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961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课时作业(三十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3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2以下属于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原因的是()A全

2、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答案:1.C2.A3.B(2014锦州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45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

3、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5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解析:结合两地区城市化模式,不难发现,甲为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建厂,从而发展工业带动了城市化,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就是走了这样一条城市化之路。乙为大城市的扩散、辐射作用,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工业,从而带动了城市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在上海的带动下发展的城市化。共同点在于城市化是通过工业化带动的。答案:4.D5.A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

4、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读图,回答67题。6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 BC D7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位置,价值量高,最具有优势。第7题,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位置的城市,价值量最低,占地面积较广,为降低成本,需布局在土地租金低的位置。答案:6.A7.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读图,回答89题。8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

5、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9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8题,从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第9题,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D不正确。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6、答案:8.C9.D(2014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第10题。10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 BC D解析: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生产成本低。答案:D(2014河北衡水检测)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

7、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1112题。11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a区域 Bb区域Cc区域 Dd区域解析: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衡量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的数值大小及其契合程度来获知;读图可知,a区域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的数值较高,且两者的契合程度高,因此,该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最高,故选A。答案:A12下列有关b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合理规划城市,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解析:读图可知,b区域的人文发展指数远高于景观发展指数,说明景观城市化明显滞后于人文城

8、市化,需要加强道路、建筑物、绿地等建设以提高景观城市化水平,故选B。答案:B二、综合题13(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题。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如下表)。影响因子意义第一因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第二因子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

9、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第三因子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图。(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图例的含义,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可从城镇化的水平、分布差异、发展速度等角度

10、分析。第(2)题,从两省的工业结构或轻重工业比重、小城镇发育程度、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居民收入、公路交通网密度五个方面分析差异即可。第(3)题,注意要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具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说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因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答案:(1)城镇化水平升高;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

11、吸引大量外来人口。(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14(2014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十二五”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材料二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下图为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材料三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下图是我国两屏三带分布示意图。(1)试

12、简要说明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分布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试述“十二五”规划会对我国产生的影响。(3)生态屏障主要防治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这些生态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4)举例说明两屏三带生态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5)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涌入珠三角地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解析:第(1)题,城市格局的特点可从经济区的分布密度和所沿地理事物两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生态环境、就业情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南方地区主要防治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西北地区主要防治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生态

13、问题的不利影响。第(4)题,每个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都不尽相同,兴建工程与当地实情一致且描述合理即可酌情给分。答案:(1)主要为沿海、沿交通线(铁路、公路、河流)分布;东部地区的城市群密度大,中西部地区的密度小。(2)绿化环境等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吸收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有利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两点即可)(3)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不利影响:土地荒漠化会产生大量的沙尘,易形成沙尘暴,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使河湖淤塞,增大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4)北方防沙带:合理放牧、退耕还草、退耕还牧;东北森林带:以合理砍伐、营林为主;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区,农林牧相结合;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植树造林,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南方丘陵山地带:退耕还林、修筑梯田、植树造林。(5)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