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835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合集.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木兰诗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教学难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

2、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三、设疑自探 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四、解疑合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

3、、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五、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明确:木兰的征战生涯。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六、拓展运用你还知道历史上或者传说中哪些女英雄及她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七

4、、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八、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习题 板书设计: 木兰诗 1人物形象。 2语言特色。教学反思: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默两首诗词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赏析诗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通过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点通过观刈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通过破阵子,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难点:讽喻诗的特点,辛词用典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

5、兰诗,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后

6、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二、自主学习 三、初读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四、设疑自探 1学生再读诗歌,试着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 的关心和同情?3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4“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解疑

7、合探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希望统治者能以百姓为重。)2、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4、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六、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观刈麦和破阵子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七、运用拓展 辛弃疾最后感叹“可怜白

8、发生”,请你写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体会一下辛弃疾当时的心情。八、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九、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习题 板书设计:观刈麦所观(刈麦者的艰辛)所听(拾麦者的可怜)所感(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内心惭愧)破阵子梦境征战醒来白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教学反思: 歌词三首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吟唱中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品尝赏析法教学课时:

9、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三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二、 听一听:(放视频) 三、 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10、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 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点题)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根源)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不变中国心 | 祖国在心中 | 不变中国心3、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4、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

11、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五、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六、练一练:指导赏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1、 听录音 2、 读歌词(欢快) 3、 赏析: 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 歌颂家乡及生活(景物描写)“一片”“十里”春夏秋冬 歌颂理想及劳动(描写:西北东南)农牧副 歌颂未来及奋斗(动作描写:举、笑、弹、歌唱)老少男女 总之:对美好家乡,生活,未来的赞美(改革开放后)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层层

12、深入,朗朗入口 修辞:比喻、派排比 、学唱 七、运用拓展:依照所学欣赏歌词的方法,听黄河颂,读歌词欣赏1、“望 ”的内容?2、全词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九、板书设计我的中国心:不变中国心 祖国在心中 |不变中国心希望田野上:看田野谈理想望未来黄河颂:望黄河气势论黄河历史颂黄河精神表赤子决心教学反思:卜算子 咏梅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

13、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

14、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五、解疑合探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

15、形象。 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

16、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讨论、点拨:(相同)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 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九、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毛

17、泽东 陆游 形 象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 界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教学反思:回延安备课人:申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基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 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教学难点:作者创作的主旨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由“红色之旅”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贺敬之重游革命圣地(展示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一处革命圣地吗?(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18、1.生字词树梢sho 搂lu 油馍m 脑畔pn 眼眶kung 喘chun2.作者介绍贺敬之 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峰城,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1945年集体创作白毛女歌剧。3.信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两句押韵,每节一韵形式自由常用于抒情也叙事。常用比兴手法三、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2.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回延安采用民歌体形式写了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对“母亲” 延安的那种永不泯灭的真情。3.本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四、设疑自探学生诵读设疑,教师归纳:1.第一部分使用了哪些动词表现了

19、逼真的情景?2.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第三部分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4.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5.第五部分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愿望?五、解疑合探学生诵读交流后明确:1、一“抓”一“帖”这些逼真的动作表现了使人见到亲人时的激动情景。“搂”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字更加洗练,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2、“亲山”“亲”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羊羔”延安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3、A.炽热的阶级感情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亲人欢聚的场面B.三代人

20、于诗人的对话C.夸张、比喻连用4、排比欣欣向荣夸张、比喻兴奋、喜悦5、概括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表达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六、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体会诗中作者真挚炽热的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明确:这是全文的难点之一。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

21、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七、运用拓展小组朗诵比赛八、.课堂小结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满腔热情,更需要作者有雄厚的文学素养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九、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板书设计: 回延安 以诗人离别 忆延安10年后重返 话延安延安的激动 看延安心情为线索 颂延安 教学反思:再别康桥 备课人:王秋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分析本诗意象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美”主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

22、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教学重点: 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象之美。教学难点: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二、作家作品1、阅读注释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解释:康桥=剑桥

23、,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三、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2、指名朗读3、欣赏配乐诗朗诵4、体会、找差距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

24、依依惜别的深情)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句式:四行一节(整齐)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四、设疑自探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3、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五、解疑合探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教师点拨:1、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

25、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

26、,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B、第一节:借代第二节:暗喻第三节:拟人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第八节:重叠复唱3、(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风光如画)六、质疑再探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

27、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七、运用拓展。分析徐志摩诗偶然。其诗如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八、课堂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

28、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九、布置作业 背诵本诗板书设计:1、挥手作别云彩图2、河畔金柳倒影图3、青草水底招摇图4、榆阴浮藻清潭图5、撑篙漫溯寻梦图6、黄昏夏虫沉默图7、招手惜别云彩图教学反思: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备课人:王合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是诗歌王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2激发学生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3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

29、。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A四人小组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赛诗的目的,明确赛诗的主题,确定内容,确定赛诗形式,拟定比赛评分规则。B每人设计一份赛诗会主持开场白以及根据赛诗会主题设计一条会标(二)明确开展赛诗会的知识(学生自学,找出问题答案)1赛诗的目的:激发学生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展示交流彼此阅读诗歌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是诗歌王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2明确主题。一次赛诗会只能有一个主题。A可以诗某一个作者的诗,如李白(杜甫

30、,白居易,李商隐,毛泽东)诗歌赛诗会B可以是某一类人的诗,如革命烈士诗赛诗会,历代女诗人赛诗会C可以是写某一个季节的诗,如咏夏(春,秋,冬)赛诗会D可以写某一个节日的诗,如端午诗(重阳诗,中秋诗)赛诗会E可以是某一个物或某一件事的诗,如咏梅(竹,兰,松,莲)赛诗会,咏酒(爱情,动物)赛诗会3确定内容。所谓内容,也就是比什么。A比背诵;b比朗诵;C比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还可以诗见景说诗,指物诵诗;d比赛诗歌创作。4选择形式。A对抗赛。即双方派出同样多的选手,分别上台按要求表演,由评委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B问答赛。即由评委或对方提出要求,另一方根据要求朗诵诗歌或抢答问题,双方轮换进行,由评委

31、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C擂台赛。即由抽签决定某一方先做擂主,由对方功擂,即提出问题让擂主回答,然后双方轮换,由评委根据擂主回答质量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D积分赛。即由双方按一定要求组队,然后由主持人出题,双方按一定形式答题,由评委评分,根据累计总分决定胜负。5选定主持人,聘请评委,由评委选出同学设计的最佳方案,评判规则进行赛诗活动。(三)活动过程李白诗歌赛诗会内容:朗诵李白诗歌形式:对抗赛(学生在活动前把桌椅挪好,分成两大组,每一环节各大组选派一组同学参赛)评委:1展示赛诗会开场白,选出最佳主持人,评委亮分2每一小组四人,小组负责人通过猜拳决出胜负,胜者指定对方出赛的同学,朗诵李白

32、诗歌。三轮比赛决出胜负。每一轮比赛结束,评委打分,而各位同学则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中场唱歌或者表演朗诵,活跃现场气氛。评分规则:内容健康,符合要求(1分)感情(3分)咬字准确,读音清晰(2分)节奏,轻重读到位(2分)仪态大方,如表情自然,手势恰当等(1分)(四)教师心得:通过举办李白诗歌赛诗会,同学们既能了解李白的诗歌,了解中国诗歌的魅力,又能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通过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自己组织活动这一个过程的训练,我希望培养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比赛的策划,开展当中。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有意

33、义的看法,如期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活动顺利的结束了,大家也收获了许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咏春古诗词赛诗会活动手段:PPT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屏幕上连续播放几幅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及班得瑞的one day in spring的音乐)师:多么动听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多么美丽的春天啊!春天东风和煦、阳光明媚、百花争艳。春天给人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许多画家、诗人都用他们传神的画笔,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打开关于春天的那扇记忆之门,一起来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吧。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诵一诵、找一找、画一画古诗词,进行咏春古诗词赛

34、诗会,好吗?(屏幕显示:咏春古诗词赛诗会。)二、宣布活动规则:师:请听好本次赛诗会的比赛规则:全班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队,每个方队由2个小组组成;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以积分多少定胜负。比赛设立三个奖项,即最佳合作奖,奖给得分最多的一个方队;最佳主持人奖1名;最踊跃参与奖4名,每个方队各1名。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三、比赛步骤(一)第一轮:猜一猜体会春意(屏幕响起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开头两句,屏幕随后显示字幕:猜一猜体会春意)主持人: 比赛现在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第一轮,主题就是:猜一猜体会春

35、意。(屏幕显示具体要求。)主持人:请看屏幕上有8个数字,每个数字打开后都是一幅配乐的画。每队任挑2个数字,说说用哪首诗可以描绘出画面上的内容及春意并把具体的诗句背出来。全部正确加10分。请红队队长先挑。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

36、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目是不记得了。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第二轮:填一填欣赏春景(班德瑞的heavens gate音乐响起,屏幕显示:第二轮:填一填欣赏春景。然后显示具体要求。)主持人:俗话说“春到人间万物鲜”,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第二轮便带领我们欣赏春景,要求在诗句的空白处填一种春花或春鸟的名称。这是抢答题,题目一显示,即可抢答。每队派两名选手作为抢答代表,抢到答题权后可由本队任一选手作答。答对加10分,答

37、错减10分,其他同学补充对错不算分。犯规减10分。请注意看题。(屏幕显示题目:1、草长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屏幕显示题目:2、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屏幕显示题目: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屏幕显示题目: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屏幕显示题目: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屏幕显示题目:6、落花人独立,微雨双飞。)(屏幕显示题目:7、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屏幕显示题目:8、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花。)(三)第三轮:诵一诵感悟春情(响起班德瑞my song for you的音乐。屏幕显示:诵一诵感悟春情。然后显示具体要求。)主持人:阅读古诗词要善于探

38、究和体会诗人们的种种情怀。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春景是客观存在的,但诗人往往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自己主观的情。有喜春,也有悲春;有伤春,也有爱春;有惜春,也有怨春,总之是春情绵绵。现在屏幕上有四张笑脸,请各队队长选一个,打开后根据提示的一种感情,也就是喜、悲、伤、爱、惜、怨六种春情中一种,来朗诵一首符合所提示感情的诗或词,要有题目,完整的诗句或词句,还要朗诵出感情。这次请绿队队长先选题。(屏幕显示题目:喜春。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屏幕显示题目:伤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9、”(屏幕显示题目:爱春。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屏幕显示题目:怨春。)主持人:看来真的有点怨了,让我们不能满堂笑。还要让我忍痛决定减去你们10分。不过,我相信下一轮你们会拿出精彩的表现。掌声鼓励。现在看看经过第三轮角逐后的各队得分情况(四)第四轮:找一找感受春趣(响起找呀找,找朋友的音乐,屏幕显示:找一找感受春趣。然后显示具体要求。)主持人;春意春景春情浓,诗句词句妙句多。现在我带大家进入赛诗会第四轮:找一找感受春趣。要求各队在答题板上写出含有“春”字的诗句或词句,越多越好,限时5分钟。写对一句加10分,不允许有错别字。各队做好准备,开始!

40、(各队认真答题。5分钟后)(五)第五轮:画一画、照一照感受春天的如诗如画。主持人:大文学家苏轼曾高度评价王维的诗,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觉得中国咏春的古诗词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请大家看屏幕。我将引领大家观看各队参赛的绘画及照片。这轮比赛,你们都是评委,请注意评判除自己队作品以外的画或照片与所配的诗是否恰当,是否图诗并貌。并丛中挑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一幅画和一张照片。参与我们最后的举手表决。制作最好的画或照片的队将加上20分。现在请大家伴随着春天优美的音乐欣赏。(学生认真欣赏2分钟)四、比赛小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你们如诗的嘉年华、在这如春的好时节吟咏这些古诗可谓恰逢其时。从你

41、们浓厚的兴趣,踊跃的参与,精彩的回答中,我感到教室内外同样一片春意盎然,我感到由衷的兴奋和喜悦。首先颁发最佳合作奖。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短短的课堂45分钟是有限的,可是我们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无限的;课堂上学习语文的知识是有限的,可是我们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是无限的。我们还有一场比赛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那就是各方队要出一期“中国咏春古诗词专刊”手抄报。每人填写一份活动情况总结表。获胜方队要负责写一篇新闻稿,向校广播站投稿,报道本次比赛情况。最后,我把一首写我们江南春天美景的诗,白居易的忆江南,唱给大家听,希望在这明丽欢快的江南的春天,你们这一群阳光少年,能去中国浩荡诗海中做一条条小鱼,去欢快

42、畅游一番。会唱的跟着唱。(老师和学生同唱忆江南。在歌声中比赛结束。)教学反思:作文批改课备课人:王春荷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写人类文章评改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提高自己作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教 学 重 点:1、学会初步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辨析文章语言2、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教 学 难 点:如何确定评价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教学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这恐怕是许多中学生对作文的真实的内心感受。很多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疼,对于作文批改更是很少参与。以往作文批改只是教师个人的行为,没有学生参与。其实,教师批改作文耗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对学生写作也没

43、有多大帮助。现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之中,让语文教师从无休止的作文批改辛苦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语文教学中的其他工作。这种做法解脱了教师,培养了学生。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课堂活动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动手动脑中获取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会写文章,更要参与到教师的作文批改之中,在自批、互评等环节中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马克思在讲到自己写作时说:“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字,仍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一次他对拉法格说:“我宁愿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意将半生半熟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