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304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苦与最乐教案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7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重点)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难点)3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重点)4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的苦乐观。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分享。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

2、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2积累字词。恩惠(hu)契约(q)揽(ln)如释重负(sh)凡属(fn) 卸却(xi) 监督(d) 悲天悯人(mn)3词语解释。如释

3、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三、合作探究(一)把握文章内容1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明确:第一、二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三、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五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2小

4、组合作探究,教师逐层分析:(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贫穷、失意、死亡不算苦呢?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因为贫穷、失意、死亡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尽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2)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明确:承诺事情没做到,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于对于自己,都是有责任的。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明确:完成了责任。(4)作者引

5、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明确: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说明作者看来,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是乐。(二)分析论证思路1文章开篇用一串排比设问,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否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背负未了的责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先驳论后立论,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照应第二自然段并使论证逐步深入的?明确:先指出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照应第一自然段的

6、“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又将未尽责任的情况延伸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最后再次照应第一自然段:贫、病、老可以靠达观排解,而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3第三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明确:作者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提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既然前面已经用了不少篇幅,这里就毋庸赘述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而快乐的情形难描。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明确: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5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

7、提出应该怎么办?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三)品味语言特点1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2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明确: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的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文重复。3品味精彩语

8、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明确:(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

9、了文章的感染力。教师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庄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论证方法多样,过渡与衔接自然。四、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最苦的事事未办钱未还恩未报礼未赔背负未尽的责任最乐的事处处尽责处处快乐时时尽责时时快乐责任尽完了人应勇于负责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不逃躲责任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未尽责任是最大的苦痛五、拓展延伸依据例句,仿写句子。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五、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到对文章结构的总结,从各个方面培养了阅读浅显议论文的能力。2注重联系生活,读思结合,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对主旨、生活的理解。不足之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较少,对主题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时间不够,导致对议论文的了解不够透彻。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