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945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课时作业(六)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列甲、乙两图,回答12题。1甲图中与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BC D2乙图中若沿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AA类岩石 BB类岩石C变质岩 D难以判别解析:分析甲图,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A代表岩浆岩、B代表沉积岩,和所表示的内容都指向变质岩,作用相同;分析乙图,处主要发生的是沉积作用,而且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甲图中的B类岩石。答案:1.D2.B(2014郑州模拟)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

2、8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根据“贵阳”“沟谷、峰林、峰丛、天坑”等文字信息及地貌特征示意图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答案:D4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解析:该地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在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发育而成,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答案:D(2014宿迁模拟)下图为某地海

3、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6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解析:5题,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6题,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该边界为板块生长边界。答案:5.B6.D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形为()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答案:D8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答案:A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

4、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断层的发生砂岩沉积页岩沉积岩浆的侵入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BC D10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解析:9题,读图可知,图中断层的存在使得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均呈不连续分布,由此可判断断层的发生是最晚的,排除B、C;读图可知,花岗岩的侵入使得砂岩呈不连续分布,由此可判断砂岩沉积早于岩浆的侵入,排除D;综上,故选A。10题,页岩属于沉积岩,排除A;花岗岩属

5、于侵入型岩浆岩,排除B;石灰岩顶部存在的侵蚀面说明石灰岩层出露于地表,而现在深埋于地下,由此可判断该地地壳存在一个下沉的过程,排除D;综上,故选C。答案:9.A10.C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完成1112题。旱地林草地 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1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解析:三角洲地区有旱地说明是甲、丙两地,乙、丁两地主要以水田为主,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答案:C1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

6、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滩涂盐荒地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向海洋推进的一般变化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答案:A二、综合题13读图,回答问题。(1)左上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其成因是_。(2)结合所学知识,对左上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3)左上图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右上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解析:第(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第(2)题,结

7、合成岩规律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断层和岩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前两种。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作用(2)E、D、C(3)北风(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14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哪个季节强度最大。(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解析:(1)题,根据落叶阔叶林及我国东部区域判断出温带季风气候来。(2)题,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季节应是雨季,地表径流量大,冲刷强烈。(3)题,山地的形成过程要叙述完整。(4)题,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回答问题。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流水侵蚀;流水沉积。夏(秋)季节,该地区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大,流水侵蚀、沉积作用明显。(3)(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4)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或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