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910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像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

2、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在工业社会,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可能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4)除了资源短缺之外,人类还面临哪些主要环境问题?答案(

3、1)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人口数量爆炸式增加;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而地球上能源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可能会带来能源问题即因需求急剧膨胀而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4)除了资源短缺之外,人类还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4、、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

5、球各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迁移应用1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_、_。(2)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污染源主要来自_。在我国,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_地区。(3)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在西欧和日本影响表现不明显。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海洋污染(2)工业废气、汽车排放废气、家庭炉灶废气(答其中2个即可)南方(3)西欧:地形平坦,降水均匀(植被覆盖率高)。日本:植被覆盖率高。解析根据各种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可以判断依次是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和海洋污染。在欧洲形成酸雨的酸性气体

6、源自于欧洲大量的生产生活排放,我国则在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地酸雨较为突出。西欧降水较为均匀、地形平坦,以及土地压力不大、畜牧业为主要农业产业,所以水土流失不明显;在日本是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为土石提供了庇护。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

7、实验室中模拟。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的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答案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8、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跨越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和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材料二漫画“苦难的母亲”。(1)仔细观察材料二图,找出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9、有哪些?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原因最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哪几对矛盾的冲突?(3)为什么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4)当代环境问题有何特点?答案(1)图中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滥伐、温室效应、噪声污染、火山喷发、海啸、土地荒漠化。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大气污染。(2)主要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

10、然资源,导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4)当代环境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矛盾表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引发一些地区争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沉重代价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扩大了污染范围和危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水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传播(2)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

11、问题有以下特点:特点表现举例危害的不可预见性全球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农药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在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影响到其他国家

12、甚至全球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够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下游地区也受到影响迁移应用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只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 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是A、C、B、D。(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的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解析第

13、(1)题,人类使用的氟利昂(氟氯烃)是形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增强,使全球变暖变得明显;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形成酸雨;人类滥伐、破坏森林导致森林锐减。第(2)题,环境问题成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经济)问题。第(3)题,对症下药,针对第(2)题的成因分析进行回答。1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方法关键是看其成因,因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导致的环境问题属生态破坏;因人类向环境过度“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属环境污染。2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

14、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B热带雨林锐减C城市化进程加快D城市噪声污染愈加严重答案C解析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锐减、噪声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属于环境问题。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不属于环境问题。2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相对得到缓解,其原因正确的是()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

15、强,投入增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A BC D答案D解析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在大气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中,发达国家占6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又由于发达国家吸取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并依靠科学技术、法律手段等加强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发达国家并不是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

16、原因是()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 BC D答案A解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矛盾是()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答案C解析此句古训反映在环境问题上说明保护环境要从个人做起,要正确

17、处理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之间的矛盾。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里都有DDT的残留物。不少人因DDT而慢性中毒。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特点是()A规模的全球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危害的不可预见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环境问题的危害并非马上被人类发现,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这反映了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6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答案(1)剥离表土及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3)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解析煤炭开采会严重地破坏地下水、耕地、植被等环境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将其转变为电力输出则会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教材P6思考提示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庞大的

19、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2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对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人口与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关系。如果人类社会的资源需求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必然会影响环境,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短缺或枯竭,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为了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控制在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极限范围内。教材P7P8思考提示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

20、带来了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了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基础过关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2题。1下图中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占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2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荒漠化B土

21、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答案1.D2.B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2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34题。3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森林遭到乱砍滥伐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汽车排

22、放大量尾气A B C D4关于我国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主要是硝酸型酸雨B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C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D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在华北地区答案3.C4.B解析第3题,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第4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燃烧煤炭排放SO2而形成硫酸型酸雨。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57题。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B不

2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资源短缺D任意排放废弃物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B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将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答案5.A6.D7.C解析第5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政府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的条件,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第6题,美国和西欧因经济

24、发达,处理废弃物的能力比几内亚比绍强。发达国家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同时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几内亚比绍的困难,长期看帮助不大。第7题,只顾自身利益而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其他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属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8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表(“”越多,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问题。省级行政区简称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粤滇新晋(1)甲、乙、丙、丁类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

25、荒漠化酸雨(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各省区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各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第(1)题,甲类环境问题在云南最突出,云南位于我国主要的林区内,由此,可以推断出甲类环境问题是森林锐减;乙类环境问题在山西最突出,应是水土流失;丙类环境问题在新疆危害最严重,应是土地荒漠化;丁类环境问题在广东最明显,应是酸雨。第(2)题,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回答时要全面。第(3)题,酸

26、雨主要是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致,防治要有针对性。能力提升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污染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911题。9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10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大规模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A BC D11以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乱砍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大量开采

27、地热资源 D任意排放污水答案9.B10.D11.D解析第9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10题,丘陵缓坡(小于18,我国小于25)可以修筑梯田。第11题,A、B、C三项活动均会造成生态破坏,不属于环境污染。12环境问题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其主要原因是()A环境变化的规模大、时间长B环境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C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小D环境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答案A解析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模拟,因此许多环境问题的危害是难以预见的。1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

28、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B解析冰雪的反射率比植被强得多,植树造林会降低地面反射能力,从而使地面吸收更多的热量,加剧全球变暖。14读“我国南方某省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方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原因。(2)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或红色荒漠化等。原因: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解析读图可知,宜农地占12%,而土地利用中耕地占了40%,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要解决该地的环境问题,应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