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34811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演练:第一课 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强劲(jn)择菜(zhi)订正(dn)扰动(ro)B.挫折(cu)刹那(ch) 似的(s) 病菌(jn)C.蜕变(tu)连累(li) 支撑(chn)马匹(p)D.编纂(zun)崇拜(chn)迫切(p) 模糊(m)解析:A项“劲”读jng。B项“似”读sh。C项“累”读li。答案:D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灰烬(jn) 摭拾(zh)啮噬(ni)甄别(zhn)B.熨帖(yn)商榷(qu)形骸(hi)戕害(qin)C.犄角(j)

2、 悠邈(mio)田塍(tn)侘傺(ch)D.桑梓(z) 百舸() 愀然(qio)恪守(k)解析:A项“摭”读zh。B项“熨”读y。C项“塍”读chn。答案:D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装潢辉煌彷徨巧舌如簧人心惶惶B.驾驭郁积浴场钟灵毓秀毁家纾难C.刹那诧异岔路叱咤风云姹紫嫣红D.孤傲辜负操觚呱呱而泣怙恶不悛解析:A项都读hun。B项分别读y,y,y,y,sh。C项分别读ch,ch,ch,zh,ch。D项分别读,h。答案:A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殷(yn)殷勤殷红殷切殷实B.调(tio)调和调停调遣协调C.艾(i) 艾蒿自怨自艾

3、期期艾艾方兴未艾D.翘qio 翘望翘首以待翘企翘盼解析:A项“殷红”的“殷”读yn。B项“调遣”的“调”读dio。C项“自怨自艾”的“艾”读y。答案:D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A.还似乎逐渐B.也好像逐渐C.还好像逐步 D.也似乎逐步解析:“还”有“尚且”的意思,符合原句的语境。“似乎”也有“好像”的用法,但“似乎”还可以表示商量语气。“逐渐”表示程度、数量的依次增减,可用于人的活动

4、或自然客观事物的演变。答案:A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曾几何时,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上,华人富商以志在必得的气势,屡屡拍下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物,无偿送给国家,这种爱国热情,真挚坦诚,自然不容任何置疑,无形当中,这种做法助长了国际文物炒家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理对中国财富进行“二次掠夺”。以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不付款”为标志,华人回购流失文物的“不差钱”心理将会彻底被终结。A.而却也但 B.而但也却C.也却而但 D.却而但也解析: “真挚”“坦诚”是并列关系,用“而”连接,排除C、D两项;“但”和“却”都表转折,“但”的语气更重些,“却”相对较轻,选B项。答案:B7.下列各句

5、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给得罪了,以后常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C.下半场,釜底抽薪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斯韦尔特和菲利浦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D.形形色色的经济蛀虫和经济犯罪,绝非个别,审计部门纵有九牛二虎之力,单枪匹马恐怕也难查清。解析:A项“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有职权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B项“披肝沥胆”,剖开心腹,滴出胆汁。比喻坦诚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可改为“撕心裂肺”。C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用于此处不当,应

6、用“背水一战”。D项“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本项中强调的不是力气大,而是办法多,应用“三头六臂”。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

7、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 B.C. D.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

8、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望文生义。答案:B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乃纵反间于燕。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解析:B项古今义都是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A项“其实”为两个词,指“他们实际上”。C项“以”为连词,相当于“而”;“为”是动词,“成为”。D项“指示”意思是“指给看”。答案:B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若阙地及泉,隧而

9、相见幸先生生我任意东西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草菅其命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A./ B./C./ D./解析:名词用作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11.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A.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敬请斧正。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小说作家来作报告,报告完了之后,主持人对这位作家说:“您的报告还不错,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D.甲中学学生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杨雪,邀请她去参加甲中学学代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工作经验

10、。可是开会前夕杨雪生病了。为此,杨雪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她在信中写道:“因病不能到会,经验介绍作罢,深感遗憾。”解析:B项“责成”是上级对下级;C项“还不错”“有些帮助”属谦逊的说法,用于对方不妥;D项“经验介绍作罢”有文言色彩,也不谦虚,在此不妥。答案:A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今夕何夕,共此烛光。海峡两岸,也实在分别太久了。(2)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承受了世纪的怆痛,天地悠悠,千载以后,依然浸染眉宇。虽只隔一水天各一方纵情幽州台上多少英雄豪俊A. B.C. D.解析: (1)句写面对眼前景致,感慨颇多,横线处应该是

11、一个四字短语,且要与上句末尾“光”押韵,所以应选“天各一方”。(2)句回顾历史,发“思古之幽情”,想到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所以该选“纵情幽州台上”一句。答案:C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习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是阅读。;。,。需要用阅读造就民族心灵高地,用阅读提升人民精神气质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就是力量在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碰撞的当今世界,我们要点亮中国梦所有人阅读的力量,决

12、定国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创造的力量A. B.C. D.解析:承上解释,是对的总结。一个人阅读的力量,所有人阅读的力量,故。是对的具体解释,故D项正确。答案:D1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

13、东西的新空间。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选择答案时应注意两点,(1)抓典型句,确定语段结构:是导入句在段首,是总结句在段末。(2)抓有关联作用的关键词确定句间关系:中“视界”“洋人的视界”“古人的视界”“两个视界”提示三个句子从概括到具体排列。答案:A二、阅读鉴赏(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

14、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惇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

15、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注】发策:发出策问。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A.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B.邻境旱饥/流民入

16、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C.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D.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朱光庭在潞州任职时,邻境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邻境”“流民”“光庭”“自”;谓语动词:“踵接”“为食”“至”“食”“感疾”“视事”“卒”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7、故选B。答案:B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B.左,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 “左”的地位高。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因为在古代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答案:B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

18、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B.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惇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C.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D.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解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B,对应原文倒数第3段,蔡确被

19、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故选项中“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答案:B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3分)译文:_(2)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3分)译文:_答案:(1)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2)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参考译文: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

20、为朱光庭有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有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

21、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不恭敬。又说章惇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

22、,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议论停止。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三、语言运用(27分)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描写对象写两句诗,要求所写诗句在内容、修辞、句

23、式上与示例相同。(5分)我爱你长江的碧波,是你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我爱你长城的雄伟,是你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答:_答案:(示例)我爱你黄河的波涛,是你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我爱你黄山的巍峨,是你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20.以下面的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5分)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答:_解析:本题考查比喻修辞。要以所提供的例句为本体,句式不变,另外仿写喻体。做题时要另外选择一个事物,特点必须与所给例句吻合,句式上一定要做到:前句“行为不完全肯定结果”,后句“不行为完全否定结果”。答案:(示例)蜘蛛结网有可能逮不到昆虫,但蜘蛛不结网绝不

24、可能逮到昆虫。21.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了5 800万,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5分)答:_解析: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主旨是“关爱留守儿童”,重点是“关爱”,这是落实内容要求;其次要注意题目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达到生动效果),这是技巧要求;最后要注意广告词的特点,用语既简洁有力,又具有艺术性,这是“载体”要求。答案:示例一: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25、示例二:雪中送炭三春暖,留守儿童盼关爱。示例三: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22.枙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12分)(1)请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答:_(2)根据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6分)活动主题:_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_活动方式:_(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4分)孔子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安徒生高尔基人物:介绍:_解析:做题时,注意抓住校园文化以浸润同学的心灵,熏陶其品格和修养的

26、主旋律,选用“励志”“尚气”的名人名言。以阅读名著和经典为载体,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活动方式可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答案:(1)(示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示例二)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符合活动主题即可)(2)(示例)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活动目的: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活动方式: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3)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具体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写作文。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体裁自选(除诗歌外);(5)不得少于800个字;(6)不得抄袭。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