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6788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4)及答案 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4)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三明模拟)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解析:选D仅是法律面前公民内部的相对平等,并不是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不是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保证,故B项错误;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故C项错误;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就为那些没有过多财富的穷人阶层

2、提供了进行参政的机会,为其参政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2、(2018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滇缅公路示意图。该公路中国段于1937年11月开工,1938年8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由此可见,滇缅公路的修建()A有利于保障持久抗战的物资供应B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扫除障碍C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D宣告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解析:选A“该公路中国段于1937年11月开工,1938年8月竣工通车,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公路对战场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战争物资的供应,故A项正确;滇缅公路的主要作用在于承担了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中国远征军的主要目的也是保障这一道路,故B项错

3、误;该路修成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故D项错误。3、(2018合肥模拟)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解析:选B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是引起世界性冲突的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A项错误;“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

4、、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世界性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是文明的冲突,故B项正确;“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宗教冲突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D项错误。4、(2018合肥模拟)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解析:选B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是引起世界性

5、冲突的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A项错误;“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世界性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是文明的冲突,故B项正确;“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宗教冲突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强调的是原因,故D项错误。5、(2018长沙模拟)“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

6、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B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C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改变,并没有强调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故A项错误;“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紧密,并不是强调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故B项错误;从“惊喜”到“从容”,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改变,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故D项错误。6、(2018石家庄模拟)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7、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选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材料没有体现“仁政”的概念,故A项错误;因为春秋里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对犯上作乱的人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故B项正确;孔子时代,儒学还没有形成对政治的固定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体现重史传统,只是体现了历史记载对政治行为的影响,故D项错误。7、(2018蚌埠模拟)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

8、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解析:选B根据材料,教皇奖励古希腊作品翻译,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4471455年”,教皇奖励古希腊文化的传播,顺应了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教皇的奖励,表明这类人才尚属少数,非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非罗马教会,故D项错误。8、(201

9、8邯郸模拟)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A据材料“航空、地质、矿业、钢铁等”可以看出是培养专业人才,主要是建设经济,故A项正确;提高国民科技素养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018佛山模拟

1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

11、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其主要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部分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答案:示例:世界市场正在形成。(2分)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4分)1

12、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6分)2、(2018湖北天门、仙桃联考)(12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期汉译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约瑟1944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

13、发展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评述“李约瑟之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对于这种评述性的题型,答题时首先正确地归纳出材料观点,如本题首先得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分析作者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最后还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答案:评分

14、细则:(1)完整归纳出“李约瑟之问”的含义得2分,即中国古代科学发达但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而古代科学并不发达的欧洲却最先发展出了现代科学。(2)分析出中国古代科学发达却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得4分,分析出欧洲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得4分,即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主,专注农耕技术;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束缚人的思想;科举制盛行不能培养实用性人才加上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阻隔了中西文化交流。但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的兴起、宗教改革的进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及启蒙运动的扩展创造了现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3)对“李约瑟之问”作简单评述得2分。社会条件决定了现代科学在近代中西方的不同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