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荷塘月色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372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荷塘月色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 1荷塘月色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荷塘月色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荷塘月色备课参考素材 人教版必修2.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中对“妻”叙写的用意分析荷塘月色一文对“妻”的叙写有两处:开头因“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处“我”受用完无边的荷香月色,精神跨越时空局限,畅游于古诗热闹风流而又幽美的意境中,最后返回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前呼后应的两笔,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串结文章,使文章圆满?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朱先生写文章是很注重结撰艺术的,朱先生撰文也很吝惜笔墨,他不会在短短的一千余字的散文结构中构思安排“妻”这一人物而没有深意!我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妻”,每次均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欧阳修秋

2、声赋里的“童子”。在秋声赋里,欧阳文忠公对秋声发了一通高论,寓慨甚深。但结果呢,“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真是“知音世所稀”啊!人最怕的是寂寞,是渴望宣泄的时候没有人共鸣。寂寞的极致是连最知心的人也不理解自己。智者的孤独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童子”对欧阳修的外形是熟悉的,但对欧阳修的遭际和因一贬再贬而产生的满怀的伤秋情绪却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想象,当欧阳修落笔“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时候,心中那深沉的孤独只有当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同样,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妻”(朱先生实际生活中的妻是陈竹隐女士,但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妻显然超越了实际生活中的妻的含义

3、,她只是一个用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符号,一个意象而已)对“我”那天晚上的心理起伏和行为举止也一无所知“我”“心里颇不宁静”,“妻”一概不知,“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出门走向荷塘,一路感慨,“妻”大约已渐入梦境了;“我”在荷塘边独对良辰美景,激赏美妙荷塘和无边月色,“妻”大约早已畅游梦乡了;而“我”被蛙声蝉声带入现实,转而自由地思想沉醉于采莲赋和西洲曲描写的美妙、风流热闹的境界里时,“妻”更不知道了;当“我”经历了感情的波波浪浪,推门返家时,“妻已睡熟好久了”。在这里,虽然笔者对“妻”睡觉的过程做了大胆推测,但细细一想这个推测是站得住脚的,因为由“迷迷糊糊”到“睡熟好久”必然有个时间衍进过

4、程。文中,“我”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妻”不能与“我”同甘共苦的不满(“苦”即是“不宁静”,“甘”则是面对荷塘月色美景的陶醉和对古诗文里风流热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但字里行间对“妻”的责备和不满我们会处处感受到:“我”在“不宁静”,“妻”却“迷迷糊糊”,此其一。其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出门后,“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独处,这“独”字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的“且”字,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寞的多少无可奈何的感慨啊!其三,“我”独赏荷塘月色以后,表达了对独处的无奈和对热闹风流的强烈渴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而这热闹风流,“妻”本是可以给“我”的,她却独自享受睡眠!其四,结尾处一句“妻已睡熟好久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万千感慨,情味邈长。这绝不是如有些论者所说的写妻是为了烘托静谧的夜景,作者也绝不是对“妻”酝酿的静谧夜景抱以欣赏的口吻,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的责备!总之,荷塘月色一文写“妻”虽只有两笔,但因处全文机扃,所以绝非闲笔。看似两处写“妻”,实则处处有“妻”。只写两笔,一可省却许多笔墨,见出朱先生“惜墨如金”的功夫;二可表现作者独运的构思匠心。真可谓“寥寥两笔,关涉全篇”啊!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