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601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 (29).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9 江乙对荆宣王 【文章主旨】江乙的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原文】1.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2.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2、,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原文注释译文1.【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荆宣王】就是楚宣王,因楚又称荆。宣王名良夫。【北方】当时指中原各诸侯之国。【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果诚何如】真正怎么样呢?“果”和诚是同义词,都是真正的意思。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莫】对。【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人”。群臣无人回答。2.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求】寻找。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曰:子【无敢】食我也。【无敢】不敢。狐

3、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ng)百兽】做百兽的首领。长:首领,这里用如动词。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违抗。 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不信】指说谎。信:言语真实。【行】相当于现在汉语的“走”。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这里指逃跑。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以为】认为,觉得。然:对,不错。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兽见之皆走。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虎不知

4、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带甲】披盔甲,指披甲的战士。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专】专一,单独。【属(zh))委托。【之】指百万军队。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其实】这件事的实情。“其实”是状语,“北方之畏昭奚恤”是本句的主语,“畏王之甲兵”是本句的谓语。【甲兵】这里指军队。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犹】百兽之畏虎也!”【犹】好像。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赏析】狐假虎威的成语就来自本章。古人在游说时创造

5、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充实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语言。今天的人们,已经几乎没有创造新成语的能力和可能了。由此也可以看到古人的说话水平的确比现在的我们高出很多倍。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拓展阅读】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

6、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

7、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

8、的。【练习与检测】(共25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子无敢食我也( ) 天帝使我长百兽 ( )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 群臣莫对( ) 是逆天帝命也( )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 )以为畏狐也( )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2翻译。(10分)子以我为不信。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 (2分)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3分)【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3.狐假虎威。4.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