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489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练习 人教版必修5.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9课 说“木叶”应为“茂林修竹”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作者写来却只突出其自重,自爱,自然适意,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的形态。而茅林修竹仿佛也懂得这种纯真的境界,天人合一,物理和人理达到完美的和谐。”(第243页)文中的“茅林修竹”应为“茂林修竹”。茂,指茂盛、茂密;修,指长、高。“茂林修竹”的意思是,茂密高大的树丛竹林。茅,指的是白茅,也泛指茅草一类的植物。“茅”一般不高,不与“修”搭配成词。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方芸虹“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

2、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作者对比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1)单音字。窸窣()翩翩()蛊惑人心()心有余悸()桅杆()灼灼()征戍()柳恽()袅袅()接踵而至()亭皋()迥然()涔阳()迢远()答案:xspingjwizhushynniozhnggojingcntio(2)多音字。尽 宁泊答案:jn jnnng nngb p(3)形近字。 答案:yn ynq qdng zhn dngzhn zhnqun qing zhngp p p“皿”是个象形字。其甲

3、骨文和小篆的形体,像盛物的器皿形。战国时期金文的形体,右边是“皿”形,左边加了一个表意部分“金”,表示“皿”是金属制的。 “皿”的本义为盛东西的器具,是碗、碟、杯、盘、盅一类饭具饮具的泛称,即素称为“器皿”者。 在汉字中,凡从“皿”的字大都与器皿有关,如“盈”“盆”“盒”“盛”等。(1)一言难尽:_(2)不落于言筌:_(3)疏朗:_(4)绵密:_(5)缠绵:_(6)相去无几:_(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_答案:(1)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尽,完。(2)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3)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4)(言行、思虑)细密周到。(5)纠

4、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婉转动人。(6)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之间存在距离;无几,没有多少。(7)开头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差,相差。毫厘,“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微小。谬,错误。 (1)精妙/精巧。主要区别:_制作很(),游戏很耐玩,非常有意思!每一样生存在一起的事物都处于()的平衡之中。这种装置()的构造可能使科学家感到惊奇。A精妙 B精巧答案:提示:精妙:精致巧妙。精巧:精细巧妙。答案:“精妙”多用于形容书法、工艺品等,常用于修饰抽象的词,如“精妙的回答”。“精巧”多用于形容技术、器物构造等,常用于修饰一些具体名词,如

5、“精巧的礼物”。AAB(2)钟爱/酷爱。主要区别:_在人类心灵中还会出现什么比这更令人()的事物呢?阿切尔夫人和小姐都()自然风景。没人关心我的教育,但是我自己却()读书。A钟爱 B酷爱答案:提示: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酷爱:非常爱好。答案:“钟爱”着重于“钟”,特别喜爱,感情特别专注,是中性词,对象常指子女,有时也指动物,如狗、猫之类。“酷爱”侧重强调爱的程度深。ABB(3)飘零/漂泊。主要区别:_你的生命要像秋雨一样地淋沥,像秋叶一样地()。她就这样无依无靠,这样孤零零地()在欧洲。我觉得自己像个异乡绝域()多年的人,如今千里迢迢地回来了。A飘零 B漂泊答案:“飘零”本

6、指木叶或花瓣凋谢飘落,后也喻指人命运多舛,不能主宰自己命运,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漂泊”,也作“飘泊”,指随波浮动或停泊,也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ABB(4)洗练/凝练。主要区别:_世纪剧院建筑造型独特,外表简约(),内装富丽堂皇。但是二十世纪的人偏好清爽()的散文。影片()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A洗练 B凝练答案:“洗练”,指(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注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规定“洗练”不能通用“洗炼”,后者是错误的写法。)“凝练”紧凑简练,简洁而无铺张赘言。ABA背景链接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

7、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文脉梳理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回答问题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_答案:古代诗人在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简称引证法。引用论证的方法有两种:(1)直接引用,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2

8、)间接引用,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回答问题1“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_答案: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颜色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_答案: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阐释:作者阐释这种暗示性“仿佛

9、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以此说明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3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填写表格)树木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答案:树木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意思情味饱满疏朗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_答案:“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

10、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区别: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三、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七段),回答问题文章是怎样做到结构清晰的?_答案:文章题目为“说木叶”,说得有序,说得透彻。采用首句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

11、读者把握“说”的要领。如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引用屈原九歌诗句交代“木叶”的来源。第二段“木叶是什么呢?”,设问开头,引出对“木叶”与“树叶”的诗歌运用分析,指出“木叶”即“树叶”,这是诗人大胆的艺术创造。下文同样有迹可循,全文环环紧扣,结构严谨,有条不紊。就说“木”而言,本文的精髓是什么?【探究思路】【探究结论】_答案:(示例)就说“木”而言,本文的精髓是指出了“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在第四段中作者从分析诗人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入手,指出“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许多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

12、的形象”,并引吴均、曹植的诗句将“树”和“木”的不同形象意境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木”,仿佛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个特征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这种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又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对于“落木”与“木叶”的分析,“落木”是不是一定“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_答案:(示例)不一定。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黄庭坚的“落木千山天远大”,描写的是大景,“落木”加了“无边”“千山”这样的修饰语。如果没有这些修饰语,如王十朋的点绛唇素香丁香:“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这里描写的是小景,很难

13、使人产生“寒风扫高木”的联想。由此可见,“木”是不是含有“清秋的气息”,“落木”是不是含有“落木千山”的意韵,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具体的语境出发。联系“写法延伸”的内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50300字)_答案: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的确老了。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尊;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

14、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好久,似乎好久。终于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袅袅(nio)冉冉(rn)窸窣(s) 场合(chn)B褒贬(bo) 广袤(mo)潜伏(qin) 编纂(zhun)C漂泊(b) 血泊(p)传诵(chun) 垄断(ln)D桅杆(wi) 危害(wi)砧板(zhn) 皎洁(jio)解析: B项,褒bo贬;编纂zu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袅娜吟唱洗练萧瑟B妨碍辩论饱满疏朗C桅杆焦燥窸窣缘故D飘零缠绵绵密干燥解析: C项,焦燥焦

15、躁。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2)这篇小说形象生动,文字_,值得一读。(3)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_的了。A启示洗练突然 B启示凝练突然C启发洗练偶然 D启发凝练偶然解析: (1)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2)凝练:文字紧凑简练。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3)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

16、;超出一般规律的。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答案:C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邻为壑,在国际上已是众叛亲离了。B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C我们一定要从今年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中吸取教训,触类旁通,严防此类事故的发生。D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累累,真可谓罄竹难书。解析: A项,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B项,威武不屈:指暴力不能使之屈服,用在抗洪斗争中明显不恰当。C项,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其他事物。D项,罄竹难书:贬义词。形容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答案:A5下列

17、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近期目标,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项,否定不当。D项,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愿望”。答案:B6下列句子中,填入文段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成为记

18、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_。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解析: 横线前的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几种意音文字,本着陈述对象统一的原则,可排除C项;D项的主语与前一句的末尾重复,不简明,也可排除;B项陈述对象虽与前句一致,但内容与后一句“成为历史陈迹”重复。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

19、的文字,完成710题。庄子的草帽陈所巨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是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

20、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

21、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振,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

22、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

23、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7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含义。(1)“把庄子弄糊涂了”:_(2)“活着的鱼和蝴蝶”:_答案:(1)庄子梦蝶,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自己。(2)庄子式的自由思想和庄子式的自由灵魂。8第一段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是“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的对比,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

24、写的用意何在。_答案:以形象的笔墨突出庄子的与众不同。因为庄子是个极具思想的人,非凡夫俗子,因而他总是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行为举止也异于常人。9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_答案:从表达上看,采用比喻手法,将庄子的思想具象化,突出其茂盛不衰的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从结构上看,回应开头、中间部分的相关句子,使文章前后照应。从主题上看,强化“庄子的草帽”的特征,突出文章主题。10综观全文,“庄子的草帽”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请分两条概括。_答案:象征着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草帽”所具有的乡野性民间性,意味着庄子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然的气味

25、,感悟大自然的一切。象征着庄子自由灵动的思想;“草帽”是青青蒲草编的,意味着庄子的思想葱茏着旺盛的生命气息,能“孵化原始思想”,产生自由精神。三、语言运用11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西兰防震措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2人受伤,此次地震零死亡主要得益于新西兰完备的防灾抗震措施。新西兰民居多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这是因为木框架房屋柔性好、耐冲击,不像纯砖结构那样硬对硬、易垮塌。新西兰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政府在

26、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建筑物出现问题严格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灾害的宣传品,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该国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如何应对地震,在地震时不慌乱。_答案:(示例)民居采用轻型木结构,重要建筑有隔震。加强立法,严把房屋建筑质量关。注重防灾教育,普及防震知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选修课上,老师与学生打开微信,上课时师生刷微信进行讨论交流。把微信带进课堂,家长们又是怎么看的?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意外发现,不少家长觉得是件好事。有的家长说,网络容易让人放松;有的父母就利用家校微信群

27、,来和老师,甚至自己的孩子沟通。也有家长质疑:“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与人直接交往和沟通,现在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花在电脑、手机上了。如果课堂上老师还以这些信息化手段为主,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只会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你对把微信带进课堂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_答案:(示例)微信进课堂不妥。首先,在课堂上,师生本来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没有必要再借助微信。第二,课堂上使用微信,可能会因为信息量太多而淹没真正有效的信息。第三,学生课余已经花很多时间在信息产品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还使用微信,会减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所以我不赞成微信进课堂。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