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789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教案【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燕歌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教学方法】诵读理解【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

2、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二、介绍背景。1、阅读注解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

3、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三、朗读全诗。1、教师范读。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四、整体感知。1、白话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

4、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

5、军。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人:将帅 士卒士卒 思妇事:战争景:塞外秋景五、文本研读1、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解说:“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语出史记 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对比。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

6、,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2、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试作简要分析。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分析: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

7、,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将军,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4、诗人是如何表现主旨的?通过描写战役的全过程。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5、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作简析。山川萧条极边土简析: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简析:孤城落日,衰草连

8、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绝域茫茫无所有简析: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小结:在战役进展过程中穿插写景,既表明战役的地点,战争的惨烈又烘托出士卒的心情,渲染气氛。同时也揭露将帅的罪责。6、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夜一夜传刁斗”?解说: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动荡不安,蓟北征人有家难回,浴血奋战,如今战败被围,白天见到的是战云密布,晚上听到的是单调的打更声。如此危急的绝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7、齐读诗歌。六、布置作业。思考:诗中有哪些“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明确:“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士兵的凄惨状。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