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4113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_园林植物病害防治.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防治,一、樱花褐斑穿孔病 二、月季黑斑病 三、黄栌白粉病 四、月季白粉病 五、玫瑰锈病 六、海棠锈病 七、美人蕉锈病 八、毛白杨锈病 九、紫薇煤污病 十、仙客来灰霉病,十一、非洲菊灰霉病 十二、樟树炭疽病 十三、兰花炭疽病 十四、桃缩叶病 十五、杜鹃饼病 十六、郁金香碎色病 十七、美人蕉花叶病 十八、杨树腐烂病 十九、仙人掌茎腐病 二十、杨树溃疡病,二十一、竹丛枝病 二十二、鬼扫帚病 二十三、竹秆锈病 二十四、香石竹枯萎病 二十五、松材线虫病 二十六、月季枯枝病 二十七、幼苗猝倒病 二十八、花木根朽病 二十九、樱花根癌病 三十、根结线虫病,三十一、花木紫纹羽病 三十二、

2、花木白纹羽病 三十三 、兰花白绢病,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叶斑病类,樱花褐斑穿孔病 分布及为害 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于全国各地。除为害樱花外,还为害梅花、樱桃、碧桃、桃、李、杏。染病樱花叶片穿孔,不仅影响观赏,而且植株提前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 病原 核果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时,在病组织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气孔侵入寄主。通常树冠下部老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部扩展。,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和果实。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紫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约15mm,边缘

3、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或褐色。后期偶尔在病斑两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此即分生孢子器,以叶背较多。病斑常干枯脱落,呈穿孔状,穿孔边缘整齐。穿孔多的叶片常提早脱落。,月季黑斑病,分布及为害 月季、玫瑰栽培区均有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其病原菌除寄生月季外,也寄生玫瑰、黄刺玫、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物。受害植株叶片发黄、早落,发病严重者,中、下部叶片落光,植株呈光杆状,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观赏。 病原 为蔷薇放线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放线孢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植株的病部或地面的病落叶上越冬。翌年34月份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的

4、喷溅传播。该病在一年中,以初夏和晚秋发生最重,7月底到8月初发病较轻。,症状 在月季上,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叶柄和嫩梢。病害发生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逐渐发展成近圆形的黑色或深褐色的病斑,直径约815mm,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间可相互连接成片。在植株上,以下部叶片发病为重。叶柄和嫩梢受害后,常产生红色到紫色病斑。,二、白粉病类,黄栌白粉病 分布及为害 分布在北京、大连、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等省市,是黄栌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黄栌受白粉病为害后,秋季红叶不红,变成灰黄色或污白色,或提早脱落,失去观赏价值。 病原 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钩丝白粉菌属、漆树钩丝壳菌。 发病规律

5、 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也有以菌丝在病枝上越冬的。翌年56月,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叶,一般5、6月降雨早,发病亦早。,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嫩枝。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粉点,后逐渐扩大成污白色近土黄色的圆斑,最后出现典型的白粉斑。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相连整个叶片覆被厚厚的白粉层。后期在白粉层上出现黑色至黑褐色的小颗粒即病菌的闭囊壳。,月季白粉病,分布及为害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为害较重。白粉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观赏性。该病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白粉菌属、蔷

6、薇单囊壳菌。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粉孢子主要由风传播,直接侵入。分生孢子可进行多次侵染。一年中以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症状 白粉病菌浸染月季的绿色器官,叶片、花器、嫩梢发病重。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三、锈病类 玫瑰锈病,分布及为害 发生很普遍,其中北京、济南、兰州、西安、南京、桂林、呼和浩特等市发病较重。该病还可为害月季、野玫瑰等植物。发病植株早落叶,生长衰弱。 病原 国外报道有9个种,

7、国内已知有3个种,均属多胞菌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内或在发病部位越冬,冬孢子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玫瑰锈病菌为单主寄生。夏孢子在生长季节有多次重复侵染。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病害发生。,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芽,早春展叶,从病芽展开的叶片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初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桔红色粉末,直径0.51.5mm,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环圈。叶正面的性孢子器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又出现近圆形的桔黄色粉堆夏孢子堆。,海棠锈病,分布及为害 我国该病发生相当普遍,使海棠叶片布满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早落。该病同时为害桧属、

8、柏属中的树木,针叶及小枝枯死,使树冠稀疏,影响园林景区的观赏效果。 病原 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有2种: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针叶树枝条上越冬,次年34月份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涨大,开裂。当与适宜的降雨量时,冬孢子开始萌发。,菌瘿,背 面,正面,症状 此病转主寄主是桧柏、龙柏、铺地柏、圆柏、柱柏、翠柏等针叶树种。寄主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梨、木瓜、山楂等。主要为害海棠的叶片,也为害叶柄、嫩枝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斑边缘有黄绿色的晕圈。病斑上着生有针头大小的褐黄色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

9、。病部组织变厚,叶背病斑稍隆起。叶背隆起的病斑上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桧、柏等针叶树受侵染,针叶和小枝上着生大大小小的瘤状物,即冬孢子角或称作菌瘿。菌瘿吸水涨发成桔黄色的胶状物,犹如针叶树开“花。,美人蕉锈病,为我国南方城市的常见病害,尤以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发生严重。感病严重植株叶片变褐干枯。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病斑圆形,黄色,叶两面均可见。发病后期,病斑不断增大,产生疱状突起,橙褐色至褐色,边缘出现黄绿色斑环。最后,病部小疱开裂,散发橘黄色粉末。,毛白杨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更为严重。主要为害毛白杨幼苗和幼树,该病

10、为害植株的芽、叶、叶柄及幼枝等部位。感病部位布满锈黄色粉状物,形成锈黄色球状畸形病叶,远看似花朵,正常叶片受害后在叶背面出现散生的橘黄色粉状堆。该病病菌的转主寄主为紫堇属、白屈菜属、山靛属植物。,四、煤污病类,紫薇煤污病 分布及为害 该病在南方各省普遍发生。常见的寄主有山茶、米兰、扶桑、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阴绣球、牡丹、蔷薇、玉兰等。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影响观赏效果。 病原 引起花木煤污病的病原有多种。常见的有小煤炱菌,煤炱菌。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叶片及枝条表面有植物的渗出物、蚜虫的蜜露、介壳虫的分泌物,分生孢子和子囊孢

11、子就可萌发并在其上生长发育。,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和花器。病菌的种类不同引起的花木煤污病的病状也略有差异,但黑色“煤烟层”是各种花木煤污病的典型特征。,五、灰霉病类 仙客来灰霉病,分布及为害 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沈阳、银川、乌鲁木齐、西安等市均有发生。我国温室中常见的寄主有秋海棠、天竺葵、仙客来、一品红、瓜叶菊、芍药、月季等植物。灰霉病常造成叶片、花瓣的腐烂坏死,使仙客来生长衰弱,降低观赏性。 病原 该病病原菌是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其它病组织内越冬。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病可以周年发生。一般

12、情况下,67月霉雨季节,以及10月份以后的开花期发病重。,症状 为害叶片、叶柄及花冠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缘部分常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扩展较快,病斑可能蔓延至整个叶片,叶片变为褐色,病斑迅速干枯,叶片枯焦。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腐烂部分长出密实的灰色霉层。叶柄和花梗发病也出现水渍状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花瓣发病时,则出现变色,白色品种花瓣变成淡褐色,红色品种的花瓣褪色,并出现水渍状病斑,病重时花瓣腐烂,密生灰色霉层。,分布及为害 灰霉病为害非洲菊外,还为害月季、大岩桐、仙客来、茶花等盆花及草花。非洲菊灰霉病是非洲菊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害叶片、花、花梗、叶柄以及嫩茎,也为害果实。 病原 病原属半

13、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葡萄孢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温暖、潮湿是灰霉病流行的主要条件。,非洲菊灰霉病,症状识别 灰霉菌侵害叶片时,往往在叶缘或叶尖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并不断向叶内扩展,湿度大时造成褐色腐烂,其上长满灰色霉状物。花器染病初在花蕾和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点,后渐扩大,引起花瓣枯死,即花枯。根颈部染病后向侧面及下部扩展,引起严重的根颈腐烂。,六、炭疽病类 樟树炭疽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云南和福建等地,是樟树的重要病害。本病在苗圃或幼林为害较重,5年生以上大树较轻。罹病植株生长衰弱,枯枝、枯梢多,幼树

14、多从顶枝梢逐渐枯萎至树干基部,严重的树整株枯死。 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小丛壳菌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病株枝梢或脱落的病枝、叶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上升到18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每年的发病期510月,以79月最严重。,症状 为害叶片、枝干和果实,主要症状特征是枯梢。叶片上的病斑圆形,融合后呈不规则形,暗褐色至黑色,嫩叶皱缩变形。枝干上的病斑开始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初为紫褐色,渐变黑褐色,病部稍下陷,枝条上部变黑干枯,重病株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兰花炭疽病,分布及为害 我国兰花栽植区均有发生。该病除为害中国兰花外

15、,还为害虎头兰、宽兰叶、广东万年青等多种花卉 。发病严重时,导致全叶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老叶一般从4月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开始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侵害叶片,有时也侵染植株的茎和果实。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中部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斑;发生于叶缘时,产生半圆形斑;发生于尖端时为部分叶段枯死;病斑发生于叶基部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也会造成整叶枯死。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为黑褐色,下陷。,七、叶畸形类 桃缩叶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等16个省(自治区),尤以沿海和湖滨地区发病严重,主要为害桃树、樱花、李、梅等核果类木本花卉,引起早期落叶,减少

16、新梢当年的生长量,影响当年及翌年的开花。 病原 病原为畸形外囊菌,隶属子囊菌亚门、半子囊菌纲、外子囊菌目、外囊菌属真菌。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树皮、芽鳞上以芽孢子越冬或越夏,翌年的春季萌发产生芽管,穿透叶表皮或经气孔侵入嫩叶进行侵染。,症状 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嫩梢、花、果也可以受侵害。感病叶片病初呈波纹状皱缩并卷曲,颜色变为黄色至红色。发病后期,叶片加厚,质地变脆,颜色变为红褐色。,杜鹃饼病(杜鹃叶肿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主要为害杜鹃的嫩梢、嫩叶和幼芽,使杜鹃叶、稍畸形,降低观赏性。 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

17、、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植株组织内潜伏越冬。翌年春天产生担孢子,借风吹或昆虫传播、侵染为害,此病在广州以35月较严重。,症状 病害初期,叶片表面出现淡绿色、半透明略呈凹陷的近圆形斑,病斑渐变淡红至暗褐色,同时,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即担子和担孢子,严重时全叶肿大呈畸形。,八、病毒病类 郁金香碎锦色病,分布及为害 为世界性病害,我国郁金香栽培地区均有发生。该病引起郁金香鳞茎退化、花变小、单色花变杂色花,影响观赏效果,严重时有毁种的危险。寄主范围广,能侵害山丹、百合、万年青等多种花木。 病原 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18、virus)。 发病规律 该病毒在病鳞茎内越冬,由蚜虫作非持久性传播。,症状 病毒侵害叶片及花冠,受害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灰白色的条斑;受害花瓣畸形,原为色彩均一的花瓣上出现淡黄色、白色条纹或不规则斑点,称为“碎锦”。病鳞茎退化变小,植株矮化,生长不良。,美人蕉花叶病,分布及为害我国美人蕉栽培区普遍发生。病毒病是美人蕉上的主要病害。被该病侵害的美人蕉植株矮化,花少、花小;叶片着色不匀,撕裂破碎,丧失观赏性。 病原 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发病规律 黄瓜花叶病毒在有病的块茎内越冬。该病毒可以由汁液传播,也可以由棉蚜、桃蚜、玉米蚜、马铃薯长管蚜、百合新瘤额蚜等

19、做非持久性传播。由病块茎做远距离传播。,症状 该病侵染美人蕉的叶片及花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斑点,或呈花叶状,或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条纹,条纹逐渐变为褐色坏死,叶片沿着坏死部位撕裂,叶片破碎不堪。某些品种上出现花瓣杂色斑点或条纹,呈碎锦。,第二节 枝干病害 一、腐烂病类 杨树腐烂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杨属树种,也能为害柳树、榆、槭、樱、接骨木、花楸和木槿等。 病原 为污黑腐皮壳,属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黑腐皮壳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孢子借风、雨、昆虫、鸟类等媒介传播,自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一般

20、3、4月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9月病害基本停止扩展。,症状 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 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边缘明显,呈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雨后或潮湿天气,便自分生孢子器孔口挤出橙黄色或桔红色卷丝状物。病部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小枝感病后则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仙人掌茎腐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厦门、福州、汕头、济南、天津、乌鲁木齐等地,为害仙人掌、仙人球、霸王鞭等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21、病菌主要通过昆虫、嫁接及其它因素造成的伤口侵入茎节,偏施氮肥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厩肥)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茎基部,可向上逐渐蔓延,也能发生在上部茎节处。初期产生水渍状暗灰色或黄褐色病斑,并逐渐软腐,后期茎肉组织腐烂失水,剩下一层干缩的外皮,或病部组织腐烂后仅残留一个髓部。,二、溃疡病类 杨树溃疡病 (水泡型溃疡病 ),分布及为害 是我国杨树上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枝干病害。病害几乎遍及我国各杨树栽植区。为害杨树、柳树、刺槐、油桐等多种阔叶树。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枝干上的病斑内越冬,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10时,菌丝开始活动,杨树表皮出现明显的病斑。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病害发

22、生的重要诱因。起苗时大量伤根及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树干和主枝,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溃疡型: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cm左右,松软,用手挤压有褐色臭水流出。后水泡自行破裂,流出黏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无明显边缘。 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干上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红褐色,23个月后病斑迅速包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三、丛枝病类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 ),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我国竹子产区,为害刚竹属、短穗竹属、麻竹属中的部分竹种,病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为害严重者,整株枯死。

23、病原 病原为竹瘤座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瘤座菌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竹的病枝内越冬,翌年春天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由新梢的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新梢在健康春梢停止生长后仍继续生长而表现出症状,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或扫帚状的典型症状。,症状 发病初期,个别细弱枝条节间缩短,叶退化呈小鳞片形,后病枝在春秋季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严重时侧技密集成丛,形如雀巢,下垂。病竹从个别枝条丛枝发展到全部枝条发生丛枝,致使整株枯死。,鬼扫帚病(丛枝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为害龙眼、荔枝。 病原 鬼扫帚病病原是一种线状病毒,称为龙眼鬼帚

24、病毒。 发病规律 种子和苗木可带病,并能通过嫁接传染,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进行。荔枝蝽蟓、龙眼角颊木虱是该病传播的媒介昆虫,在病区应加强对这两种传毒昆虫的防治。,症状 为害嫩梢和花穗。嫩梢受害,则幼叶变狭小、弯曲、色淡绿或黄绿,不能展开,或呈反卷扭曲的斑驳花叶;小叶柄变宽,有的变为带状畸叶。严重时新梢节间缩短、丛生,呈扫帚状,幼叶脱落成秃枝。故名“鬼帚病”或“丛枝病”。,四、锈病类 竹秆锈病(竹褥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为害淡竹、刚竹、旱竹、箭竹、毛竹等。竹杆被侵染处变黑,材质发脆,影响工艺价值。 发病规律该病病菌至今未发现转

25、主寄主。地势低洼、通风不良、较阴湿的竹林发病重。,症状 竹杆被侵染处变黑,材质发脆,影响工艺价值。病菌多侵染竹杆下部或近地面的杆基部,严重时也侵染竹杆上部甚至小枝。感病部位于春天23月间,在病部产生明显的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紧密不易分离的橙黄色垫状物,多生于竹节处。最终发病部位成为黑褐色枯斑。,五、枯萎病类 香石竹枯萎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上海、天津、广州、杭州等市均有发生,为害香石竹、石竹、美国石竹等石竹属植物,引起植株枯萎死亡。 病原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霉属的石竹尖孢镰侵染引起的。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采自病株上的繁殖插条及分根苗

26、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同时也是远距离传播的载体。无病株栽植在带菌土壤中也可引起发病。,症状 香石竹枯萎病主要是为害植株根颈部,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的病害,造成枯萎死亡。最初症状地上部梢端生长缓慢,下部的一侧叶片褪绿变黄,茎节间变褐色稍收缩。植株往往一侧受到侵害,发病面叶片失去光泽、变软、下垂枯萎,茎节干枯并出现纵向裂缝,病株出现扭曲状,最后全株枯萎。,松材线虫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安徽、广东、山东、浙江、台湾及香港等省(区),导致大量松树枯死,主要为害黑松、赤松、马尾松、海岸松、火炬松、黄松等植物。 病原 该病为松材线虫所引起。属于蠕形动物门,线虫纲。 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每年79月份,高温

27、干旱气候适合病害发生和蔓延,低温则能限制病害的发展;土壤含水量低,病害发生严重。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是松墨天牛。,症状 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色,松脂停止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 。 松材线虫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1mm左右。,六、枝枯病类 月季枯枝病(月季普通茎溃疡病 ),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上海、南京、广州、长沙、郑州、西安等地,为害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植物。常引起月季枝条顶梢部分干枯,严重受害的植株,甚至整株枯死。 病原 月季枝枯病的病原为蔷薇盾壳霉,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盾壳霉属。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

28、条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在春雨和潮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大量涌出,借风雨和浇灌水滴的溅打传播。,症状 该病为害枝条,感病部位最初出现苍白、黄色或红色的小点,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并有一清晰的紫色边缘,后期病斑下陷,表皮纵向开裂。病斑通常环绕枝条一周,引起病部以上变褐枯死。,第三节 根部病害 幼苗猝倒病(立枯病),分布及为害 国内外发生均很普遍。寄主范围很广,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球根花卉,木本植物,如雪松、五针松、落叶松、油松、黑松、白皮松等,苗期都可发生猝倒病。 病原 非侵染性病原包括:圃地积水,土壤干旱,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根颈灼伤,农药污染等。侵

29、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 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浸染来源。发病严重的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连作感病植物,种子质量差,幼苗出土后遇连阴雨,播种迟、覆土深、揭草不适时、施用生肥等。,症状 症状有四种类型:种子或尚未出土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后,造成土中腐烂型;幼苗出土后,茎叶粘结,茎叶腐烂,造成茎叶腐烂型;出土幼苗尚未木质化前,在幼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病部缢缩变褐腐烂,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芽倒伏称猝倒型;幼茎木质化后,造成根部或根颈部皮层腐烂,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倒伏,呈立枯型。通常以猝倒型为主。,花木根朽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云南、

30、四川、甘肃等省,为害红松、落叶松、白桦、蒙古栎、椴树、赤扬、柳、桑等。导致根系和根颈部分的腐朽,直至全株枯萎死亡。 病原 根朽病的病原为小蜜环菌(假蜜环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小蜜环菌属。 发病规律 蜜环菌腐生性强,可以广泛地存留在土壤或树木残桩上。植株生长衰弱,在有伤害的情况下,以及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因素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症状 根朽病发生在根部和根颈部,引起皮层和木质部腐朽。针叶树被害后,在根颈处发生大量流脂现象,皮层和木质部间具有白色扇形的菌膜。在病根皮层内、病根表面及病根附近土壤内,可见深褐色或黑色扁圆形的根状菌索。秋季,在濒死或已经死亡的病株干茎和周围地面,常出现成丛

31、蜜环菌的子实体。,樱花根癌病,分布及为害 我国分布很广泛。为害樱花、菊、大理菊、石竹、天竺葵、月季、蔷薇、梅、丁香、桧柏、银杏等。感病植株发育不良,叶色不正常,影响观赏。 病原 该病由细菌引起,为根癌土壤杆菌。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病瘤内或土壤病株残体上生活1年以上,若2年得不到侵染机会,细菌就失去致病力和生活力。病原细菌传播的途径靠灌溉水和雨水、采条,嫁接、耕作农具、地下害虫等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和种条。,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也可发生在主根、侧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状物。幼瘤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以后,瘤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

32、表面粗糙、龟裂。肿瘤的大小形状各异。,根结线虫病,分布及为害 在我国发生普遍,广东、浙江常有发生。根结线虫病除为害仙客来外,还为害芍药、月季、一串红、马兰、瓜叶菊、凤仙花等30多种花卉。 病原 病原是南方根结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亚目、异皮线虫科、根结线虫属。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多以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二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幼虫由根冠上方侵入寄主的幼根,并在没有任何分化的根细胞间移动,最后定居内寄生于根内的中柱与皮层中生长发育。,症状 南方根结线虫在仙客来上侵害球茎及根系的侧根和支根。在球茎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直径可达12cm。在侧根和支根上的瘤状物较小,一般单生。根瘤

33、初为单黄色,表皮光滑,后变为褐色,表皮粗糙,根瘤内有乳白色发亮的粒状物,即线虫虫体。,花木紫纹羽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松、杉、柏、刺槐、杨、柳、栎、漆树等。常导致苗木枯死,大树发病后,生长衰弱,个别严重的植物会因根茎腐烂而死亡。 病原 病原为紫卷担子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目、卷担菌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潜伏在土壤内。菌丝体集结成束能在土内或土表延伸,接触到健康林木的根后就直接侵入。4月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症状 从小根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侧根及主根,甚至到树干基部,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剥离

34、,病根及干基部表面有紫色网状菌丝层或菌丝束,有的形成一层质地较厚的毛绒状紫褐色菌膜,如膏药状贴在干基处,夏天在上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白粉状孢子层。,花木白纹羽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海南等省。为害槭、云杉、冷杉、落叶松、银杏、泡桐、垂柳、腊梅、大叶黄杨等。常引起根部腐烂,造成整株枯死。 病原 病原为褐座坚壳。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座坚壳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和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在生长季节,最先侵害植株的细根,使其腐朽,以至消失,以后逐渐侵染粗大的根。,症状 病菌侵害根部,最初须根腐烂,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被害部位

35、的表层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索。近土表根际处展布白色蛛网状的菌丝膜,有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兰花白绢病,分布及为害 分布于江苏、浙江等省都有发生。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卡特兰、文心兰、蝶兰、万代兰等,国兰中亦有发现。还可为害牡丹、芍药、鸢尾、非洲菊、水仙、风信子、郁金香、香石竹等花卉。 病原 病原为Pellicularia rolfsii (Sacc.)West.,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隔担子菌目、薄膜革菌属。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菌核在病残体、杂草或土壤内越冬。翌年萌发菌丝在土中蔓延,从兰叶基部侵入为害。菌核在土壤内能存活45年。,症状 主要为害根及根茎部分。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并有明显的白色羽毛状物,呈辐射状蔓延,侵染相邻的健康植株,病部逐渐呈褐色腐烂,使全株枯死。后期在根部皮层腐烂处见有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初期为白色,后期为褐色,表面光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