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171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成才之路】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习题: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五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来实现。导学号07160528()A宇宙演化B水循环C生物循环 D地壳物质的循环答案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2014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导学号07160529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答案2.D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

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物循环过程中导学号07160530()A食物链的关系 B物质循环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 D能量流动关系答案B解析题中诗句反映了物质循环关系。(2015德州高一检测)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导学号071605315近现代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

3、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6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 BC D答案5.B6.D解析第5题,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动植物遗体分解、呼吸作用和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第6题,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释放大量的氟氯烃等化学物质消耗臭氧,与森林破坏无关。二、综合题7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07160532(1)A表示_的分解作用。(2)B、C表示_,D表示_,若D_,碳循环就无法进行。(3)碳在

4、无机环境中是以_形式存在的。(4)当今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_增加造成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_和_,它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功能。(5)人类向池塘中排放的污水使水质变坏,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导致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这是干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功能,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_甚至整个_的改变。(6)简述生物出现后显著的地理意义:_。答案(1)微生物(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一旦停止(3)二氧化碳和碳酸盐(4)二氧化碳对植被的破坏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整体性(5)平衡其他要素地理环境(6)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单项选择题

5、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导学号07160533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壳运动地形变化A B C D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地理环境要素的独立性A B C D答案1.C2.B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形成山地,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减少,形成草地、荒漠。第2题,该图主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联系性。(2015江西八校4月联考)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圆,这就是树木的年轮。长在自然状态下的树木,其年轮记录了他们生长时的环境状况信息,如气温的高低,降水的多少等。一旦我

6、们能够确定树轮的确切年份,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气候。读下图回答34题。导学号071605343若上图中甲乙两树木分别为同一地区同一树种的两棵树木的年轮,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18601890年间该地区气温较1860年之前有明显下降B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55年重合C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分析该地区前后约40年的气候情况D乙图中树木约在1900年前后停止生长答案A解析树木的年轮能反映当地的气候信息,甲乙两图能反映的年代约从1837年至1911年,共约75年,故C项错误。树木年轮越宽,说明气候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快;图中显示1860年前树木年轮较宽、18601890年间树木年轮较窄,则

7、A选项正确。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甲树木生长的年代与乙树木约41年重合,故B错。从图中不能得出D项结论,故D错。4关于树木的年轮说法正确的是()A在我国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年轮的宽窄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B温带季风气候区的树木年轮与同纬度的温带海洋气候区相比表现得更加匀称C在干旱的山区,迎风地带树木的年轮往往比背风地带窄D厄尔尼诺现象来袭时,致使美国西南部冬季更加湿润,从而形成更宽的年轮答案D解析气候湿润的年份,利于树木生长,而形成更宽的年轮,故D选项正确。我国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主要是水分条件影响树木的生长,故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年际变化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小,所以温带季风

8、气候区的树木年轮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匀称,故B错误。干旱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量明显要多于背风坡,所以迎风坡树木生长快而年轮更宽,故C错误。(2015石家庄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56题。导学号071605355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6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5.B6.B解析第5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

9、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第6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综合题7(2015江西师大附中高一检测)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07160536(1)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3万年以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倒淌河“倒淌”的原因最可能是_的结果。(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3)以图乙中A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

10、征。答案(1)断块抬升作用(2)面积增大,水位升高;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3)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中A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风;自然景观以草地和高山寒漠为主;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小。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知识阐述地理事象和成因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倒淌河“倒淌”的原因结合图示材料分析;第(2)题,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主要从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水面积、水位及盐度的变化分析;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要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来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