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40372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第9课 赤壁赋,苏 轼,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 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 (1)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2)鉴赏文章的语言和手法。,激趣导入,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

2、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这篇文章,去感受苏轼的智慧与豁达。,内容索引,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SU SHI,主题群文通读读苏轼,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贰,叁,肆,壹,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壹,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

3、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 )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 )而登仙。 请概括段意:_,答 案,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通读,描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过了望时(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这里指劝人饮酒,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白茫茫的水气,通“凭”,乘,太空,驾,脱离人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

4、,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 )流光。渺渺( )兮予怀 (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请概括段意:,写作者饮酒放歌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答 案,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悠远的样子,悠远的样子,同声相应,唱和,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深谷,寡妇,(第三段)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5、)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 )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 )遗响( )于悲风 ( )。” 请概括段意:,答 案,容色改变的样子,通“缭”,盘绕,被,当,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斟酒,长矛,本来,江中小洲,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小船,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片刻,偕同,永世长存,屡次得到

6、,寄托,余音,指箫声,悲凉的秋风,写客人感慨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层次清晰地道出了悲的三个原因。,(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 )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请概括段意:_ _,答 案,此,这里指水,

7、流逝,盈,满,指月圆;虚,缺,指月缺,简直,竟然,一眨眼,假如,即使,原意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这里有享有的意思,写作者抛开个人的愁怀,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以江水明月作比,陈述自己的见解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禁止,(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 )既尽,杯盘狼藉 ( )。相与( )枕藉(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请概括段意:_,答 案,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凌乱。也写作“狼藉”,互相,枕着垫着,于,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8、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并将其填入图中椭圆内。,答 案,答案 乐 悲 喜,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_ _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_ _,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得分点:“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徘徊、斗牛,句意对),任务驱动,深度学习,深读,答 案,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得分点:“舞”“泣”活用,幽壑、嫠妇,句意对),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 _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 _,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得分点:“此非”“困于周郎

9、”句式,困,句意对),答 案,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得分点:固、而、安,“安在”句式,句意对),答 案,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_ _,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得分点:禁、竭、是、造物者、无尽藏、而、适,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1.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 案,答案 (1)第一段描绘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咏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 (2)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第二段“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

10、怎样的情怀?,答 案,答案 (1)“美人”指诗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2)歌声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3.结合第三、四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答 案,答案 第三段,作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位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四段,作者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

11、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答案 (1)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都是喜悦的,但这两种喜悦并不相同。 (2)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由身边的景物引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友诵诗唱答,这实乃人生之乐事;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因为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4.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如何?这两种情绪相同吗?,答 案,答案 文章先

12、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5.综述全文情感变化的脉络。,答 案,微任务活动三 鉴赏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一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答 案,答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2.文章第二段写客人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答案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正面侧面相结合,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从而营造了悲凉的意

13、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答 案,3.试分析文章是如何将情、景、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答案 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

14、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答 案,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

15、情绪。你认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疑难探究,思维提升,延读,答 案,答案 (观点一)是消极的。作者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 (观点二)是积极的。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

16、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作者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散文家、书画家、 诗人、词人。追谥文忠公。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 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 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 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 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

17、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2.背景展示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

18、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3.文体知识赋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19、。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4.文化常识 (1)壬戌之秋“壬戌”

20、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2)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斗”是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5.对苏轼的评价 王国维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

21、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国维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一个整体。 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之开篇话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

22、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沉醉流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多义实词,4.重点虚词,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舞幽壑之潜蛟,

23、泣孤舟之嫠妇。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7)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课外名句有关“人生”的名句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返 回,ZHU TI QUN WEN TONG DU

24、DU SU SHI,主题群文通读 读苏轼,贰,一、 读懂苏轼 黎文雄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豪放派诗词。 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要排遣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的饮酒是遣怀,并非消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5、”就是在赤壁这里,写下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好一个“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才高八斗,“厚积薄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句一句,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他的豁达胸襟吗?所以,我常常想起苏轼举酒临江的这一幕,这是一种豪迈气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有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脍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于文,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现在,活到永远!,读苏轼,更要读他的

26、爱国。尽管他被贬,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反而激起他的报国激情。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的飒爽英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报国无门!在他官场失意,心中的压抑再度被触动了的时候,又回到现实中来了。他是一个无处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苏轼;“莫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喝我的酒,作我的诗,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 风起了,卷起江水撼动着石壁。明朗的月光下,一叶扁舟渐渐远去,只留下那读不尽的苏轼的背影。,【赏析】 苏轼是一个品读不尽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感、有风骨的文化名人。作者由画而思人,观其形貌,

27、睹其风神,读其品格。条理井然的结构清晰地显示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多处引用苏轼诗文中的语句丰富了文章内容,文章首尾相合,开阖自如。,二、 苏东坡突围(节选) 余秋雨 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案”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

28、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

29、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接来家人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

30、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

31、苦的了。那首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

32、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

33、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有删改),【赏析】 “优美的诗文”,往往来自于对“痛苦”的深刻思索,对人生的不断反思。在人生

34、困局中的“突围者”若能最终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笔端,终成美文。当然,并非所有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诗人经历“凄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难会让人成熟得更超然,而从此能突破人生局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微思考,这两篇文章在“读苏轼”的情感、态度方面有何异同?,答案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对苏轼的才情、旷达的人格给予了由衷的赞美之情。不同点:读懂苏轼从经历、胸襟、多情、爱国等方面对苏轼其人进行了多维解读,强调苏轼已经成为一个品读不尽的文化符号;苏东坡突围(节选)则着力强调凄苦的生活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正是磨难让苏轼最终能旷达于己,洒脱于文。,答 案,微写作,你对

35、苏轼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 案,返 回,答案 (示例)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苏东坡的。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对于苏东坡的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

36、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苏东坡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所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对人生乐观,才华横溢: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

37、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返 回,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叁,【素材点击】 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8、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他用诗文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我们看不到不平之气,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撷素材善积累,【运用角度】,【精彩运用】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享“江上之清风”,看“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

39、,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整散结合的手法,【课文借鉴】 赤壁赋是整散结合手法运用的典型篇章,该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和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

40、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 悟技法勤练笔,【运用点拨】 整散结合指的是写作语言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使用。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对偶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整散句的结合使用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着抒情和论证的气势。 下面择要列举类型、示例,略加说明。 1.先散后整 论点(散句)整句阐释:如,“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都是失败。有的败得辉煌,有的败得悲壮,有的败得美丽,有的虽败犹胜,有的败得合理,有的败得凄惨,有的败得龌龊”。作者先点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整句强化自己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突出论点,增强文章的气势。,2.先整后散 比喻

41、(整句)议论(散句):如,“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珑芬艳的野花,高与低、绿与红,点染完美的画卷;有如云朵飘飘的风帆,有如赤鳞翔浪的木船,枝与本,动与静,成就远航的轻骑。灿烂的阳光下,有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鱼与鸟、人与兽、雷与电、风与雨,补起乾坤中万象争荣的丽景。让参差咬合,长短互补,在竞争的天地间,让前进的齿轮运转!”作者先用朗朗上口的整句营造一种美丽的抒情氛围,然后借散句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论点的产生变得水到渠成。,3.散整散 分论点(散句)整句评析(散句):如,“竞争中的双赢是和谐的表征。春花与秋月共同诠释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诗词与歌赋

42、共同点缀了华夏青铜般的沧桑艺韵。鼓角与丝竹,各自有着不同音韵,然而各异的声响,不只为着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还应有合奏凤鸣凰吟般悠远乐曲的意义。竞争中的双赢,为着造一片共同的蓝天和一盘有力的齿轮”。作者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富有诗意的比喻性整句对观点进行阐述,接着再用散句进行评析,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除了语言上抑扬顿挫的美感效果外,还起到深化文章观点的作用。 总之,在文章中,学会使用整散结合句,从语言效果上看,可以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从表达观点的角度看,可以起到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作用;而从读者的阅读心理看,可以起到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即时训练】 自选一

43、个话题,写一段整散结合的文字,表达一种见解或抒发某种情感。不少于100字。,答 案,返 回,答案 (示例)历览前贤,有秦皇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WEN BEN JING ZHUN DAO LIAN,文本精准导练,肆,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

44、骤得 D.相与枕藉乎舟中,解析,答 案,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2,3,4,5,6,7,8,9,10,11,解析 “冯”通“凭”,乘。,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解析 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项古义: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45、组是,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A.,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君安与项伯有故,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当其欣于所遇,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骑千余,卒数万人,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不知老之将至,解析 C项均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A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 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1,2,3,4,5,6,7,8,9,10,11,4.对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虚词的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解析 均为介词,表被动;为介

46、词,在;为介词,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劳力者制于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受任于败军之际,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 C.不同,不同 D.相同,不同,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泣孤舟之嫠妇,解析 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 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 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 C项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沛公安在?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 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解析,答 案,1,2,3,4,5,6,7,8,9,10,11,7.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