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40220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第8课 兰亭集序,王羲之,单元导览,兰亭集序 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的家园。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 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生至上境界的诗章。 赤壁赋

2、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贬谪期间,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有一座褒禅山,风景秀美,

3、原建有宏伟的寺庙,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却在十年浩劫中被毁,现仅存两洞。前洞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侧有一泉,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风化难识。由前洞翻过一座山,“有洞窈然”,这是后洞。后洞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但究竟这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仍是个谜。然而,这些神秘之处都不是使它闻名遐迩、千古流芳的根本原因,反而是王安石的一篇用游记形式包裹起来的极富思想的论文,使得褒禅山拥有了傲视群山的资本。,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 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 (1)把握作者情感; (2)鉴赏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

4、法。,激趣导入,但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蒙蔽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灵恢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的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内容索引,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LAN TING,主题群文通读读兰亭,WEN BEN DU XI

5、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贰,叁,肆,壹,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壹,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 )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 )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 (第二段)是日( )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6、品类( )之盛,所以( )游目骋( )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请概括段意:_ _,答 案,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通读,春季的末一个月,一种祭礼,全,都,长,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映衬、围绕,酒杯,排列而坐,旁边,繁盛,喝点酒,作点诗,幽深内藏的感情,这一天,和风,自然界的万物,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放开,敞开,穷尽,实在,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境。,(第三段)夫( )人之( )相与( ),俯仰( )一世。或( )取诸( )怀抱( ),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 )寄( )所托( ),放浪( )形骸( )之外。虽趣( )舍( )万殊

7、( ),静躁( )不同,当其欣( )于所遇( ),暂( )得于己,快然(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 )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 )之矣。向 (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 )之兴( )怀,况修短( )随化( ),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请概括段意:,助词,引起下文,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相交往,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有的人,从中取得,胸怀抱负,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依、随,着,寄托,所爱好的事物,放纵、无拘束,身体、形体,趋向,取向,舍弃,千差万别,安静与躁动,高兴,所接触的事物,一时,的样子,所喜爱

8、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变化,附着,过去,以前,旧迹,因,发生、引起,寿命长短,自然,至、及,本段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 迁的悲痛之感。,答 案,(第四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 )文嗟悼( ),不能喻( )之于怀。固( )知一 ( )死生为虚诞( ),齐( )彭( )殇( )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 ( )兴怀(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请概括段意:_,答 案,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面对,悲伤,明白,本来、当然,把看作一样,虚妄荒

9、诞,把看作相等,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妄造、没有根据,当时与会的人,纵使,的原因,抒发情感,这次集会的,诗文,表明作者对死生的看法。,二、下面是本文的思想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两个问题。,答 案,答案 兰亭盛况 人生感慨 作序目的,(1)在图中“记叙、抒情、说明”后的空缺处分别填上相关内容(每个空格限四个字)。,答案 乐 悲,(2)在图中最右边的空缺处分别填上能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字。,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译文:_ 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 _,又有清澈的流势很急的

10、水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人们)列坐在曲水之旁。(得分点:激湍、映带,“以为”句式,列坐、次,句意对),任务驱动,深度学习,深读,答 案,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得分点:所以、游目、骋怀、极、娱、信,句意对),3.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译文:_ _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_ _,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得分点:欣、所遇,“欣于所遇”句式,暂、之,句意对),答 案,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

11、有所感慨吧。(得分点:览者,“有感于斯文”句式,斯文,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作者情感 1.从文章内容上看,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答 案,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时的活动高雅有趣,“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第三段转入议论,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答 案,答案 (1)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 (2)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

12、将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3.统观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答 案,答案 俯仰一世(生命短暂) 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 情随事迁(美好消逝)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答案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4.“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答 案,答案 作为诗集序,本文除了具备一

13、般书序都介绍的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本文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微任务活动三 鉴赏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1.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之处?,答 案,2.全文共四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段和后两段有什么不同?,答 案,答案 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3.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答案 (1)突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清新明朗,生机盎然。 (2)是“乐”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发“痛”的主要原因。,答 案,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记游山水是

14、要抒发内心的情感,那么,优美的景色是怎样引发作者“乐”“痛”“悲”三种不同的情感的呢?,答案 美景与“修禊事”本是人生之乐,但人生短暂,欢乐的生命瞬间就会逝去,因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要归于消亡,不可能“一死生”“齐彭殇”,因此“悲”。,答 案,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慨“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调有些低沉,你觉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哀之情是消极悲观的吗?,疑难探究,思维提升,延读,答 案,答案 (观点一)有些消极。文末承接上文“死生亦大矣”的“痛”而来,询古问今,由己悲人。古人、今人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避免不了生命殒灭的规律,魏晋时代,士大夫多崇尚老庄哲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15、这对王羲之不会没有影响。 (观点二)悲叹并不等于悲观。文章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曲水而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愉悦闲适的情绪顿时转向激荡,流露出一丝感伤情绪,但到篇末,进一步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又趋于平静。正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流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山东临沂)人,书法家、文学家。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

16、作“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2.墨池传说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简评:成功需要勤奋练习、刻苦钻研、精心付出。,3.悟“八法之势” 据传,王羲之曾到天台山,每天不知疲倦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最后竟然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一晚,夜梦一鹤发银髯老人翩然而至,老人在王羲之手心上写了一个字,告诉他这个字里有书法秘诀。老人走了之后,王羲之一看

17、手心,原来是个“永”字。思考了一整夜,他终于明白了,横竖钩,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了。此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勤奋了,偏攻“永”字八画,后得八法之势,遂能通一切。 简评:勤奋要得法、付出要有方,方能悟而有得。,4.背景展示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

18、就是兰亭集序。,5.文体知识序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序”,附于卷末的叫“跋”。其作用在于介绍、推荐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同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如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言。 “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辞。,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多义实词,4.重点虚词,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群贤毕至,少长咸

19、集。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课外名句有关“生死”的名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

20、植白马篇,返 回,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LAN TING,主题群文通读 读兰亭,贰,一、“读兰亭”诗歌 兰亭诗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赏析】 这首诗既有对山水的具体描摹,又有诗人愉快心情的表露,真正达到了“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的境界。“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感觉,其中“寄畅”二字更将全诗旨意表露无遗;以兰亭山水来“畅情”,摆脱世务俗趣、化解生命悲感,获得身心的轻松愉悦。而当诗人对碧天绿水投去深情一瞥,玄思就随之联翩而生。,

21、二、“读兰亭”散文 千年兰亭 兰亭,栖之于江南水乡,如空谷幽兰,飘逸着丝缕江南的空灵,浸染着江南蒙蒙的诗意;兰亭,如亭亭玉立的抚箫女子,看尽了千年尘世的烦忧,守候了千年的寂寞,独然隐于会稽山麓,做一番自我陶醉。 青青的石板路两旁植着带露的草,我们是兰亭清晨的寻觅者。千年的兰亭没有千年幽深的感觉,和三月飘着青春小影的修篁擦肩,我们找到阳光下展露着一种叫温馨的东西。 鹅池水盈盈地袒露在视线里,临池,可以一目览尽清澈的水底。池底可有当年王羲之携谢安且行且吟、谈笑风生的儒雅之姿?池畔一“鹅”一“池”两字一肥一瘦,神气十足得有如王羲之当年喂养的大白鹅装点着一池澄碧的清水。,生长于绍兴乌衣巷的王羲之自小酷

22、好书法,7岁师从卫夫人学汉代蔡邕笔法,12岁获父枕中所藏笔论,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研美流畅的今体。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其邀友雅集休憩于兰亭,饮酒赋诗,兴致所至,欣然作兰亭集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那“飘若游鸿,矫似惊龙”的字恰如酒后一场酣舞,淋漓尽致,参透苦厄、历练、豁达,人生况味了然于胸。兰亭别后的两年,王羲之辞官弃郡,归隐于山水秀丽的金庭,巅峰之作狂然般地涌出:遗世的孤独,睿智,于生命的激情中,还有一种岁月沉淀后的遗留,有风铃声清脆地随风而来,幽然坠于脚跟,是旅人禁不住闻声要去做一番寻觅的。眼前是由康熙、乾隆两皇帝同书的“御碑”(是我

23、国目前唯一的两皇帝合写的碑)。铃声是由其上的八角攒顶的翼角上的铜质风铃撒落的。铃声洒脱,毫无羁绊,随风作漫天飞舞,幽幽韵声轻落于修篁上,是轻灵化作一支笛,附在其上空灵地吹的;落于泥径上,是化作一只虫唱,给兰亭添一个可怜气息的;落于康熙所书的兰亭序上,是和其秀媚劲健,气势开张的字体一同潇洒、一同飘逸的。难怪乾隆来此,面对这一派的深沉浑厚、古雅清幽,忍不住挥毫写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重春烟偏淡荡,花迟禊日尚敷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兰亭注定是要和王羲之赴一次春天的约会的。这短暂的一次约会,铸就了兰亭书法圣地的名号;这短暂的约会,造就了兰

24、亭千年的沉淀和古雅清幽。 王右军祠如一叶舟,泊在水荷中央,粉墙黛瓦,不失江南水乡民居的特色。可惜来得太早,池中的荷花尚未呈朵儿之姿绽放在游人面前。想夏夜的兰亭,四角溢香,又有铜铃风声作轻坠弹唱,兰亭是令人眩惑不寂寞的。祠内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嵌有历代兰亭序的诸多版本及古今名人题咏真迹。一匾“尽得风流”气势非凡地悬在正厅上。站在祠内,浏览名家墨宝,欣赏各种书风,始知前人概括王右军祠内涵丰富“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的取意所在了。,兰亭,轻扬着笑意,带着千年不竭的清幽纯净,带着当年王羲之吟风咏月留下的千年醉书,游人思绪驻留其间,是要作长久留恋的。当年流觞亭的聚会,王羲之和谢安、

25、孙绰等人不知喝的是什么酒,想必是古越山水间的女儿红 【赏析】 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介绍了幽篁遍植的石板路,一池澄碧的鹅池,康熙、乾隆合题的御碑,内涵丰富的王右军祠,并穿插了王羲之学书的故事、兰亭盛会美文的创作。作者一路走来,情随景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羲之的敬慕之情。,微思考,这两篇诗文在“读兰亭”的内容方面有何异同?,答案 相同点:这两篇诗文都有对兰亭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并借此抒写内心的感触。 不同点:具体抒发的情感不同。兰亭诗抒写的是作者摆脱俗世喧嚣获得的身心的轻松愉悦;千年兰亭则借助与王羲之有关的几则故事,流露出对王羲之的赞誉、敬仰之情。,答 案,微写作,你对王羲之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26、?请写出你的想法。,答案 略。,答 案,返 回,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叁,【素材点击】 王羲之陶醉在兰亭集会的盛况里,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他寄情山水,引出了“死生”这一人生的重大问题。他在忧生叹逝中表达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认为生即生,死即死,有生之年应做点事,不应空谈玄理。他认为生而为人,不能忽视生命的长短而毫不珍惜生命,而应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不能让时间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应该热爱生活,善待生命,思考规划人生,做好自己的一切。, 撷素材善积累,【运用角度】,【精彩运用】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

27、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死亡,谁都不能不珍惜有限的生命。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并且倍加珍重生命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加倍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课文借鉴】 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

28、流映带;又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你目视耳闻的需求。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到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进而产生哲理性思辨。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悟技法勤练笔,明确地驳斥了老庄“齐寿夭,一生死”的言论,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寿夭、生死既然是一种人

29、力不能左右的自然,作者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之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运用点拨】 在记叙性文章中,记叙是基本的表达方式,但也夹有议论或抒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记叙,而开头或结尾部分是议论或抒情;二是边记叙,边议论(或边抒情),通常称为夹叙夹议(或记叙与抒情相结合)。 不管哪种方式,记叙是议论

30、和抒情的基础,而议论和抒情是记叙的深化。 一般说来,在记叙文中,对人物、事件、景物的描述比较具体,而议论和抒情力求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在比较具体地记叙了三位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写道:“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一种怎样的人,这种人有一种怎样的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活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段议论抒情,话语不多,却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充分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

31、境界和全国人民对他们无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同样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文中,也有记叙,这既是对议论对象的交代,又是议论时的举例。但这记叙是言简意赅的。如劝学中用“骐骥一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叙事简明扼要。,在抒情性较强的文章中,往往是寓抒情于记叙中,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白杨礼赞中,有的地方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如对白杨树干、枝、叶、皮的描叙,作者把对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精神的崇敬之情,完全渗入到对白杨树的描绘之中,这是间接抒情的方法。 而在记叙内容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这是直接抒情。如上文举的谁是最可爱的

32、人。 总之,不论是哪种文体,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一定要注意内容方面的内在联系,要注意表达方式转换时衔接自然,使文章融为一体。更不能不看边际空发议论,空头抒情,与上文内容不相及。,【即时训练】 根据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写一个写景抒情的散文片段。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描绘出当时的意境,不要简单翻译原文;不少于150字。,答 案,返 回,答案 (示例)阳春三月,江南已是草长莺飞,会稽山阴的兰亭,有许多修长的翠竹,它们或夹道成荫,或东一丛西一簇,微风吹来,竹姿曼妙,格外清幽秀美。远处,山峰耸立,峻岭逶迤。脚下,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玉带一般环绕在亭子四周。溪水淙淙作

33、响,一群才子在溪水边洗濯,嬉游,来祈福消灾。之后,他们在水边席地而坐,把酒杯放在溪水里,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即兴赋诗。这里没有丝竹合奏的盛大场面,有的只是把酒临风、畅叙幽情的快乐。,返 回,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答 案,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2,3,4,5,6,7,8,9,10,11,解析 A项“趣”通“趋”,趋向,取向。 B项“悟”通“晤”,面对面。 D项“畔”通“叛

34、”,背叛。,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 A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 C项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D项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A.,B.,其致一也

3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C.,列坐其次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悟言一室之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未尝不临文嗟悼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解析 D项均为数词,一。 A项动词,面对/动词,靠近,到。 B项名词,思想情趣/动词,得到。 C项名词,旁边/名词,次序。,1,2,3,4,5,6,7,8,9,10,11,4.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少长咸集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齐彭殇为妄作,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A项名词作动词。 C项动词的使动

36、用法。 D项形容词作动词。,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B.仰观宇宙之大 C.不能喻之于怀 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 间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行 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

37、“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 水滨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解析 “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错,兰亭集序是书序。,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7.下列对兰亭集序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 洁雅致。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 的快乐。 C.第二、三段由快乐转为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且流年 易逝的感慨。 D.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

38、的“一死 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解析 “宴会的豪华”错。,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8.请联系课文及自己所学,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兰亭一曲,牵动古今浩叹 下联:_,答 案,1,2,3,4,5,6,7,8,9,10,11,答案 (示例一)书法一帖,写出行楷风范 (示例二)盛宴一场,感悟人生短长,9.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个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

39、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答 案,答案 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1,2,3,4,5,6,7,8,9,10,11,10.翻译下列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 _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译文:_ 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40、殇为妄作。 译文:_ _,答 案,1,2,3,4,5,6,7,8,9,10,11,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以前感到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慨。,(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

41、句子是“_,_”。,答 案,1,2,3,4,5,6,7,8,9,10,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追源课本】 说出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的古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_ 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_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关键能力突破训练古今异义词,答 案,把作为。,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表凭借,文中是“用来”的意思。,(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_ 今义:形容词,文雅;名词,指文化或文人。,这次集会的诗文。,答 案,

42、【对接高考】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如“斧斤以时入山林”中的“斧斤”就是这样。,【即时对练】 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

43、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1)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 译文:_ _ (2)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 译文:_ _,答 案,不久有人告发他在军中贪污的罪行,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杨汪乘传车赶到军中调查他。(关键点:“俄”,不久;“纠”,告发;“敕”,命令;“驰”,乘坐;“按”,调查。这些都需要替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张琇和哥哥张瑝,因为年幼被判流放到岭外。不久各自逃回,隐姓埋名了多年。(关键点:“坐徙”,判罪,被流放;“隐匿”,隐身匿名),【参考译文】 张琇,是蒲州解县人。父亲张审素,任巂州都督,在边塞多年。不久有人告发他在军中贪污的罪行,皇帝命令监察御史杨汪乘传车赶到军中调查他。杨汪在路上,被张审素的党羽劫持,当着杨汪的面杀掉告发者,胁迫杨汪,命令他上奏昭雪张审素的罪名。不久州人反过来杀掉张审素的党羽,杨汪才得以回去。到了益州,上奏说张审素谋反,于是深入审查张审素,编造他的罪名。杀掉了他,抄没了他家。张琇和哥哥张瑝,因为年幼被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