顿丘。子:你。涉:渡诃。淇:q,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顿丘:地名,在今河南省浚县。)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只怨你不曾请媒人。愆:qin,拖延。良媒:好的媒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求你别再老生气,秋天还有好日期。将:qan,愿,请。)氓这首诗是女主人公在一个秋天被弃归返娘家,途中重涉淇水,面对江水枯桑的具

5、体环境所引发的感慨。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当初相识相恋过程的美好回忆。“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一边送行,一边宽慰,最后倾心相许,私订终身。赏析这一章要注意两点:一是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看出,当时男女之间是自由恋爱,并不是后来的男女双方互不了解,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二是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看出,当时也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最后还得经由父母和媒人。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这正反映了周代社会礼教规范的逐渐形成,既允许相对的自由恋爱,又有一定的礼制束缚。女主人公虽然对男子一见钟情,倾心相许,甜甜蜜蜜,亲亲热热,送了一程又一程,但是

6、也不能当即允诺,所以只好对男子婉言相劝,请他聘请媒人上门说亲。清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说:“氓伯以婚,抱布自媒,弃礼急情”王先谦看到了“自媒”,这是对的,但批评其“弃礼”,却是有违诗的本意。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我登上那倒塌的城墙,盼穿双眼等你迎聘的车辆。乘:登上。垝垣:uyun,毁坏、倒塌的墙。复关:解说不一,一说是地名,卫国的一个地方,男主人公居住地;二说“复”是“返回”,“关”是卫国的一个关卡,“复关”是男主人公返回来通过关卡找女主人公;三说“复关”是“回车”,复,返回,关,车厢,代车。本书采用的是第三种解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左盼右盼不见你前来说媒的车辆,心急火燎泪眼涟涟。涕:

7、眼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等再等见到你说媒的车辆,边说边笑喜在心田。载:动词词头,无义。另解,载,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载载”相当“一边一边”。)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你反反复复一再问卜卦,卦词儿没有不吉利的话。卜:用龟板占卜,即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筮:sh,用蓍草的茎占卦。蓍,sh。体:卜筮的卦象。咎:ji,灾祸。)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坐着车儿满载聘礼来接我,我坐上车儿带着嫁妆随了你。贿:财物,这里指嫁妆。这一句是互文。)诗第二章承上章“子无良媒”句,写女子追忆男方媒人来往提亲直至男子迎聘的经过。“泣涕涟涟”、“载笑载言”,通过神态的对比描写表

8、现出她对幸福的渴盼,也写出她新婚的甜蜜。解读本章,“复关”一词是个关键。复关,一说是指“氓”所住的地方,一说是指“氓”所经过的地方,笔者认为“复关”以释“回车”较妥,当指迎亲车辆一类事物。一者下文提到“以尔车来”;二者女主人公“不见复关”时“泣涕涟涟”,等到看见复关时,又说又笑,这证明了复关不可能是一地名;三者上章说“子无良媒”。那么氓回家后当遣媒提亲,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等一系列符合当时风俗的婚姻程序,因此媒人和男子提亲和迎亲车辆的来来往往每次都牵动着女主人公的心,使她哭使她笑,令她焦急令她快乐。最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终于郑重地定下这门亲事。“以尔车来”,男家有隆重的迎亲礼

9、仪;“以我贿迁”,女家有丰厚的妆奁。首章言两人情投意合,私定终身,次章言两家婚姻程序完全合乎礼法,如此幸福美满的婚姻,对于女主人公,夫何求焉。朱熹称一、二两章:“赋也”,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诗人是采用了直接铺陈的叙事手法,极力铺陈女主人公初恋的快乐幸福,这与婚后的悲剧形成极大的反差,这就是“以乐写哀,更见其哀”。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叶油油挂树梢,又绿又嫩俊俏俏。沃若:新鲜润泽的样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可怜的斑鸠啊,见着桑椹千万别嘴馋!于嗟:xji,叹息声。于,通“吁”。鸠:斑鸠。传说斑鸠吃了桑葚会昏醉,郑笺曰“鸠,鹘鸠也。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桑葚

10、:即桑椹,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可怜的多情女子啊,见着嘴甜的男人不要迷恋!士:男子的通称。耽:沉迷。这句话与上句构成比喻,用以说明女子不要迷恋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说甩马上就甩脱。说:tu,通“脱”。)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们堕入了爱河,想摆怎么也摆不开。)第三章写女子追悔自己误落情网,“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是她被遗弃后的无限懊悔和深刻反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是比兴,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桑树没有凋谢的时候,它的叶子绿油油的多么漂亮呀。当初“抱布贸丝”的时候,当初“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时候,他是多么令人倾心爱慕呀。女

11、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是女主人公用鸠食桑葚起兴,引起下文“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感叹,后悔自己自陷情网。斑鸠不能食桑葚过甚,女孩儿家也不能过于沉湎于男子的花言巧语,不能过于沉湎于男欢女爱中。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解脱”、“摆脱”。为什么男人可以“解脱”而女人不可呢?这是因为在男权社会里,舆论不会倾向被抛弃的女性,不会斥责负心汉。男人变心,罪在女人。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女主人公的这种遭遇正是男权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一切使她深深感到弱女子的无奈,只能是无可奈何地感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2、。(桑树叶儿离了枝呀,干黄憔悴而陨落。陨:坠落。)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打我嫁到你的家,挨穷受苦好多年。徂尔:往你家,嫁与你。徂,c,往 。三岁:泛指多年,不一定是实指。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一条淇水浩浩汤汤,车儿过河湿了帷帐。汤汤:shnshn,水势盛大的样子。渐:jin,溅湿,浸湿。帷裳:车两旁的布幔。对此二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说这是写女子出嫁,毛诗正义据郑笺释为“言己虽知汝贫,犹尚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意思是女子自诉婚后的贫苦生活,想到当初毅然渡淇水而来,至今自己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男子的事,而他却三心二意,因此好不怨恨。另一说这是写女子被休

13、弃后渡淇水而归的情形。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做媳妇的哪有半点儿错,全是那负心汉口是心非。爽:差错、过错。贰其行:行为前后不一致。贰,r,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另解,贰,通“忒”,t,差错。行,行为。)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爱情没有个定准,朝晖夕阴说变就变。罔:无。极:标准、准则。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德:品德、德行。)第四章控诉婚后男子变心,“女也不爽”,是女子行为品性的表白。“士贰其行”,是女子被弃的原因所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古人写诗,一般都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所以,“桑之落

14、矣,其黄而陨”,当是弃妇归返途中涉渡淇水时所见到的河岸上桑树的实际形象,而上章的“桑叶沃若”的景象则是由此而产生的“对比联想”。淇水之畔,桑叶现时的黄而陨与忆念中的“沃若”润美所构成的触目惊心的对照,反映了爱情由盛而衰的急变。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罪恶的结局呢?因此,女主人公转为血泪的控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全是那个负心男子犯下的罪孽。赏析这一章,还要注意“淇水汤汤”句。诗中三次提到淇水,首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本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也是弃妇归途中的实境。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正是渡过了淇水,他们才订下了“秋以为

15、期”的誓约,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婚姻生活的见证人。因此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开始了她的回顾。涉淇订约后经过一次次焦心的盼望,终于盼来了行媒迎娶的婚车,“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婚的自然延展,是他们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又怎么会想到这同时也是她悲剧的起点?现在,她又来到这淇水边,秋风瑟瑟,落叶缤纷,女主人公的命运犹落叶随风飘零。面对滔滔江水,她会作何感想呢?她的爱和幸福随滔滔江水永远地流去,她伤心的泪如滔滔江水流逝不尽,她的怨恨如滔滔江水在胸中翻滚。她万箭攒心,不可压抑地迸发出了愤怒的抗议:“士也无极,二三其德。”第三、四两章是全诗的重心,在前两

16、章叙述的基础上转为抒情,女主人公追悔自己自陷情网,控诉氓“二三其德”,薄情寡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的媳妇熬不出头,家中的苦活哪桩不是我挑!靡:m,无,没有。室劳:家中的劳苦活。另解“室”,是“恎”的借字。广雅释诂云:“恎,惧也。”“靡室劳矣”,不怕劳苦。恎,di。)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天天如此,年头年尾朝朝日日。夙兴:早起。夙,早,s。夜寐:晚睡,寐,mi,睡。朝:一朝一日。另解“朝”,通“佻”,广雅释诂云:“佻, 佚也。”佚,安逸, “靡有朝”,意谓没有过安逸。佻,tio。)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的心愿已经满足,对我的态度却变得凶狠。言:句首助词,无实在意义。既:已经。遂

17、:顺心,满足。暴:残暴,凶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乡里亲邻怎知情呀,见我回家讥笑不停。兄弟:当是泛指,包括亲戚、家人、邻居等。咥,x,讥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默默地思前又想后,自个儿伤心泪向肚里流。言: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躬:自己。悼:伤心。)第五章写女主人公走投无路的处境。在夫家,尽管她任劳任怨,承受家庭重担,“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是丈夫对她不但不体谅,反而“至于暴矣”,把她扫地出门。剩下一条路,唯有回娘家,但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于是她悲痛万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两句值得重点玩味,这是

18、女子返渡淇水时所预想的到家后的情景,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休归途中预想到“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出于同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在夫权社会里女子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不平等的舆论压力。往事不堪回首,前程又复可畏,至此,女子不能不发出一声哀叹:“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由他人酿出的苦酒,竟然只能全由自己一个人轱辘辘吞下。这是何等的悲伤和痛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当初说和你白头偕老,现在想起来一肚子悔恨。及:同。第二句的“老”就是“及尔偕老”的省略说法。)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个边。淇:淇水。隰:x,低湿的地方。另解,隰,当作“湿”,水名,

19、即漯河。泮:pn,通“畔”,岸,水边。)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小孩子年幼无知打打闹闹,许愿发誓只当是开玩笑。总角:古时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宴:欢聚。言:音节助词。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对这个句子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根据这个句子断定诗中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住一起,青梅竹马,后来男方迁往了别处,所以这句诗当译为“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儿有烦愁”;另一种说法是,此句是为了与下一句形成反衬,意谓男女间的山盟海誓,如果是小孩子搞游戏,那是不能当真,但对于成年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么可以轻易地自食其言?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堂堂男子真

20、挚诚恳赌咒发誓,没想到出尔反尔如成儿戏。信:真实。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指背弃誓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他背信弃义的事我也不想了,就这样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是:这,指誓言。已:了结。焉、哉:均为语气助词。)最后一章表示女主人公对负心汉的怨恨和决绝。“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是痛苦中沉思冥想后的觉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清醒后的断然决绝。本章是上章女主人公在进退维谷的困境中烦乱心情的自然延展:“像这样下去,即使与你白首到老,只怕更增加我的哀怨。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有个边。我的怨愁又何时能完?温存的言笑,旦旦的誓言,还在我眼前,又何曾想到竟一朝反悔;既然你反悔了呵,

21、那就不必再苦苦追思,过去了的一切,也只有一丢了事”女主人至此,已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只有那无声的哀思,在引动着读者对她后来遭际的担心与关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这两个句子,课本上是这样解释的:“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用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课本对句子本身意义的解释是正确的,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也没错。但是,它反衬了什么?课本的注释未见准确。这两句从思路上讲,它应承“怨”字而来,反衬抒情主人公的“怨”情无边无际。就是说,淇水再宽也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而我的“怨”情则无边无际。这“怨情”,既有对负心男子的怨怅之情,也有对自己的怨艾、怨苦之情,这样讲才更符合女主人公的心境。

22、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新芽冒出了地面。薇:wi,薇菜,也叫“巢菜”或“野豌豆”。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紫色。嫩苗和种子可作蔬菜。作:起,指薇菜长出地面。止:句尾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年末又到还是回不了家。曰: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莫:古体“暮”字。)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什么家呀说什么家,不杀退玁狁没有家。靡:mi,无。玁狁:xin yn,亦作“猃狁”,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秋时称“戎”或“狄”。)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说什么坐坐呀说什么歇歇,不杀退玁狁不能安居休息。不遑:没有功夫。遑,空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

23、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新叶儿嫩生生。柔:肥嫩,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满腔愁绪如火烧,又饥又渴苦煞人。忧心烈烈:忧心如焚。)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防的地方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我戍未定:也可解为“我的驻地不固定”,意即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戍: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使:信使。归聘:归问家人。聘,遣使访问。)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采一把薇呀又采一把薇,薇菜已老发杈枒。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变硬

24、。)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十月小阳春。)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室差事哪有完,想要休息没空闲。王事:指征役。靡盬:没有止息。盬,停止。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ji,病痛。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行:hn,行伍、军队。这里用如动词,从军。来,归,回家。)前三章是诗的第一部分,依次描写戍边士卒春天、夏天、秋天采薇充饥的情景,表达他们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后勤不继,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

25、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大嫩生;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刚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

26、来的。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是玁狁害得他有家难归,是玁狁害得他终年奔劳得不到休息。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

27、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盛开的花是什么花?那是棠棣密丛丛。尔:通“薾”,r,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棣树。)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什么车儿高又大?将军战车高又大。路:通“辂”,古代一种大车,供将帅作战时用,又叫戎车。斯: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路”。)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雄马齐奔腾。戎车:兵车。牡:m,鸟兽中的雄性,跟“牝”相对。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多次捷报传。捷:胜利。)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强壮

28、又雄骏。骙骙:kui kui,马强壮的样子。)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军威武倚车立,车为兵士做掩蔽。依:指将帅靠立在车上。小人:指兵士。腓:fi,掩护,隐蔽。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四匹马儿并排走,鱼皮箭袋和雕弓。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形容训练有素。象弭鱼服:形容装备精良。象弭,用象牙镶饰的弓。弭,m,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服,f,通“箙”,盛弓箭的袋。)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怎么会不天天戒备?玁狁之难很紧急啊!戒:戒备。孔:副词,甚:很。棘:通“急”。)第四、五章是诗第二部分,通过描写战车和战马,从

29、侧面反映戍边生活。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你看,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

30、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饥色,骨立形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比如第四章开头四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翻译成现代语言,便是:“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车高高大大?还不是贵人的车”(见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嘲讽之意是很明显的。这些描写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昔:过去、从前。往:指当初从军。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今我来思,

31、雨雪霏霏。(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无实在意义。雨雪:下雪。雨,y,动词,从天上落下。霏霏:fif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迟迟:缓慢的样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理会!)第六章是第三部分,写戍卒在还乡途中。这是诗的尾章,但却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

32、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和风送暖,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这是乐景写哀,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这是哀景衬哀,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无尽。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

33、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诗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特色鉴赏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表面老实,实际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骗取到手,满足了私欲,便露出卑劣、凶暴的本相。而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勤劳、淳朴、不畏贫苦,忠于爱情。但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她

34、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通过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暴露了夫权社会对妇女的摧残。二是叙事与抒情的巧妙结合。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写成的,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在叙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发中将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两者有机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弃妇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却,又无法摆脱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一手法不仅为后代许多类似题材的诗歌创作所继承,并对我国叙事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采薇也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侧面描写的方法。这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但是通篇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第一、二、三章通过描写士卒

35、采集野草充饥的场面,从侧面反映战事的艰苦,第四、五章通过描写战车和战马,从侧面反映战斗的频繁和紧张,最后描写士卒在归乡途中的忧戚,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二是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重章叠句,就是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手法,既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又突出了主题。采薇前三章,“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

36、”,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问题探究采薇的主题,没有多大分歧,它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既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但是,氓的遭遇却远不是如此简单。千百年来,氓的诗意一直受到严重歪曲。诗序曰:“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淫逸”之风。据史书记载,卫宣公确是荒淫无耻,但是当时民风如何,氓是否为此时之作,完全是后人的臆断。即便是卫宣公时所作,诗中也看不出女主人公有任何淫乱之举。弃妇

37、与氓虽是自订终身,但有“良媒”,又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所谓的明媒正娶,符合当时的礼规。所以“刺淫佚”说完全牵强附会。在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突出地表现在婚姻上,男子变心,罪在女人,把所谓的有伤风化归罪于妇女,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惯用的做法。对此,氓也义正辞严地指出:“女也不爽”,罪过不在妇女。赏析这首诗,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究竟是什么酿成了女子的悲剧?对这一点有多种说法:(1)“士”之品德说。“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士”原本品德败坏,由此可见一斑。(2)社会舆论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3)年老色衰说。“桑

38、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酿成女子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悲剧对我们有什么现实的教育意义?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探究思路:上述列举的三个原因,都是诗的女主人公对自身悲剧的反思,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女主人公当然找不到悲剧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妇女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是过去时代以经济支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所造成的(参考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氓的悲剧就是这种夫权制的产物。妇女如果不能在经济上人格上完全解除对男子的依附,类似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基已经不存在了,妇女在法律上取得了和男人完全平等的地位

39、,正当的婚姻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不是说氓的悲剧就不存在了。事实上,氓叙述的悲剧至今还在无数次地重演,痴情女子负心郎,杨花女子不认郎,大有人在。而造成悲剧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我们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不慎重不严肃,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一见钟情,以身相许,以致自酿苦酒,追悔莫及。“于嗟鸩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让我们,特别是女青年在坠入爱河之前,千万不要忘记这个三千年前的女孩子以她的惨痛教训向我们发出的忠告。训练提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A.氓(mn)之蚩蚩(ch)匪我愆(qin)期将(jin)子无怒B.乘彼垝(wi)垣(hun)

40、靡(m)室劳矣载(zi)笑载言C.渐(jin)车帷裳(shn)隰(x)则有泮(pn)D.无食桑葚(shn)咥(x)其笑矣河水汤汤(tntn)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nB.爽,爽快;行,行为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3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

41、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表示时间已是傍晚。止,句末助词,没有实在意义。B“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事,指战事。靡盬,没有休止。盬,。遑,空闲时间。启处,指坐下来休息。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即“车”,成语“荜路蓝缕”。“君子”即作战指挥员,诗中“我”尊称他为“君子”,表明对他的高尚道德的赞美。D“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牡,雄壮的母马,“翼翼”,成语有“小心翼翼”。象弭,指末端用象骨装饰的弓。鱼服,指有鲨鱼皮做成的箭

42、袋。5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当年应征服役,“杨柳依依”正值春天。现在解甲归来,“雨雪霏霏”,当值冬天。B“昔我往矣”,当时悲痛别离,却是春意盎然,杨柳依依,这是乐景写哀更其哀。“今日来思”,心花怒放,却是朔风呼啸,雨雪霏霏,这是哀景写乐,倍增其乐。C“昔我往矣”,离家出征,心里悲伤,却是杨柳春风,明媚春光,这是反衬;“今日来思”,目睹凄凉,百感交集,“雨雪霏霏”是正衬。D“杨柳依依”,春风轻吹,柳枝飘拂;“雨雪霏霏”,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蕴涵这两个典型画面中,情景交融,耐人寻味。6_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_的诗歌,共_

43、首,分为_、_、_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_、_、_。诗经是我国_诗歌创作的源头。7根据指定的要求默写诗句:氓描写女主人公在热恋中渴盼的诗句是:_。在婚姻姻悲剧中总结的教训是:。采薇侧面描写战争的两个章节的诗句是:_。8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表达感情起了什么作用?答:9氓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答:10.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答:11.这两首诗各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们所采用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相同?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12请在氓采薇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

44、一篇七八百字的散文,可展开合理想象,适当扩展故事内容。解析与答案1解析:A项氓mng,将qin。B项垝gu,垣yun,靡m,载zi。C项渐jin,裳chn。D项汤汤shn。答案:B2解析:“也”句中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爽,差错,成语“毫厘不爽”。行,行为,品行,念xn。答案:D3解析:本题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C项对表现手法分析有误,应是神态描写。答案:C。4解析:A项指的是“岁暮”,不是对一天而言。C项“君子”指的是贵族,是讽刺的语气。D项“翼翼”形容整齐熟练的样子,不同“小心翼翼”的“翼翼”样子。答案:B。5解析:这里涉及对诗中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正解理解。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