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392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4.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课时演练促提升(B)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秦伯说,与郑人盟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B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已”同“矣”。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行李之往来D.以其无礼于晋解析:A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古义,那个人;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C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答案:D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2、夫晋,何厌之有B.以其无礼于晋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A4.下列成语中与“朝济而夕设版焉”中“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假公济私B.缓不济急C.无济于事D.同舟共济解析:题干中的“济”为“渡河”。A项,“使获益处”的意思。B项,“救济”的意思。C项,“帮助”的意思。D项,“渡河”的意思。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姬

3、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哉?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颂曰:樊姬谦

4、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有删改)5.(课内对接训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哉擅:独占。B.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求:寻找。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正确。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伯:称霸。解析:C项,“对”,回答。答案:C6.(课内对接训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表疑问语气;表判断。B项,介词,比;介词,对。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代词,他的;表祈使语气,可译作“还是”。答案:C7.下列句子分别

5、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项是()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遣人之郑卫,求美人进于王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A.B.C.D.解析:是樊姬迎接楚庄王的动作,不能体现“善于劝谏”。是楚史书中的评价,不是直接表现。答案:C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

6、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解析:B项,文中并没有写樊姬“举荐贤臣”,只有推荐美人。C项,文中只写虞丘子“进贤”没有写他“退不肖”。D项,孙叔敖是虞丘子推荐给楚庄王,由楚庄王决定他担任令尹的。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2)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3)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解析:此题考查翻译。(1)“何”解释为“为什么”,“晏”解释为“晚”。(2)“相”解释为“担任”,“昆弟”解释为“

7、同族兄弟”,“蔽”解释为“蒙蔽”,“塞”解释为“堵塞”。(3)“以为”解释为“让担任”,“三季”解释为“三年”。参考答案:(1)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2)现在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多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3)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参考译文: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有一次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8、?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说话,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美人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现在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多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

9、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哪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子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的话,成就了楚国的霸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晋楚鄢陵之战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

10、,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反命;邲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

11、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犂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犂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

12、,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选自左传,有删改)注:晦: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是说甲午这天是晦。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我辟楚,又益耻也益:更加。B.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陈:摆开阵势。C.楚有六间,不可失也间:弱点。D.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夷:铲平。解析:A项,“益”,增加。答案:A1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楚在鄢陵相遇时,范文子不想作战,但郤至却坚决不同意,他要洗去晋国曾经的耻辱。B.范文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国家内部和外部不存在忧患,所以他主张暂时放过楚国,使晋国对外保持警惕。C.栾书说:“楚军轻浮

13、急躁,我们只要坚守营垒等待,多天之后楚军一定会撤退。”D.晋军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析:C项,不是“多天”,文中为实指,“三天”。答案:C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2)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解析:(1)“亟”“故”“弱”“服”是翻译的重点。(2)“良”“克”是翻译的重点。参考答案:(1)我们先君多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狄、齐、楚都是强国,如果我们不尽力,子孙后代就将被削弱。现在秦、狄、齐三个强国已经屈服了,敌人只有一个楚国罢了。(2)楚王亲兵不一定精良,晦日

14、用兵又犯了天忌,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参考译文:六月,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鄢陵遭遇。范文子不想同楚军交战。郤至说:“秦、晋韩原一战,惠公没能整军而回;晋、狄箕之战,主帅先轸不能回来复命;晋、楚邲之战,主帅荀伯兵败溃逃;这些都是晋国的奇耻大辱!你也见过先君这些战事,现在我们躲避楚军,就又增加了耻辱!”范文子说:“我们先君多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狄、齐、楚都是强国,如果我们不尽力,子孙后代就将被削弱。现在秦、狄、齐三个强国已经屈服了,敌人只有一个楚国罢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国家内部和外部都没有忧患。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宁就必定会有内部忧患。为什么不暂时放开楚国不管,而把它作为外患呢?”六月三十日是晦日

15、,楚军一大早就逼近晋军并摆开阵势。晋军军吏感到担心。范匄小步走上前来,说:“把井填上,把灶铲平,在自己军营中摆开阵势,把阵列前面的行道打开。晋国和楚国都是上天授命的国家,有什么可担心的?”范文子听了气得拿起戈赶他出去,并说:“国家的存亡,是天意决定的,小孩子知道什么?”栾书说:“楚军轻浮急躁,我们加固营垒等待他们,三天之后楚军一定会撤退。他们退走时我们再出击,必定会取得胜利。”郤至说:“楚军有六个弱点,我们不要放过机会:他们的两个统帅彼此不和;楚王的亲兵用的是旧人;郑国军队虽然摆出了阵势,但是军容不整;楚军中的蛮人虽然成军,但没有结成战阵;布阵不避开晦日;他们的士兵在阵中喧哗,会阵以后更加吵闹

16、,他们都只顾自己的身后之忧,没有斗志。楚王亲兵不一定精良,晦日用兵又犯了天忌,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楚共王登上巢车,观望晋军的动静。子重派太宰伯州犂在楚王身后侍奉。楚王问道:“晋军中有人拼命赶马向左右奔跑,这是怎么回事?”伯州犂回答说:“是召集军吏。”楚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伯州犂说:“这是在开会商量。”楚王说:“支起帐幕了。”伯州犂说:“这是晋军虔诚地向先君占卜吉凶。”楚王说:“撤去帐幕了。”伯州犂说:“快要发布命令了。”楚王说:“非常喧哗,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伯州犂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列。”楚王说:“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着武器下车了。”伯州犂说:“这是听主

17、帅发布誓师令。”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伯州犂回答说:“还不知道。”楚王说:“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伯州犂说:“这是战前向鬼神祝祷。”伯州犂把晋侯亲兵的位置和情况告诉了楚共王。苗贲皇在晋厉公身旁,也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精选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您把晋军的精锐部队分开,来攻击楚国的左师和右师,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厉公卜筮问吉凶,卜官说:“吉。得的是个复卦,卦辞说:南方国家将要受到窘迫,射他们的国王,射中他的眼睛。国家窘

18、迫,国君受伤,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呢?”晋厉公听从了卜官的话。三、语言运用13.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夜间行动,深入敌营,慷慨陈词,顷刻之间,郑国转危为安。“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理解,根据上联,拟出下联。要求: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尾字声调为一声或二声。上联:捐弃嫌怨,临危受命,几多热肠纾国难下联:解析:要结合烛之武的事例,符合对联的特点。答案示例:申明利害,慷慨陈词,一番宏论退雄狮14.把下列一组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文学作品。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解析:先把其中一个句子作为句子主干,然后把其他描述左传的内容当作主干的修饰成分加入主干句之中。答案示例: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不可多得的好文学作品。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