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240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卷首语 2017年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年高考备考方略 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一、试题特点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适中,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试题主要特点如下: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全国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又

2、如全国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再如全国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党史、国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如全国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3、性。又如全国卷第30题,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了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再如全国卷第46题,创设的情境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积累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历史试题注重对优秀和先进文化的弘扬,如全国卷第47题叙述了孔子弟子颜回的生平及其安贫乐道、尊师重教的高尚品格,饱含了儒家文化中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

4、生态度。又如全国卷第30题叙述了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的“紫石英事件”,否定了近代以来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再如全国卷第31题涉及恢复高考后的教育发展情况,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典型试题,都有助于学生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

5、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全国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卷第34题考查美国政体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卷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创新性体现在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如全国卷第42题以钟表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较好地考查了信息整合、提炼概括和阐述论证的能力。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本年度高考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

6、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全国卷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6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后的考查内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通过对考试大纲的修订,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

7、维过程与方法,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全国卷第26题,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又如全国卷第27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备考方略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高考复习进入年后阶段,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离高考只剩三个多月了,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年后的大二轮如何复习了!在这关键期,如何合理高效地复习?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

8、宝贵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鲤鱼跃龙门为人生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大方略,科学备考,引领您的二轮复习走向成功!方略一通史时序,抓特征全国卷的高考考纲和试题编排,都是按照通史时序编排,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自身整体性,将同时期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安排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讲授。其实,政治是历史的骨架、经济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三位一体、不可分割。这种分割模式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破坏了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弱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不成知识间的铺垫关系,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所以,二轮复习首先要抓通史时序,要抓通史阶段特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9、,建立在通史之上的内在逻辑,这是适应当今高考的必由之路。本书以通史为主线,必修部分从古至今、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每一讲首先抓通史时序,以时间为轴,融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使学生易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同时,从综述到分述,高度概括阶段特征。这样形成一个通史的基本框架,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明确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今贯通 、中外关联,一提一条线,一串一大片,从而提高二轮复习效率。方略二整合教材,抓基础注重基础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咬定基础不放松,一定会旗开得胜。最后的复习,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放松对基础的巩固。基础知识来于教材,要做到无论提及哪一个知识点,都能准确说出其所属的册

10、、章、节、目,复述相关的结构、纵横的网络。 首先,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进行“地毯式”阅读。阅读时应有整体意识,要宏观把握。阅读时应有细节意识,要精读教材,知微见著,进行精细化处理。例如,标题的再现、细化、深化,课前提示相关内容,正文、注释、插图、引文等。阅读时应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读书,以问题统领教材知识。要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要按历史逻辑思路设想问题,确保概念内涵的准确性与外延的完整性。 其次,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整合教材。即按照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顺序推进。将中国近

11、现代史置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理解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历程。 特别提醒同学们,无论如何阅读教材,都要注意方略一提到的时序性。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必要元素。新课程下的高考尽管不再直接考查时间的记忆,但仍然注重考查运用时间背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略三有的放矢,抓重点二轮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力求在最后三个月获得最大大收获。 一要关注知识结构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例如,针对人文精神要关注其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形成的不同特质;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要从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普遍建立等)三个

12、阶段去把握它的发展过程;针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要把握两大转折点,一是秦朝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二是民国初年,由君主制到共和制,由官僚政治到民主政治。 二要辨别易错易混点。例如,书法艺术要抓住如下几个易错点: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汉字;书法常用的五种字体;草书出现的时间;不同时期书法的特征等。 三要强化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将几年的高考试题归类,总结出高频考点,然后对高频考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如宗法制、宋明理学、中体西用、辛亥革命、人文精神、新航路开辟、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极格局等。 四要关注历史研究的新动向。例如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置于与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解读、社会治理和乡村社会的管理问

13、题、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化模式的演变、能源战略与新能源的开发问题等。 五要关注社会热点。一是从历史角度进行现实思考,关注周年热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如今年是戊戌变法100周年,我们要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二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关注社会热点。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再如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 方略四熟悉史法,抓活用考查史法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常态,特别是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上这样的题比以往多了一些,所以我们对史法要活学活用。例如,对史料应清楚什么是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学会将史料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加以理解,放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进行解读,使

14、所获取的历史信息要符合材料原意,还要考虑史料的时间、背景和作者(立场、动机、倾向)等因素,剥离史料中的主观因素;对史实应清楚如何发现史实,叙述史实,迁移史实;对史观要能较熟练地使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同时能够在唯物史观的总统领下,科学地分析历史现象,以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史论必须明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形成“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孤证不立”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对史识要能够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合理的评判,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表达;要从相同点中提取规律性认识,从不同点中提取积极因素(认识),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推导出

15、对一般性问题的认识,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历史启示,从发展趋势中提炼出认识;要熟悉历史研究的步骤即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方略五精练习题,抓拓展精选各地模拟试题进行综合训练是考前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再就是往年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练习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高考真题上经常涉及的而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要向教材外拓展,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古代史上经常考到的税收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经济结构变动问题。本书的每个单元最后,提供了大量的课外拓展知识。在最后的阶段,每天至少练12道选择题

16、和1道大题,注意时间控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可采取专项突击训练。练习提取信息的速度、准确度,练习解题的策略方法,练成解答试题的技术能手;练习对试题的感觉,提高应变能力。 另外,还要多给自己一些思考和“反刍”的时间,通过练习,由题判断考点,并确定专题所在、节目所在,以此训练构建微观知识网络的能力。通过练习,破除平常复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拓展解题思路,达到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效果。 方略六回归错题,抓反思将失误减少到最低就是胜利,所以我们要经常通过反思来降低失误率,而反思的有效方法就是回归错题。 反思错题,要对错题分析,找出错在哪里,并认真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不简单的总结为马虎,要分析的细致一些,

17、如审题不细致、思维不缜密、迁移能力不够、信息提炼不全、方法不适用、解题不规范等。要对错题归类整理。勤翻看错题本,对以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清点、补正,防止再次出错。 方略七得分有道,抓技巧考前复习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和运用。要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审题方法与技巧。选择题要求“四审四思四习惯”。 四审题干,明确题目要求:一审时间空间,明确考查的范围;二审设问词,明确考查的方向;三审题干关键字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四审指示代词,审准代词的含义。 四思选项,确定最后答案。一思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三思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四思是否是最佳选项。 四个习惯,提高正确率。一是标

18、注题干和题肢的关键信息,二是耐心、细致地把整道题目读完,三是“自信做题”,四是不随意修改答案。 非选择题答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读三找三界定”。 材料要“三读”:第一遍要“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要“细读”,结合材料出处,完整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内涵,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要“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

19、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组织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进行作答;三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

20、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二是题型类别和思路。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套路、思路。平时要积累题型及套路。例如,“变化”类: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三是呈现什么趋势,出现什么新情况等。组织答案时常用到的句式有“由到”,“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 方略八颗粒归仓,抓规范高考考试时间有限,改卷过程仓促,只有规范答题,才能快速准确地抓住分数。解答过程中应先答会做的,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放弃,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审题要细,答题要快,修改要慎重。谨记遇到会做的题要仔细,遇到麻烦的题要冷静。 答题要规范化。一要简洁:使用学科语言,注意行文的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写在前面。二要完整:建议先列出提纲,避免答题的随意性,导致答偏或漏答。三要发散:敢于突发奇想,大胆发散思维。四要综合: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五要拓展:视野要开阔,注意古今中外知识的联系。六要工整: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不经思考不答题。不经检查不交卷。 最后,送同学们四句话: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落实,比学过更重要;规范,比做过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